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甸模式”堤防土地资源利用初具规模

“蔡甸模式”堤防土地资源利用初具规模
2021年01月26日 08:40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长江商报讯(记者 徐靓丽 通讯员 廖宇智)据武汉市水务局消息,1月25日,蔡甸区2021年度防浪林汛后恢复栽植工作基本完成,后续将进行浇水培土、涂白、抹芽等工序。截至目前,蔡甸区河道堤防工程管理总段已完成1200亩外滩林地的平整翻耕和林木栽植,共栽植林木3万余棵。

  早在2012年,面对堤林品种单一、效益不高等问题,为促进整体堤林产业转型升级,蔡甸堤防管理部门便制定了堤林产业转型升级规划。以科学种植为基准,优化林木种植结构,逐步淘汰内平台固有的低端品种防护林,升级为栽植高附加值的各类经济林木,全面发展堤防苗圃;防浪林建设以确保防洪安全为前提,优先选用生长速度快的优质新品种意杨为主树种,辅以水杉、垂柳等耐水性强的品种建设林木隔离带,并根据林木生长特性确定种植规格与密度,最大程度上提升土地资源综合利用效率。

  2013年,蔡甸区启动堤内平台经济绿化林木与外滩地新品意杨对比试点。2015年起,开始全区域跟进。目前,内台改造升级和外滩地林木品种升级已全部完成,全堤段林地总面积达到近4200亩,林木保有总量近15.5万株。其中,堤内平台林地面积1200亩,林木总量近5.5万株,以栾树、樟树、法桐、大叶女贞、朴树、榉树、乌桕、三角枫、五角枫、重阳木、广玉兰、桂花等经济乔木为主;外滩防浪林面积近3000亩,林木保有量10万株,以防浪效果好的意杨、水杉、垂柳为主打树种,综合效益显著提升。

  近十年间,蔡甸区基本形成“堤外种植耐水性强的防浪林、堤内种植观赏性与高经济附加值兼顾的绿化林木”的林木产业格局,“市场主导、科学管理、城区造花、外滩造林、内台造景”的堤防土地资源利用“蔡甸模式”初具规模。

  责编:ZB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