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质资源构建蒙草生态核心竞争壁垒 着力建设数字化特色草种业体系

种质资源构建蒙草生态核心竞争壁垒 着力建设数字化特色草种业体系
2021年02月27日 12:05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谢岚见习记者马宇薇

随着中央一号文件的发布,种业发展再次引起关注。种质资源是推动现代种业创新的物质基础、推进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芯片”,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推进畜牧业发展、维护生物多样性的战略性资源。

近日,蒙草生态执行总裁高俊刚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一个物种影响一个国家的经济,一个基因关系到一个国家的兴盛。当前,种业作为战略性基础性产业,在农业及环保现代化进程中日益发挥引领作用,上市公司要勇担重任,推动我国的种业发展。”

壮大种质资源“朋友圈”推进特色种业现代化

藏粮于草、还绿依草。当下,蒙草生态正在致力于用科技力量把内蒙古建成中国草种的资源库,打造国家级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库。

数据显示,我国保存的农作物种质资源总量突破52万份,但目前完成资源精准鉴定的不到10%。高俊刚告诉《证券日报》记者:“我国是植物种质资源大国,但不是挖掘利用的强国。目前我国种质资源储量丰富,但生态用种、牧草用种、城市草坪草种,90%以上是在依赖进口种源,以往各个地方拥有的特色品种也正在大量消失,这表明了我国对于特色乡土植物种质资源的挖掘和保护还不够。”

在高俊刚看来,对于蒙草生态这类从事生态修复的企业来说,种子就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与命脉。在生态修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用种,没有因地制宜的种子,修复效果必然不可持续,这就需要不断扩充种子储备,充分挖掘和保护好特色种业。

高俊刚表示,发展特色种业、扩充种质资源库,首先需要摸清我们特色种业的“家底”,尽快研发出一批顺国情、合地情的特色品种,解决我国种业“卡脖子”问题,推动新形势下农牧业、草业和生态保护修复事业的发展。作为一家土生土长的内蒙古企业,蒙草生态很早便意识到乡土植物的重要性,所以不惜重金开展野生乡土植物种质资源收集与保护,并进行引种驯化,将其运用到一方乡土的生态修复当中。

数据显示,目前,蒙草生态已收集全国植物种质资源图文数据信息近6.2万条;实物储存的乡土植物种质资源1.2万余份,有地理标记的植物标本10万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壤样本近140万份;审定国家及自治区草品种22个,获得国家植物新品种权4项;拥有乡土植物繁育基地近25万亩,引种驯化乡土植物200余种。

打造数字化一张网描绘种业发展新蓝图

“农业现代化,种子是基础。”在高俊刚看来,打赢种业翻身仗,要不断创新,以此来推动特色种业数字化、现代化发展。

通过草种业的乡土化选育,借助“种质资源”这一核心竞争力,并辅助以生态大数据技术,蒙草生态已经先后圆满完成敕勒川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科尔沁沙地、乌拉盖退化、沙化、盐渍化草原治理、扎赉诺尔百年露天矿、大青山200余公里边坡修复等修复项目,让小小一粒种子,在祖国各地生根发芽。

“我们要充分加强技术创新和遗传育种的研究,建立我国草种业稳定、强大的研发团队,建立长效稳定的政策和资金扶持,鼓励专业性企业积极参与,构建产、学、研、企相结合的运行模式,并建立起以政策为导向、研发为支撑、企业高效转化推广的新模式,以此来加速种业数字化和现代化发展。”高俊刚如是说。

目前,蒙草生态已经编织出“种业数字化一张网”,借助公司的大数据平台,在逐步建立省区市的种业数字化体系,为“山水林田湖草”的生态修复领域,针对不同的地域、生态类型、水土气特性,针对性提供种子解决方案。

此外,蒙草生态通过“草种业+大数据”的融合,在不断推进优良品种的科研推广,打造特色的乡土种业体系,为构建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保障生态安全、促进畜牧业发展提供“种子”源动力,描绘出量身定制的“种子地图”。

如今,蒙草生态在种业发展中通过“特色种质资源储备”、“育繁推”一体化产业链,有力保障了大规模生态修复的有种可用、有种适用,最大程度地实现低成本、可持续的精准生态修复,让种质资源体系构建起企业的核心竞争壁垒。

“助力我国种业发展,蒙草生态义不容辞。未来,蒙草生态将继续利用草原种质资源推动草种业创新发展,不断打造我国草种业发展进步的‘芯片’,在建设生态文明、维护草原生物多样性、保护好、利用好草原种质资源等方面,发挥重大作用。”高俊刚如是说。

(编辑上官梦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