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兴:2021年在复苏和改革中继续聚焦新经济

华兴:2021年在复苏和改革中继续聚焦新经济
2021年01月18日 17:10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时刻头条

  1月18日,华兴证券(香港)研究部集体推出了2021年度展望报告《在复苏和改革中继续聚焦新经济》,概括了对宏观经济、市场策略及重点行业的基本观点。

2021年中国宏观经济主要预测值

  ——GDP同比增长8.4%;

  ——1年期中期借贷便利利率(MLF)、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存款准备金率(RRR)在年内不作调整;

  ——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同比增长约10%-11%(2020:13.3%);

  ——预算赤字率与扩增赤字率分别为3%和5.7%(2020年预测值:3.7%和8.4%);

  ——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务限额为3万亿元人民币;

  ——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将从2020年底的6.53温和升值到2021年底的6.40。

中国股票策略预测:

  2020年,受新冠疫情、上市公司整体盈利下滑以及地缘政治风险等因素影响,新经济板块带动的估值扩张被部分抵消,市场情绪不时受到地缘政治不确定性与负面消息扰动。

  展望2021年,华兴证券(香港)认为中国股票有望同时受益于中国经济率先企稳反弹、全球经济基本面渐次向好、强劲的盈利增长、有利的资金流入条件、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双循环"主题下科技和消费主题的强化等利好因素叠加影响。预计2021年市场整体收益率有望达到两位数增长,其中上半年可能优于下半年。

  预计MSCI中国指数有约15%的潜在上行空间,主要受2021年每股盈利一致性预期约18%的同比增长以及2019年至2022年间约11.2%的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驱动。在盈利增长因素对市场表现贡献有望提升的同时,考虑到前期高位和流动性边际收紧,预计市场估值水平与乘数将较为稳定。

  研究表明,主要中国股票指数的盈利增速可解释其超过80%的前瞻市盈率,因此具有较佳成长潜力的行业、板块和股票在中长期来看有望享有较高的估值水平;与高峰期水平相比,目前主要中国股票指数市盈率的平均值与中位数均有较为显著的下行,估值中枢更趋合理,因此市场整体从成长与估值的匹配来看风险可控,建议投资者从关注市场情绪逐步转到更多关注盈利修复以及盈利长期的、有机的增长潜力上来。

  基于其增长潜力、有利的汇率走势、全球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中长期依然看好中国股票。华兴预计资本市场结构性改革不断加速,有助于重塑中国股票的投资格局,有助市场情绪进一步复苏。

投资主题

  2021年三大投资主题:

  ——具有较强定价能力、盈利能力和行业整合能力的龙头企业;

  ——在后疫情时代、经济修复周期中财务状况良好、科研实力较强、能受益于行业整合或消费者习惯变迁迎合趋势、占有先机的公司;

  ——会受益于十四五规划、政策支持与改革措施强调的"内循环"、国产替代、科技创新、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绿色发展等侧重点以及人民币升值预期的公司。

市场风格预测:

  基于下列原因,我们认为成长股和新经济板块有望继续跑赢:

  ——成长型股票前景稳健、预期盈利增长潜力更大;

  ——低息环境对成长性股票估值有支持作用;

  ——疫苗突破对目前疫情更严重的欧美地区来说正面积极作用更大,而对中国和科技板块占比较高的其他东亚市场等防控形势及经济发展前景相对更好的地区来说反弹助力更小;

  ——考虑到中国的政策刺激力度将渐趋边际收紧,市场有可能从基建相关板块和周期股再次轮换到成长股与科技大盘股;

  ——"十四五"规划是历史性投资机遇和2021年最主要的的主题投资机会之一,叠加疫情后的经济反弹、盈利的修复和市场情绪的企稳,科技与消费的中长期投资主线有望得到支持和强化;

  ——从经济增长和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国家会继续坚定不移地靠科技促进经济转型、拉动内需的双轮驱动来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保持宏观经济平稳增长,所以从长期看,科技、消费等成长股仍会是具有较大投资价值的投资主线和投资领域;

  ——科技升级以及消费升级已经渗透到了各个领域,而消费和科技相结合的电商等板块更是强强联合,互相促进。建议战术配置上关注顺周期行业,战略配置上保持对科技、消费等行业的关注;

  ——从盈利增长、资金配置、行业发展趋势来说,互联网行业龙头估值水平暂时受到的扰动有望得到修复。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目前约占中国GDP的16.3%左右,其2019年按现价计算的增速为9.3%,比同期GDP现价增速高1.5个百分点。因此,越来越多的新经济企业在资本市场获得了应有的认同,MSCI中国指数成分股中的新经济股在过去十年中增长了1598%。

重点板块

  2021年盈利增长因素对市场表现的贡献会有所提升,而成长型股票前景稳健、预期盈利增长潜力更大。同时估值因素的贡献会相对较弱,市场有可能从基建相关板块和周期股再次轮换到成长股与科技大盘股。

  新经济板块龙头的估值溢价和跑赢大市态势有望持续,而以银行股为代表的低估值、高股息行业或估值水平合理的周期股则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和较好的配置价值。建议关注银行、保险、工业等低估值板块和周期板块,同时继续看好互联网、信息技术、汽车、消费和医药等新经济板块,建议精选细分行业龙头,避免估值过高标的。

  对于新经济,建议继续关注电商、在线游戏、O2O、教育、软件服务、医药、金融科技、酒店、家居、消费信贷、个人用品和物流板块。

  对于MSCI中国指数各板块,建议关注可选消费品、医药、金融和工业板块;建议低配地产和材料板块。

提醒投资者注意下列风险因素:疫情反复;刺激性政策和宽松政策过快结束;内外需疲软;供应链扰动;就业压力;地缘政治风险再次升级。

港股市场结构性变革

  受益于海外流动性宽松和中国宏观经济恢复,并且港股在2020年全球市场中表现相对落后,2021年港股的配置性价比较高。

  纵向来看,目前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前瞻性市盈率分别高于其5年平均值约1个标准差和2.3个标准差,考虑到近年来恒生指数和国企指数的优化调整方案加大了对成长股的覆盖和表征,目前的估值仍属合理。

  横向来看,港股市场以市盈率和市净率衡量的估值水平相比全球其他主要股票市场和新兴市场,仍处于较低水平。

  动态来看,越来越多代表中国经济新方向的互联网、科技、医药龙头公司选择在香港上市,估值水平有进一步向上修复的潜力。

  对于不少新兴经济公司而言,考虑到境外融资需要、VIE结构上市便利度等多方面因素,现阶段优先考虑的上市地仍将是港股。按照华兴估算,新经济公司在香港市场的市值占比在过去三年内已经由33%上升至45%;预计这一比例有望在未来3年至5年间继续稳步上升到55%甚至更高。在这一过程中,资金有望持续追捧新经济成分股票,港股市场整体也有望获得更高的估值水平、流动性、交易量和代表性。

  考虑到其盈利增长潜力和低息环境对估值的支持,可以说,港股市场依然具备较高的投资吸引力和配置价值。

  自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北向资金始终都处于领先地位,金额遥遥领先于南向资金,而这一现象在2020年已发生了逆转。从南向资金规模来看,2020年南向资金加速流入港股市场,其净流入规模相比2019年已翻番,并创下沪深港通开通以来历年之最。

  从南向资金流向来看,消费、医药、科技、通讯等行业在内的新经济板块以及A股市场稀缺的板块是投资者青睐和加大配置的主要方向。在这方面港股市场的特点比较明显,所以南向资金的流入规模和速度较为稳定。

  研究显示,目前港股通投资者交易量已进一步提升至香港市场总交易量的20%左右。来自内地投资者已成为香港股票现货市场除本地投资者外最重要的交投力量。

  假设在未来的五年内,内地居民超过人民币90万亿元的存款总额中有1%用于增持港股,那么港股市场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每年录得人民币1500亿元至2500亿元的资金流入规模,内地投资者通过南向港股通、QFII、基金互认等方式投资港股的持股总额有望达到港股市场市值总额的15%以上,内地投资者交易额有望占香港股票现货市场成交总额的25%以上。

  预计2022年香港股票现货市场成交总额将达到41.9万亿港元(2019年:21.4万亿港元),2019年至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25%,香港股票现货市场成交金额中的17%将来自内地投资者,相比2018年将提高5.3个百分点,内地投资者交易额2019年至2022年的复合增长率约为40%。

A股市场结构性变革

  近年来,内地资本市场大力推动注册制改革和其他领域的资本市场改革进程。在科创版优秀增量改革经验和创业版增量、存量改革经验的基础上,预计资本市场其他领域的一系列资本市场改革措施将进一步加速,如:在主板实行注册制、对指数实行有利于新经济成分的优化调整、推动衍生品与债券市场改革、进一步对境外投资者开放、推动跨境合作等。

  我们发现,从市场参与者组成来看,近年来A股机构投资者和境外投资者占比持续上升,机构投资者占A股流通股市值比例已在过去十年间大幅提升一倍至75%以上;投资者更为偏好中小盘股票、成长股以及新经济板块股票;公募基金与阳光私募基金都更为偏好高增长股票,并能接受其相对较高的估值水平。

  中国资本市场基础制度进一步完善,与国际金融市场规则进一步接轨,各大类人民币资产的安全性、收益性和投资价值更高,投资渠道和过程更便捷,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股票和债券标的陆续被纳入全球主要指数中,这是资金持续流入中国市场的制度前提和信心来源。中国不断推进全方位的改革开放措施,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和投资环境,人民币资产的避险属性、投资回报率和配置价值更受全球投资者的重视,促进和吸引了跨境资本加速流入,增加对中国股票和债券的配置需求,也助力了人民币汇率持续升值,推升以人民币计价的资产价格,并将进一步吸引外资流入。

  截至2020年9月末,境外投资者持仓占A股市场自由流通市值的8.9个百分点,这一比例在过去半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考虑到全球投资者的资产配置需求和A股市场利好新经济领域的各种改革举措,相信外资将进一步提高A股仓位。

  相较中国GDP占全球比例(16.4%)以及股票市值占全球比例(9.6%)而言,中国股票尤其是A股在全球主要股票指数中的比重仍明显偏低。例如,截至2020年12月,新兴市场在MSCI全球指数中的权重由30年前的不足1%快速增长到12%,而中国在新兴市场指数里的权重已经超过40%;但这意味着中国股票在MSCI全球指数中的权重仅约占5%,A股目前的纳入因子更是仅为20%。可以说,中国股票在全球投资者股票组合中的比重有望继续提高,且在主动管理、因子投资和环境、社会及公司治理(ESG)投资等方面有望提供更多的投资机会。

  预计伴随着各类利好新经济成分的资本市场改革举措进一步落地、更多新经济公司上市融资集资、主要股票指数的不断优化调整以及新经济成分板块和股票相对更佳的长期表现,未来主要股票指数产品中的A股权重将继续上升,且将稳步纳入更多的新经济成分。

  在陆股通北向资金之外,各监管机构此前联合发布的关于QFII和RQFII的新管理规定,将进一步增加进入A股市场的境外投资者数量和扩大其对内地金融资产的投资范围。

  金融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推进,有助于跨境资本均衡、稳定流动,交易行为理性、有序进行,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外资大概率会加速流入并加大增持A股。这有利于推动A股市场境外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和占比持续上升,有利于促进价值发现策略和价值投资理念成为市场的共识与常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