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助力中国影视剧走进坦桑尼亚

他们助力中国影视剧走进坦桑尼亚
2024年04月24日 22:55 中国青年报
曼卡正在为影视作品配音。受访者供图。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媛媛  卞心怡 记者 贾晓静

在坦桑尼亚,很多家庭的电视里播放着斯瓦希里语配音的中国影视剧。从《花千骨》到《三十而已》,生动的斯瓦希里语配音让这些电视剧在非洲广为流传。

曼卡来自坦桑尼亚乞力马扎罗,是个90后。今年是她从事斯瓦希里语配音工作的第十个年头。“我小时候就很喜欢成龙、李小龙、李连杰的功夫电影。那时我们看的中国电影没有配音,只有英文字幕。我们都是用VCD或DVD观看。”曼卡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当时,大多数坦桑尼亚人只懂斯瓦希里语,所以中国影视剧的收视率不高。

2012年,曼卡到中国留学。初次来到中国,她发现中国和她想象中的不一样。“我还以为每个中国人都会​功夫呢,但事实不是这样的。”她笑着说。2015年,曼卡从北京外国语大学毕业,在北京一家公司从事给中国影视剧配音的工作。“我非常喜欢这份工作,因为每次配音都像体验了新的人生。在每部剧里我都能学到关于中国的知识。”她说。

曼卡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中国影视剧“出海”到非洲,语言是一大障碍。观众听得懂,才会愿意看。比起英语,斯瓦希里语的配音更容易被坦桑尼亚观众接受。“我很荣幸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让更多老家的朋友接触中国影视剧。”她说,坦桑尼亚人能通过影视剧更好地了解中国。

在日复一日的配音工作中,曼卡对中国影视剧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她认为,不同类型的影视剧各有亮点。仙侠剧充满了奇幻和浪漫;历史剧让她和非洲观众了解了中国历史。她说,中国的现代剧和坦桑尼亚的不一样。“我们坦桑尼亚的现代剧情节更夸张,更有戏剧性。相比之下,现在中国的很多现代剧都很写实。”她说。

曼卡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在她配音的众多角色中,电视剧《乔家的儿女》中的四美让她印象最深:“作为女性,我从四美的成长中学到了很多。这个角色告诉我,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四美最终找到了热爱的东西,自己赚钱、照顾孩子。生活充满了变化,人总要从错误中成长和学习。我觉得这个角色很有魅力,也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来自坦桑尼亚达累斯萨拉姆的法拉吉也参与了《乔家的儿女》斯瓦希里语配音工作。他配音的角色是这个家庭里的大哥乔一成。“这部剧的情节和我们坦桑尼亚的国情相似,我们的家庭里都有很多兄弟姐妹。”法拉吉说,他和“大哥”非常有共鸣:“因为我也是家里的大哥,很多时候需要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法拉吉是95后。2014年,他到中国留学,学习商务。为了增加收入,他接触到配音工作,没想到后来“兼职变成了热爱”。“在做兼职的过程中,我发现配音真的太有趣了!每次配音我都充满能量。”法拉吉说。

为了更好地诠释要配音的角色,法拉吉会提前做好“功课”。“拿到剧本后,我先找到自己的角色,看看角色的年龄、性格、生活背景等。如果角色更年轻,我就会用更活泼一点的音色;如果角色比我年纪大,我就会转变为低沉的声线。”提起这份工作,法拉吉滔滔不绝。

法拉吉发现,在坦桑尼亚,喜欢中国影视剧的人越来越多:“这些电视剧的故事情节很棒,加上地道的斯瓦希里语配音,观众就会非常喜欢。”

法拉吉喜欢配音工作。他说,他在老家的家人和朋友都会​观看由他配音的电视剧,他们为他感到骄傲。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