苏州看“新”之三 | 从江苏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革新

苏州看“新”之三 | 从江苏看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革新
2024年05月13日 11:04 经济杂志

当前,数据已成为“新石油”,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球范围内流动和汇聚,它们被精心提炼、分析,转化为有价值的生产要素,为企业发展提供着强有力的支撑。人工智能如同“魔法师”,滋润着各行各业,让一切变得皆有可能。时代洪流下,数字化浪潮汹涌澎湃,科技创新日新月异,全球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传统生产力已难以满足现代社会对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求。

“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方面,多年来江苏一直走在前列,从经济数据上看,江苏经济充满活力,一直位列全国第一方阵;产业结构方面,江苏的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实力和前瞻性布局;科创方面,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创新动力。据悉,江苏全省现有研发人员117万人左右,全国65%的院士、40%的国家级人才在江苏创新创业。作为中国经济最发达的省份之一,江苏的生产力正在发生质的变化,各种具有智能性、虚拟性、未来性等特点的生产要素涌现,给经济发展带来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生产关系也发生了深刻变革,劳动力市场的灵活化、劳动力的多元化和多样化、劳资关系的协调和合作,成为生产关系发展的新特点。在江苏,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变化已跃然纸上,未来趋势清晰可见。

生产力要素发生巨大变化

一出苏州高铁北站,《经济》杂志记者便注意到,一辆无人安防巡逻车正在广场上忙碌地执行安防巡检任务,这位配备监控摄像头、报警器、语音播报系统的“安全巡查员”,吸引了众多旅客的目光。而在苏州的众多工厂里,同样不难发现,机器代替了昔日繁忙的工人身影,流水线作业已被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所取代,传统的体力劳动全面让位于智能化操作。

在江苏,可以清晰地看到,传统的工作模式被重塑,生产力的三要素——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资料,都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与过去相比,劳动者的角色已从单纯的体力劳动者转变为机器操作员、数据分析师和系统维护者,他们的工作内容更加丰富和复杂,要求也更高。同时,劳动者的范围也得到了拓宽,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系统也成为新的劳动者,它们承担起了许多重复性、繁琐或危险的工作。以前,原材料、半成品等实体物品是主要的劳动对象,如今数字信息已成为新型劳动对象,企业通过数据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利用,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江苏的许多工厂通过精益化、智能化、信息化“三化建设”,不仅装上了“智慧的眼睛”,也有了“聪明的脑袋”,生产效率大幅提升,产品不良率大幅下降,单位制造成本极大降低。在江苏,劳动对象的种类和数量也逐渐丰富起来,除数字信息之外,碳纤维、纳米、高端纤维等新型劳动对象不断涌现,为产业发展撑起了广阔的空间。生产资料方面,以前的生产资料主要以土地、厂房、机器设备等实体资产为主,如今数据、算法和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也成为重要的生产资料,这些无形资产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被反复使用和共享,从而提高了生产资料的利用效率和价值。

在江苏这片创业热土上,可以看到的是,当高素质劳动者运用先进的劳动资料来改造更宽泛的劳动对象时,三者之间的有机结合释放出前所未有的能量。这种优化组合不仅提升了单个要素的效率,更在整体上创造了一种新的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例如,在智能制造领域,高技能的工人利用先进的机器人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了对生产过程的精细化控制,这彻底改变了生产关系的本质:通过智能技术与机器对话,实现人机协作,劳动不再是重复性、枯燥乏味的,而是变成了一种创造性和策略性的活动,这在历史上是前所未有的。同时,企业结构也在这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浪潮中发生着变化,决策层必须重新考虑如何更好地组织人力资源,以及如何将人才与技术有效结合,以实现生产效率和创新能力的最大化。这种变化不再局限于单个企业内部,整个行业乃至全球经济都面临着因技术进步带来的生产力提升和生产关系重构的双重挑战。

生产关系被调整和重构

通过对江苏的产学研机构深度调研后,记者发现,随着数据、算法等无形资产成为越来越重要的生产资料,数字化、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对象的范畴逐步扩展,随之而来的是生产关系的三个方面,即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的分配关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其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和开放,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呈现出全新的协作模式,产品的分配关系也更加注重公平和激励。

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方面,企业的生产数据、机构的科研数据,以及检测中心的检测数据等资源不再被少数企业或个体所独占,而是像流淌的江河,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平台等技术,实现了广泛的共享和利用,这打破了传统生产资料的界限,使得更多人能够参与到生产和价值创造中来。此外,改变的还有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劳动分工和协作方式呈现出全新的面貌。过去,人们需要按照特定的技能和职位进行分工,但在人工智能的帮助下,许多繁琐、重复性的工作可以被自动化处理,这使得人们能够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创造性的工作中。

越来越多的人也不再局限于固定的工作场所和时间,而是可以通过互联网和智能设备,实现远程协作和即时沟通。这种新型的劳动方式,让生产者之间的关系变得更加灵活和紧密,仿佛形成了一张无形的“协作网”。在这张网上,每个人都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和创造力,共同推动项目的进展和价值的实现。

全球化背景下,生产关系的变化还体现在产业链的重新配置上。一家跨国公司的供应链可能遍布世界各地,不同国家和地区根据其资源优势和成本优势,在生产链上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苏州·中国声谷,地球山(苏州)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将以色列人发明的“全球首款数字MEMS发声芯片”带出了实验室,实现了商业化。尽管以色列科技发达,但数字MEMS发声芯片技术一直停留在理论阶段和实验室环境,依托中国完备的工业体系和科研体系,这项颠覆传统扬声器发声方式的技术从实验室来到市场,为产业带来了变革力量,也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声音体验。

同时,我们不难看到,在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的影响下,传统的产品分配关系也发生了改变,长久以来按劳分配原则得到了新的诠释。由于数据资源的共享性和生产过程的协作性,个体在生产中的贡献变得更加难以量化。因此,产品的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和激励,通过股权激励、利润分享等方式,让每个人都能够分享到企业发展的成果,大大激发了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这种分配方式的变化在江苏的企业中也变得十分常见。

变革浪潮重塑发展格局

历史长河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始终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今天,我们正身处这样一个时代:生产力的飞速提升与生产关系的深度调整相互交织,一系列变革正在发生,而且也给方方面面带来了巨大影响。

在江苏一个个高度自动化、智能化的工厂里,一眼望去都是机器,听到的都是机器运转的声音,过去工人忙碌的场景不复出现,放在社会层面,这样的变化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就业结构。以往一些重复性、繁琐的工作被机器取代,某些传统岗位逐步消失。与此同时,一些新的就业机会随之产生,特别是在数据分析、机器学习、人工智能算法等领域,需求旺盛。作为生产力的核心,未来的工厂更需要具备创新思维,快速进行知识迭代更新的劳动者,他们是适应劳动资料变革、创造价值的关键,这本质上是由劳动资料的数字化、智能化决定的。此外,与传统的雇佣关系不同,基于技术和创新协同的新型合作关系大量涌现,个体的价值被重新认识和重视,进而也改变了劳动力市场的结构。这就要求社会和教育领域进行相应的调整,教育必须重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的生产方式对人才的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江苏最重要的启示是,对于未来的广大企业而言,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改造已经不再是可选项,而是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些转型与改造不力或滞后的企业,可能在效率、成本、市场竞争力等方方面面陷入困境,更可能因此而被时代所淘汰。当前,消费者越来越依赖数字化技术来获取信息,未能跟上这一趋势的企业将难以触及到这些消费者,错失大量市场机会。同时,因缺乏数字化市场洞察力,难以及时把握市场动态和需求变化,最终导致产品和服务吸引力减弱,市场份额降低。更为严峻的是,数字化转型滞后的企业在决策与风险管理上会遇到重大挑战。数字化转型能增强数据获取与分析能力,助力企业做出更明智及时的决策。而缺乏此能力的企业,仍依赖经验和直觉,决策失误风险陡增。同时,因缺乏数字化风险管理手段,这些企业在数据安全与合规性方面也更易受到挑战。

人工智能和数字化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影响还在不断深入,而改变后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又会反哺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毋庸置疑的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未来的生产方式将变得更加高效、智能和可持续,同时也带来了全新机遇和挑战,对于劳动者来说,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以适应新的生产关系;对于企业来说,积极进行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已成为生存发展的必要条件;对于政府来说,制定相应政策措施,加强各种扶持力度,推动人工智能和数字化时代的健康发展,为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保驾护航、推波助澜,成为必然选择。

记者/秦云龙

来源/《经济》杂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