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托茶叶资源优势打造230亿产值 云南临沧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共赢

依托茶叶资源优势打造230亿产值 云南临沧实现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共赢
2020年12月17日 08:40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长江商报

  蚂蚁堆村村委会主任字红梅在茶园给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介绍茶叶。

  遍布临沧大山上的茶树。

  临沧的优良茶叶品种展示。本版图片长江商报公益记者卢珊王位摄

长江商报消息●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江楚雅发自云南临沧

  古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地区之一、世界公认的茶树起源地理中心和核心地带……这个天然与茶紧密不可分的地方就是云南临沧。

  临沧市处于澜沧江和怒江两水之间,位于横断山系南末端,属云岭山脉和怒山山脉的南延部分,境内山峦重叠,河谷纵横,山区面积占总面积的98%,是“滇红”茶的诞生地、云南普洱茶、蒸青绿茶的原产地。

  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赋予临沧茶叶资源优势,利用这些优势,临沧市不断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从绿色有机茶园基地建设,抓好古茶树资源地方立法保护,提升茶叶精深加工能力,抓初制产品质量,培育加工企业,研发创新产品,推进公共仓储建设,打造绿色临沧茶品牌等方面入手,实现了茶园面积、茶叶产量大幅增加。

  如今,临沧市共有栽培茶园164万亩,其中拥有百年以上古茶树的古茶园11万亩,茶叶产量15万吨,茶产业综合产值230多亿元。预计到2025年,全市茶园面积将发展到17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17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420亿元;到2035年,全市茶园面积发展到200万亩,茶叶产量达到20万吨,茶叶综合产值达到1000亿元。

  为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产业脱贫,临沧市采取“茶产品+市场+公益+合作社+茶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方式,于2017年2月4日正式启动了“10·17牵手号”扶贫临沧茶的推广工作,每卖出一饼茶,就提取相应数额的资金进入公益基金,用于精准脱贫事业。

  2019年底,临沧市94357户368942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562个贫困村、28个贫困乡(镇)全部退出,提前一年实现贫困人口和贫困村清零目标。

资源丰富古茶树遍布

  群山叠翠,河谷纵横,林海莽莽,茶香四野。11月16日到19日,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从武汉来到相隔2000多公里的云南临沧,感受到完全不一样的山川地貌、风土人情。

  行走在临沧遮天蔽日的雨林中,一层层大自然铺就的天然屏障将人隔绝在凡俗之外。随处可见茶农挑着扁担,装满了刚刚从山上采下的新鲜茶叶,承载着一年的丰收和喜悦。

  临沧曾被著名气候学家吕烔先生誉为“生物优生地带”;当代茶圣吴觉农先生分析临沧茶叶生产条件后,也曾撰文呼吁在临沧建立世界第一流大茶园。

  土壤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四季气候温和、日照时间长,优越的生态环境条件,使临沧成为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品质卓越、最适宜茶叶生产的区域,成为“滇红”茶的诞生地、云南普洱茶、蒸青绿茶的原产地。

  在这样的天然优生环境下,当地村民几乎家家有茶园,茶叶成为重要的经济收入保障。“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在临沧就是靠茶叶生活。”村民们告诉长江商报公益记者,一年纯靠茶叶就能有几万元收入,如果家里有茶树,产量更稳定收入也会更高。

  村民口里所说的茶树遍布整座临沧山上,这些历经了千百年风雨洗礼的大茶树,枝叶纵横,苍劲有力,散发出勃勃的生命力。

  临沧是云南省古茶树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南起沧源县单甲乡,北至凤庆县诗礼乡,绵延200多公里,在海拔1050m至2750m之间,8县(区)的9000多平方公里的原始森林和次生林中,都有野生茶树分布。

  临沧驯化栽培茶树历史悠久,现存百年以上古茶园达11万多亩。群众世代有采摘习惯的野生茶林超过40万亩,主要群落分布点达35个。

  “我们的茶叶都是生态种植,不打农药。”临沧市临翔区蚂蚁堆乡蚂蚁堆村村委会主任字红梅告诉长江商报公益记者,全乡14个行政村目前有2.4万多亩茶叶,蚂蚁堆村就有2870亩。目前村里栽种的的茶叶都是古树茶,和一般的台地茶不同,这里的古树茶长期坚持不打农药,也很少修剪,坚持生态种植,因此茶叶的品质非常高。

  在临沧众多的优良茶中,昔归茶因口感兰香清甜、茶树历史悠久、收藏价值高受到众多茶人的钟爱。

  临沧市临翔区商务局局长彭莲萍向长江商报公益记者讲述了“昔归”普洱茶的故事:“崔灏的诗里写道,‘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昔人驾鹤一去不复返,他到底去了哪里,谁也不知道。其实昔人驾鹤归去,于是把找到他的那个地方叫做昔归。而我们临沧邦东乡有个地方恰好也叫做昔归,昔归也许真的是崔灏所说的昔人就到了这里,找到了蓬莱仙境。”

  “所以说临沧和武汉几千年前就结下了不解之缘。”彭莲萍笑言,自己一喝上茶便爱上了,还慢慢从品茶变成了研究茶。她告诉记者,自己也有武汉的朋友,都很爱喝茶,她经常会跟他们交流分享临沧茶叶的故事和小知识,尤其是这个黄鹤楼的故事。“希望大家远隔千里也能感受到临沧茶业的魅力。”

塑品牌重发展助力脱贫攻坚

  外界都知道云南盛产茶叶,茶叶好,但提到临沧的茶叶可能就陌生了。酒香也怕巷子深,临沧的好茶也需要走出深山,让更多的人知道。

  “临沧茶叶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必须要塑造品牌,品牌是发展的原动力,也是提升茶产业市场竞争利器。”彭莲萍说。

  作为最早发现和利用茶的地区,临沧在2012年获得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中国红茶之都”地域称号,2014年被中国国际品牌协会等评为“2014中国最具茶文化魅力城市”,是普洱茶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滇红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其双江勐库古茶园与茶文化系统被认定为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

  目前,临沧市确立了“天下茶尊”和“红茶之都”两大公用品牌,提升茶叶品牌竞争力,打造了凤、勐库、龙润、澜沧江、三宁5件中国驰名商标,拥有凤牌滇红茶中华老字号1件,凤庆滇红茶、镇康马鞍山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件,勐库大叶种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1个,还拥有云南省著名商标38件、云南名牌农产品19个。如今,“冰岛茶”“昔归茶”“中国红”等茶叶产品,已成为中国茶界的顶级产品,名冠全球。

  经过多年的品牌塑造,“天下茶仓”“红茶之都”已成为临沧茶叶的公用品牌和临沧对外宣传、交流合作的重要名片,茶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知名度不断提升,在全省乃至全国已占据重要地位。

  今年,临沧还打造了“天下茶尊”茶叶节,除了常规的线下展览展销外,还特意安排了线上茶叶节,从11月6日至2021年3月1日,重点围绕亚洲微电影艺术节、“双11”、“双12”、春节和元宵节等关键节点,力争打造永不落幕的临沧茶叶节。

  彭莲萍认为,临沧的茶好,需要被更多的人知道。目前临沧市已拥有获国家生产许可认证茶叶工企业255户,CTC红碎茶生产线30条,茶叶初制所4304个。“未来要建设更多的集专业仓储、交易、金融为一体的交易平台,把临沧的茶叶推广出去,还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大批企业入临发展茶叶产业。”

  临沧茶叶产业步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最直接的受益人就是茶农,增产增收让他们摆脱了贫困,改善了生活条件,逐步迈向小康生活。

  临沧市地处云南省西南边陲,所辖8县(区)均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滇西边境片区县,是云南省市辖全部县(区)均属贫困县的4个州(市)之一。为依托茶叶产业特色,发挥资源优势,实现产业脱贫,临沧市采取“茶产品+市场+公益+合作社+茶农+建档立卡贫困户”的方式,于2017年2月4日正式启动了“10·17牵手号”扶贫临沧茶的推广工作,每卖出一饼茶,就提取相应数额的资金进入公益基金,用于精准脱贫事业。目前,全市茶园面积143万亩,居云南省第二位。

  良好的产业基础不仅让这里的老百姓因茶致富,良好的市场前景和发展潜力更让临沧茶产业焕发出了勃勃的生机。通过以茶为媒,牵手消费者,牵动社会各界,与精准脱贫相结合,打造临沧茶叶品牌;同时,与开拓市场相结合,借力全社会公益爱心,把日常的茶产品消费转化为推动茶产业发展、推动慈善公益的行动,临沧市为走出一条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产业发展与精准脱贫致富的多赢之路作出了有益探索。

探索精深加工提升茶叶附加值

  茶产业已经成为临沧的主导产业,“天下茶尊”的品牌也越喊越响,提升茶叶附加值,迈向更高品质的发展成为未来趋势。

  “临沧作为中国最大的产茶市、最大的红茶生产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优势、产业资源优势和低成本优势,可以提供源源不断的源头好茶,也适合作为一个茶叶长期存储的仓库。原产地集中存储后,还可以为商家和消费者节省各种转运费用。”云南云茶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徐客认为,促进茶叶价值,提升原料、加工、储存,通过严格控制茶叶仓储的生态环境等,使茶叶内含物质科学转化,以实现茶叶保值增值的目的。

  2016年11月,云南云茶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落户临沧市工业园区。半年多的时间,建设了7412平方米、仓储量达1600吨的可视、可控、可追溯、可交易普洱茶专业转化智慧茶仓,开创了中国茶叶专业仓储2.0模式,配套建设完成专业仓储中心、实验检测中心、科研中心、云茶仓文化推广中心和茶叶展示品鉴交易厅3400平方米,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合作启动了仓储环境对普洱茶化学品质影响的研究。

  “云茶仓”的建设正是按照“一县一业、一园一特”的发展思路,着力构建以茶叶为主的产业资源精深加工体系,以园区集群化、园区化、专业化、特色化推动茶叶产业转型升级,已建成全国第一个以茶叶命名的产业园区——滇红生态文化产业园,入园茶企业达14家。

  在茶叶质量的管控上,临沧市3572个茶叶初制厂(所)实施规范化提升改造,规范茶叶初制所环境卫生、加工工艺、操作规程、采收管理、购销行为,茶叶品质不断提升,为茶产业发展提供扎实的基础。现在,二维码扫一扫,茶叶产地环境、生产记录等,全部一目了然。全市40户规模以上茶叶企业基本实现产品二维码扫描追溯,实现“茶园”到“茶杯”可管控。

  同时,临沧积极引导企业创新研发茶产品,进行深加工、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进公共仓储建设。支持澜沧江茶业公司生产茶饮料,支持临沧天下茶都茶叶有限公司、临沧佳源食品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茶粉、茶膏、茶籽油等产品开发。与华中科技大学合作开展“纯造普洱”项目研究,利用现代生物科技研发高品质洁净普洱熟茶产品,建成年产量60吨的纯造普洱规模化生产车间。

  未来,茶叶作为临沧最具国际国内竞争力的传统特色优势产业,临沧市委、市政府将茶叶产业的发展当作“富农惠民”的重要产业来抓,抓住国际、国内茶叶产业整合和转型升级黄金战略机遇期,科学规划茶叶产业发展,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打好“三张牌”的部署要求,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茶叶产业跨越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打造千亿元大产业,塑造“天下茶尊”品牌的发展目标,不断夯实茶产业发展基础,增强发展动力。

记者手记

临沧茶飘香

致富梦渐圆

  ●长江商报公益记者江楚雅

  11月16日,从已渐入初冬的武汉启程,“长江商报2020云南公益行”跨越2000公里疆域,一路向西,抵达山清水秀、风光旖旎的七彩云南,开始了为期近两周的公益活动。这里气候宜人、阳光温暖、空气清新,要不是每天太阳落山后,明显的昼夜温差提醒人们该添加衣物,在这里丝毫感受不到冬天的气息。

  这是记者以长江商报公益联盟突击队队员的身份,今年内第二次随队参与公益报道活动了。与两个月前所去的延安大相径庭,这里奇特的地理风貌,特殊的气候状况,多彩的民族风情,让记者有着完全不一样的感触。不过,无论是黄土地还是红土地,都在一刻不停地为脱贫攻坚事业倾力奋斗着,向小康生活努力迈进着。

  祖国的大江南北,大好河山,还有很多很多的扶贫故事需要我们去讲述,还有很多很多的助农产品需要我们去推广。

  提到云南茶叶,首先就会让人想到普洱茶。而提到普洱茶,人们多半只听过西双版纳的勐海、易武、普洱,鲜少听闻临沧这个名字,更何况是临沧市下面的临翔、云县和勐库等地。而事实上,临沧不仅是普洱茶的原生地之一,也是云南省普洱茶生产与加工主要基地。

  地处滇西的临沧因濒临澜沧江而得名,而不为人知的是,这里不仅是全国古茶树资源最为富集的地区,也是世界茶树起源地的中心。全临沧市现存野生茶树群落80万亩,栽培茶园155万亩,其中百年以上古茶树多达11万亩。

  茶,对中国人来说意义非凡。在古代,中国云南地区的少数民族就学会了吃茶、种茶,甚至用茶来治病,后来还通过直达印度等地的“南方丝绸之路”利用茶叶来进行商品交换买卖。直到今天,在云南大理、临沧等许多地方,还能看到当年一个个驮着茶叶等物资的马帮商队踩踏出来的一条条“茶马古道”遗迹。

  然而千百年来,由于历史地理等原因,导致云南地区长期经济发展滞后,云南也是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这些主要的产茶地区,正是急需摆脱贫困的少数民族聚居区。

  多年来,不甘贫穷、不甘落后的云南儿女,用他们辛勤的汗水和摆脱贫困的决心,一步步走出贫困的大山,开启了一扇扇致富的大门。迅速崛起的茶产业,托起了三迤大地民族地区的脱贫致富梦,也让越来越多的人了解了临沧这个地方。

  在临沧,记者接触到的人群中,无论是田间地头的农民,还是来自市区的领导干部,只要一提到茶叶,每个人都能侃侃而谈。

  在临翔区商务局彭局长的家中,她和记者聊茶叶、聊脱贫攻坚的故事,足足讲了两个多小时。她告诉记者,其实自己是因工作需要才接触茶叶的。但是短短几年间,她从一个对茶叶一知半解的人,慢慢爱上茶,到现在几乎成了半个茶叶专家。

  在位于市区的天下茶都公司里,这个像茶园一样的办公场所,处处体现着董事长王朝清对茶文化的热爱。这个土生土长的临沧汉子,在自己生活好了之后不忘本,不忘带着父老乡亲们一同致富。哪怕销售的扶贫茶叶只赚几毛钱,甚至亏本,他都要让贫困群众们有钱赚,有好日子过。

  在蚂蚁堆乡蚂蚁堆村,记者终于见到了早有所闻的蚂蚁堆茶厂。这座建在半山腰的厂房旁边,就是华中科技大学的“纯普”科研实验室。茶厂的建立,在4年不到的时间里,在华中科技大学师生和当地百姓的共同努力下,让这个深度贫困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同样来自于湖北武汉的媒体记者,我们为华中科技大学多年来的努力成果拍手叫好,向在这里无怨无悔奉献青春的师生们致敬。

  “纯普”团队成员朱圆敏博士在百忙之中抽空专程来为记者讲解“纯普”科研的故事。为了更精准地掌握茶叶品质变化规律,需要收集更多的数据,师生们每天都需要在实验室进行大量的检测任务。采访中,提到自己远在武汉家中年仅7岁的孩子,朱博士几度哽咽,忍不住夺眶而出的泪水,让记者体会到了她的艰辛和不易。是啊,以她的能力和学历,在哪座大城市找不到高薪的工作呢?但是她也反复坚定地告诉记者,她不后悔,也会继续留在这个小山村,将这项事业坚持下去。

  在蚂蚁堆的山山寨寨里、大小茶园里,记者采访到的每一位村民,都有说不完的脱贫故事。尽管有时候语言不通,但是从他们的笑容中,记者看到了他们对今天幸福生活的满足。

  深入山区的采访之路并不容易。尽管蓝天白云,风景优美,但这里山路崎岖,路面狭窄,车行脚下就是万丈悬崖。进出乡镇,基本都只有一条主路,一旦发生交通意外或施工限行,一堵就是一个多小时。

  蜿蜒的山路上,途经的无数个尘土漫天的工地给记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地人告诉我们,那都是正在修建的高速公路和铁路,或许就在今年或者明年,就可以通车了。打通山体修隧道,铺路修路架桥梁。通车后,这里交通闭塞的瓶颈将被彻底打破,这里的经济发展又将迎来巨大的飞跃。

  脱贫攻坚之战即将收官,波澜壮阔的“十四五”即将启航,长江商报公益联盟的公益活动也还将继续,我们期待在所有人共同的努力下,迎来更美好的明天!

  责编:ZB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