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看“新”之四 | 科技攻关,要给予足够耐心

苏州看“新”之四 | 科技攻关,要给予足够耐心
2024年05月13日 11:16 经济杂志

记者手记

常熟城市景观。图/采访对象提供

3月底的江南,天气变化莫测。前脚在苏州还春寒料峭、细雨蒙蒙,后脚到了南京就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唯一不变的是樱花簌簌,随风而舞,如梦似幻。

这与此次江苏调研的感受十分相似。在这里,我们走访了数家高新技术企业,参观了全球最领先的“灯塔工厂”,看到了新材料如何大展拳脚,惊讶于二氧化碳制衣的神奇,也享受了片刻全亚洲最安静的时光,场景不同,感触各异,但背后发现的是同一种选择——坚守和责任。

在医药研发领域,有一个不成文的定律,即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平均需要花费10年时间,投资10亿美元。研发周期长、投入大、成功率低是横亘在行业发展中的难题和痛点。身处其中,智享生物(苏州)有限公司自成立之初就开始探索降低成本的有效之法——推动设备和原材料的国产化,将生物反应器的单罐产能从2000升提高到6000升,探索推进智能化、自动化生产……“生物医药潜力巨大,需要给予行业更多的耐心和长远眼光,也要给企业足够的成长时间和长期资金支持,这样才能制造更多中国老百姓用得起的生物药。”智享生物副总经理梁克学道出了他的期望。

然而,对于有些企业而言,光有资金支持远远不够。南京一家医疗器械企业,三十年磨一剑,成功解决了我国在精准放疗领域的“卡脖子”技术难题。但作为一支主要由科研人员组成的创业团队,市场推广有些难倒他们了。“目前我国高端放疗装备市场90%的份额都被进口产品占据,国产设备想要挤进去很难。”其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资金的困难只是一方面,最难的还是资源。“很多医院的采购理念是,进口产品贵一点没关系,毕竟大家都在用,但如果采购国产设备,万一出问题就麻烦了。”鉴于此,他们通过共建临床研究基地等方式与医院进行科研合作,“只有参与其中,才能增加对产品的信心”。据了解,目前已有数十家三甲医院对他们开放了临床研究与应用。

有的企业在坚守初心,有的企业也在勇扛重担。国电南京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华电集团科工产业的主力军,为保障国家能源电力安全,2017年在国内率先推进电力工控和能源装备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经过3年努力和央企联合攻关,成功研制出华电睿蓝自主可控分散控制系统。分散控制系统(DCS)是发电机组的“大脑”,对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至关重要,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我国发电DCS系统凸显三方面问题:一是CPU、操作系统等核心软硬件严重依赖进口,存在“卡脖子”“断供”风险;二是国外CPU和操作系统等存在后门漏洞,工控系统网络安全风险加剧;三是我国自主可控软硬件在电力工控领域存在“用户不敢用,厂商推不动”的生态困境。华电睿蓝自主可控DCS系统不仅实现了CPU、电子元器件、操作系统、数据库、服务器等核心软硬件100%国产化,而且还对西门子、艾默生、ABB、三菱等40余套进口DCS完成了全功能替代,实现了330MW(兆瓦)、660MW、1000MW机组的全覆盖应用。2023年4月该系统成功走出国门,中标非洲厄立特里亚电厂项目,赋能“一带一路”建设。

“其实华电睿蓝自主可控DCS系统最开始用的CPU,是飞腾适用于台式电脑上的,是我们率先将其应用到公共领域,反馈改进意见,推动其逐步完善并开发出针对公共领域的新产品,之后其他企业也开始跟进使用。”国电南自维美德自动化有限公司总工黄蕾坦言,虽然国产芯片在电容电阻精度上与国外还存在差距,但是央企有责任扛起创新大旗,支持国内自主品牌。“这个事情不能从纯商业角度去衡量,如果所有企业都不用,最后这个产品有可能就失败了。”她表示,攻关是一步步来的,目前我们正在追赶阶段,希望在不久的将来能够实现并跑乃至领跑。

攻克科技难关,实现自主可控,不仅需要坚如磐石的耐心和毅力,更需要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与齐心协力。这不只是对技术的挑战,更是对国家未来命运的投资与布局。每一个科研进展、每一项创新成果,都如同筑梦的砖石,为国家的明天搭建起坚实的基石。今天,我们正在筑就一个更加强大、更加繁荣的国度,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众志成城的社会协作。科技创新的伟大征程中,责任一起承担,辉煌共同谱写。

记者/张军红

来源/《经济》杂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