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2021年要关注“碳达峰”背景下的新机遇

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2021年要关注“碳达峰”背景下的新机遇
2021年01月19日 09:30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国际金融报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鲁政委认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的新发展理念蕴含很多新的机遇。其中,他多次提到绿色经济。在碳达峰的综合目标下,能够看到里面包括大量创新的机遇和产业发展的机遇。

  刚刚过去的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新冠疫情冲击之下,全球经济面临百年难遇的大变局。

  在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看来,疫情是一场极限情况下的压力测试,也带来了一场自然化解过剩产能的行动。可谓是危中有机、玉汝于成。

  站在“十四五”开局之年,如何展望中国经济后期的具体表现?疫苗接种序幕拉开后,我国经济“一枝独秀”优势还能否延续?中国经济强势企稳的核心关键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我们与首席们来了一场“约会”,共同把脉2021年经济发展的核心脉络。

疫情是极限压力测试

《国际金融报》:自2020年伊始疫情暴发以来,对世界经济造成持续影响。如今回首来看,我们该如何正确看待这次疫情赋予我们的深刻意义,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鲁政委:自有现代国民经济统计数据以来,如此大范围的全球流行疫情还前所未有。如今回首来看,疫情对我们大家的影响也并不仅仅体现于负面,而是危中有机、玉汝于成,激发了很多方面新的动能。比如,加快了数字经济步伐、绿色经济的发展,以及去除过剩产能等。

  特别是在绿色经济方面,疫情促使我们更为深刻地反思及反省人与自然的关系、及该如何与自然更好地和谐相处。疫情后,我们注意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超60%的经济体主动承诺要在2050年至2060年期间,甚至更早实现碳中和,这就将带来一个非常大的新变化。

  这意味着,大家要为自己的经济体施加碳配额,并将对各行业各地区进行下放分解。相当于彼此都将会顶着这个指标尽量减少对温室气体的排放。在这样的经济状态下,也将会为很多企业提供创新的机遇、或是新的投资机遇,绿色化的发展动能将再度被激发且非常强劲。

疫情对整个经济社会造成的影响是我们所不愿见的,事实上,它的到来也给我们来了一场极限下的压力测试,同时也是一场在自然的选择下去除过剩产能的行动。疫情后,我们能够发现,优胜劣汰下,好的企业还仍然存活,市场的集中度在很多行业出现明显提升。

不必过分担忧出口

《国际金融报》:有人说,2021年疫苗才是影响全球经济预期修复路径的关键变量。目前,新冠疫苗接种序幕拉开,我们的独立行情走势还能否延续,特别是近期业内对出口的担忧?

鲁政委: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们可以看到,由于疫情防控较好,全球的产能在向中国转移,即是全球在买中国,毕竟在彼时中国具有较强生产力,而其他国家还在疫情中挣扎。

疫苗大规模接种后,随着全球经济的不断恢复,那个“全球买中国”的出口行情是否会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我还是持有相对较为乐观的态度。这样的判断基于以下几个方面:

  据我们观察,早在去年11月份,欧美、印度的产能已经恢复到了九成左右,像韩国这些经济体也基本恢复到2019年大致水平。而彼时,我们的出口数据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当然,这也可能是由于订单履行滞后的问题(以前的订单),因此影响可能存在一定滞后。

  但另一方面,疫情期间,那些受国外生产力不正常影响而来我国购买消费品的,确实随着后期国外生产恢复会产生一部分对中国生产品的替代。不过,他们工业生产的中间品等需求也将开始上升,整个需求在扩大。并且,全球目前正处在一轮库存较低的阶段中,也处在可能是一轮新的生产投资的起点上。

总体来讲,我认为2021年中国的外需不会因为这些改变而变的非常差,即相对友好,特别是在当前海外总体流动性还较为充裕的情况下,最近美国也已通过了新一轮的财政刺激方案。

消费的光芒将逐渐显露

《国际金融报》:您如何看待在当前环境下,今年我国经济强势企稳的核心关键?

鲁政委:今年中国经济能够强势企稳的关键在于以下几个因素:

  在投资方面,目前我们已经能够看到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回升,民间投资及第二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在2020年内均实现转正,且当前企业基于盈利较好已开始考虑扩大产能。

  此外,房地产也无需过度担忧。在基础设施投资方面,我们还有很多大城市群及其周边的城镇轨道交通的建设,同时还有很多新基建的投资,并不需要过度担心投资问题。

  在消费方面,近两年股票市场的连续上涨也带来了财富效应,这对于消费整体会具有非常正面的贡献。

事实上,从2006年开始,消费就已成为中国经济的第一大动力,也是我们国民经济的压舱石,只是以前投资的光芒更甚,所以盖住了消费。随着后期投资增速有所减缓,消费的光芒便能够慢慢显露。

  总体来说,今年经济可谓是出口不会很差、投资仍然不需要过度担忧,消费仍然是驱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对今年经济我们保持较为乐观的态度。

《国际金融报》:能否预测下今年我国GDP、CPI、PPI等核心经济数据的表现?

鲁政委:近期,有机构预测今年GDP大约能达到8%左右,我们预估可能还会更高。但不管具体数字多少,该如何去衡量经济具体的恢复情况?其实有更为简单直观的算法,我们将2020年与2021年的预期GDP增速一平均便会发现,GDP增速大约在5.25%至5.3%这样的水平,可以说较为正常。

  在CPI及PPI方面,毫无疑问,今年不会有很高的通胀,但肯定要比现在各机构对CPI、PPI这两个指数预测的水平要高。需要指出的是,对于通胀,我们不要仅仅关注CPI及PPI变化,而是要去找到一个衡量它的标杆,更好的参照标准。

人民币汇率后期或回调

《国际金融报》:疫情之下,多数国家加大放水力度,特别是近期美联储推出新的刺激方案,这将会对中国经济产生何种影响?同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后期人民币汇率表现?

鲁政委:美国是目前全球最大的经济体,美联储对全球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联储政策的宽松,它对于全球其他的经济体总体而言短期是利好的,但也会带来新的困扰,在更长的时间里,将会给予这些享受利好的经济体,特别是新兴经济体更大的压力,即后期政策收紧就很难熬。

  比如,它能够一定程度上给我们维持较好的外需及全球较好的流动性,使外资能够大量进入我们国内市场购买我们的股票、债券,也会使我们人民币的汇率升值的速度较快等。我们应该更多关注,后期在美联储政策收紧的时候,该如何能够平缓过度这份“甜蜜”带来的烦恼。

在汇率方面,关键因素还是两国经济的相对表现。我们认为,由于美国两任总统交接,以及它财政刺激政策生效还需要一个过程,所以今年下半年美国经济表现会较现在更好。另一方面,从中国的角度讲,如果我们的政策从第二季度开始调整,我们将能够看到美元的反弹,在那个时候人民币的汇率可能走出V型走势。

简单来讲,在今年一、二季度的部分时间里,人民币汇率总体是升值的,但后期可能会出现震荡回调现象。

《国际金融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给出了明确的政策信号:“不急转弯”,该如何理解政策的“时度效”?

鲁政委:我们已经非常清楚,“弯”是一定要转的,只是不要转太急。事实上,从2020年的第三季度已经能够发现社融和M2已经不在上行并出现孤顶部位,这意味着政策已经在转向,至少不是继续保持上升势头,而是趋于慢慢地收紧,开始出现调整。

  何时会转?当前来看,我国的经济修复还不够稳固,且由于全球疫情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也给我们的疫情防控带来一定影响,这点从近期国内多地区发生疫情反复也能够得以体现。从现在的观点来看,多数预估今年二季度,西方的主要经济体可能基本上能够实现群体免疫。我觉得,现在我们不急于转弯,而是在等待疫情能够彻底控制的合适时机,大局基本稳定的时候。

开局之年蕴含无限机遇

《国际金融报》:2021年也是“十四五”开局之年,踏上新的征程,中国该如何贯彻新发展理念,寻找经济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鲁政委:新发展理念总体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即“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从这句话我们能够发现它提高了很多要求,也蕴含很多新的机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第一,中国有很大的内需市场,未来我们如果能够进一步通过简政放权及改革,能够有很多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在新发展格局方面,我们仍然存在很多循环不畅,以及卡脖子的问题,这便能够为企业提供未来新的研发方向及新的动力,比如说进口替代等。

  第三,我们也需要在融资方式上给予创新,不能简单依靠传统的债务融资,需要股权融资。这一点上,我们也能看到政府推出了注册制,并明确资本市场在创新过程中起到的枢纽作用。这意味着,我们在创新以及资本市场的投资领域,也是具有新的发展与新的机遇。

  最后,便是我们一直提到的绿色经济。绿色化我们喊了很多年,但在过去我们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有了明确的机制及使它能够把外部性给予内部化。在碳达峰的综合目标下,能够看到里面包括大量创新的机遇和产业发展的机遇。

《国际金融报》:能否用三个关键词来形容2021年中国的经济?以及您对新一年的期许?

鲁政委:新周期、绿色化,以及工业品价格的上涨。

  对于2021年而言,在经济经历了将近10年的调整后,我觉得这会是全新的开端,对未来我们也充满无限的希望。在此过程中,也给投资人带来更高的挑战,我们的投资市场变得越来越机构化,要学会应对这些新的变化,要认识到让机构来为你打工,其实是很幸福的事情,而不需要事事亲为,选择好对自己更为适合的投资方式。

  记者 马嘉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