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疯涨!社科院汤铎铎:或与国际游资炒家有关,尚无输入性通胀

全球大宗商品疯涨!社科院汤铎铎:或与国际游资炒家有关,尚无输入性通胀
2021年05月13日 19:30 金融界网站

本文源自:时代周报

  进入5月,大宗商品暴涨,在国内外都成为各方关注的话题。

  在国内期货市场上,铁矿石突破单吨1300元,螺纹钢单吨超6000元,均刷新历史高值。沪铜突破77000元大关,创16年来最高值。沪铝期货升破20000元/吨,续刷13年来新高。玻璃期货也创历史新高。

  在钢铁涨价的背景下,连废钢的价格也大幅上涨。五一节后,国内建筑钢材库存量相比2020年下降了110万吨。从今年低点算起,废钢的价格涨幅已经超过了50%,达到了历史的最高点。5月8-10日,累计近260家/次钢厂上调废钢采购价,创下涨价速度历史记录。

  在国外市场,涨价潮已经蔓延至日常用品。5月12日晚间,美国劳工部公布4月份物价指数CPI同比升4.2%,创2008年9月来新高;核心CPI同比增长3%,为1995年以来的最快增速。

  具体而言,截止2021年5月,纽约原糖期货价格在12个月内上涨了73%;能源价格总体较去年同期上涨25%,其中汽油上涨49.6%,燃油上涨37.3%;二手汽车和卡车价格4月同比飙升21%;被视为经济活动晴雨表的铜价上涨了近36%,木材价格更是上涨了124%。

  5月12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跟踪分析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变化,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过快以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学研究室副主任汤铎铎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专访时表示,近年来我国PPI向CPI的传导关系明显减弱,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起伏波动对我国CPI走势的影响也相应较低,目前对整个宏观经济不会造成太大冲击,并不容易引发明显的输入性通胀。

  时代周报:大宗商品迎“超级牛”,今年黑色、有色、化工在内的各种原材料价格飙升,有商品涨幅甚至超过50%。是受国外通胀的影响还是其他原因?

  汤铎铎:我认为主要是两方面原因,一是货币方面。全球整体处于宽松货币环境中,尤其是美联储,量化宽松之外,一直在做其他宽松动作。日本、欧洲等国央行也在不断地营造宽松的货币环境。

  二是全球宽松货币已经延续很长时间。然而,大宗商品现在的价格才涨起来,是因为有其他力量在影响甚至控制国际大宗商品的价格。

  目前,大宗商品的金融属性很强,是可以盈利的金融手段和工具,背后有大量的资金和力量在参与。我猜测全球大宗商品涨起来,可能跟国际上的一些炒家、游资等力量有关。

  时代周报:5月12日召开的国常会指出,要有效应对大宗商品价格过快上涨及其连带影响。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配合,保持经济平稳运行。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将会采取一些手段加以应对?

  汤铎铎:首先,大宗商品最终影响的是PPI,这个渠道已经存在很长时间。

  以前,CPI和PPI高度相关,波动性也有一定的关联。一般而言,PPI率先变化,带动CPI。振幅变化相差不大,PPI波动的幅度只比CPI稍大一些。但2012年之后,我们的 PPI和CPI是背离的。相关性和波动性关联都不强,有一段时间PPI有起伏,但CPI很稳,一直在2%左右。

  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一定会传导到PPI,但PPI传导到CPI的途径并不是很畅通。货币政策关注的是CPI,而不是PPI。也就是说,在工厂出厂价格或者工业品涨价的时候,还是能看到整个居民消费价格是平稳的。因为工业品在消费的篮子里占比并不大,其他的烟酒、食品、纺织品等很多组成CPI的商品都是降价的。

  CPI篮子里的商品价格变化不大,单纯只是大宗商品带起来工业品涨价,并不能传直接传导到CPI上。这个渠道不通,就不需担心国际大宗商品起伏波动会对整个宏观经济造成太大冲击。

  现在要担心的是国际大宗商品的来回波动,对厂商以及和直接相关的下游企业带来的影响,以及这些企业应该怎么去应对。

  疫情之后,我国企业处在一个相对有利的地位。当前我国的复工复产和生产能力恢复方面做得最好,我们的供给和全球的需求相匹配。国外的复苏没有那么快,尤其是最近印度疫情蔓延,我们有一定的条件来要价。厂商可以利用这个机会提高价格,而不要像以前一样,为了占领市场不提价。对于这些厂商来说,这是一个短期利益机会,要抓住机会,因为不提价就会带来亏损。

  我认为把全球大宗商品的涨价传导出去,让国外的CPI先起来,再回到我国的CPI,不能由我国的PPI传到CPI。其实我国已经有一些动作了,比如将出口退税停掉。先从企业涨价开始应对,如果企业不涨价,可以加出口关税,总之将压力先转移出去。

  时代周报:为何这么强的PPI变化没有传导到消费端?

  汤铎铎:首先是前面提到的整个传导渠道的问题:以前 CPI和PPI是同起同落的机制,通过工业品涨价,带动工人工资提高,带动消费,完成涨价循环,最后所有价格都涨,出现通货膨胀。

  但现在并不是所有价格都涨,2012年之后,只是大宗商品,比如铁、铜涨了,相应的含铁、含铜工业品开始涨,但不会完全传导到商品价格上。整个环境不支持做这样的调整,一同涨价的预期没有形成。甚至最后导致的出厂价格,将大宗商品的涨价幅度削弱。

  这种现象在欧美也发生过,美国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金融市场特别活跃,但CPI特别稳,实体基本不受影响。这个问题在理论上,现在没有人能解释得特别清楚。普遍认同的一个原因就是金融化,即金融发展得特别快,把实体调整才能完成的环节掩盖了。

  比如以前大宗商品涨价,带动整个实体全部动起来,最后都涨价。现在大家认为,大宗商品涨价只是金融因素,大家都不动的时候,又跌回来了,整体价格水平并没有上去。但在金融上可能已经发生了很多事,比如股市、房价涨得很高,不少人通过大宗商品、期货赚了很多钱,后来变成只有这帮人在玩,但实体不受影响。

  这种情况虽然看起来对央行或者政策制定者是一个好事,即通胀不受影响,老百姓一篮子商品价格很稳,实体也没受影响。但需要注意的是,这在金融领域集聚着风险,造成债务积累,要注意防范金融风险。当然中国从2017年正式开始金融去杠杆之后,这个问题一直抓得非常紧,通过金融政策化解,不用担心会传导到实体。

  时代周报:你认为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目前对宏观经济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国常会提出相关要求的用意是什么?

  汤铎铎:未雨绸缪,对全球通胀的担忧。

  以前大宗商品价格也经常波动,但美国、欧盟、日本的CPI都起不来,他们是想要一些通胀的。但他们跟咱们的情况差不多,处于所谓的大稳定之后的低通胀时期。

  这一次有些不一样,美国4月CPI同比上涨4.2%,创2008年9月来新高,环比增长0.8%,通胀压力大增。这可能是他们期盼已久的好迹象,但现在争议很大。首先,这是一个超预期的数据,之前预测同比上涨3.6%,环比在0.4-0.6%。争论焦点是这一数据到底能不能持续。主流观点认为这是一个短期现象,不能持续,不用担心会对我国宏观经济造成冲击。

  但是,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如果它的CPI真的涨起来且有持续性,会导致全球大通胀、美元贬值。这对全球经济将会是一个大转折点,带来很多重要的变化。以前低利率、低通胀、低增长的经济格局都会改变,那将是一个非常复杂的情景。

  首先牵扯到我国的货币政策。我们的货币政策不应该去盯全球大宗商品,因为那个管不了。但如果美国的通胀起来,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要比单纯的大宗商品涨价要大得多。我们现在就得想,全球大通胀的前提如果成立,应该怎么应对输入性通胀。国常会考虑得会更长远一些,届时货币政策可能就有相应的动作。

  时代周报:我国的货币政策会怎么应对美国CPI的变化?

  汤铎铎:首先美国货币政策收紧,我们肯定会跟着收紧。

  但这是一个较长时期,如果美国的CPI是4-4.2%,然后维持在3.8%左右,是比较平稳的温和通胀,这也是他们最想要的,美联储的货币政策应该不会怎么动。如果美国不动,我们基本也不会动。

  如果美国CPI有一个持续的急速上涨,升到5%甚至6%,将会出现较大问题。很多经济学家担心会回到美国上世纪70年代,CPI升到百分之十几,形成通胀。美国已经好久没见过那种通胀了,美联储的利息肯定会加得非常高,进而带动全球,首先日本、欧洲坐不住,然后我们肯定也必须加。这牵扯到汇率、出口、实体等多方面。当前全球经济的联动性,要求我们必须紧盯美国。如果美国出现极端情况,全球大通胀,利率起来,牵一发而动全身,全球将会出现剧烈变动。

  时代周报:目前是否存在输入性通胀?如存在,主要表现是什么?如不存在,会否传递进来?大约什么时候开始?

  汤铎铎:现在还不存在输入性通胀,至少在数据上还没有看到,而且目前的渠道不具备这样的条件,还得继续观察。上半年应该没有,下半年关键要看美国。如果美国的CPI真正起来,全球通胀环境形成,那就会形成输入性通胀。五六月份的数据出来,到下半年就比较明确了,到时可以再来谈有没有输入性通胀。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