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麦军舰红海护航故障频发

丹麦军舰红海护航故障频发
2024年05月16日 01:03 中国青年报
返航的“伊弗·惠特费尔特”号受到民众欢迎。 图片来源 丹麦武装部队

综合编译 张昊天

今年年初,随着红海局势恶化,丹麦派遣军舰参与欧美多国针对也门胡塞武装的护航行动,旋即曝出丑闻。当时有媒体报道说,丹麦海军的“伊弗·惠特费尔特”号护卫舰在执行任务时故障频发、“自身难保”,只能在友军保护下提前撤离战区。事发后,丹麦官方没有立刻回应外界就其“战备能力低下”的质疑,而是开启了内部调查,调查结论于近期公布。

按照丹麦国防部的说法,“伊弗·惠特费尔特”号2月上旬加入美国领导的“繁荣守护者”行动,在之后一个多月里击落了4架胡塞武装的无人机。然而,情况在3月中旬急转直下。据丹麦电视二台、英国《金融时报》等报道,这艘军舰的武器系统连续出现弹药提前起爆等“严重异常”,曾在30分钟内完全丧失自卫能力,导致175名船员陷入险境。

4月初,“伊弗·惠特费尔特”号结束任务回国。官方消息称,该舰按计划返航。

最新发布的官方调查报告部分证实了媒体的说法。这份13页的文件显示,舰上的“改进型海麻雀”防空导弹和76毫米主炮都存在缺陷,前者在第一枚导弹点火后出现“未知错误”,造成后续导弹无法发射,后者则被“极高的弹药失效率”困扰。此后,船员“无意中”触发了舰载指挥控制系统的另一个错误,进一步影响了舰艇与空中目标交战的能力。在武器系统瘫痪期间,“伊弗·惠特费尔特”得到美国军舰掩护,并转移到威胁较低的红海北部。

“脱密版”调查报告并未明示谁该为这些意外负责。英国“海军新闻”网站指出,“改进型海麻雀”导弹系统由美国雷神公司研发,在世界各地有12个国家在使用。报告提到,“军舰返航后,完整的导弹发射系统被送上陆地……与供应商合作开展的分析仍在继续”。同时,丹麦官方反驳了坊间流传的一些说法。比如,调查报告提到,没有任何迹象表明,法国泰雷兹公司为“伊弗·惠特费尔特”号提供的APAR有源相控阵雷达出现过异常。

丹麦军方在事发后坚称,“繁荣守护者”行动开始前,并未接到有关军舰技术问题的信息。不过,调查报告中的一些细节暗示实际情况并非如此。记录文档显示,在2023年2月的一次训练期间,“伊弗·惠特费尔特”至少两次出现各个系统之间无法通讯的故障。报告据此指出,今年3月以前,后勤保障部门就应该知晓舰船的雷达与火控系统存在“软件缺陷”。此外,前往红海途中,舰上的指挥官曾在日志中提到,部分新兵经验不足。当人为失误和硬件缺陷结合,舰载作战系统就可能“锁死”并带来严重安全风险。

美国海军学会新闻网此前指出,包括76毫米火炮在内,“伊弗·惠特费尔特”的部分武器装备是从其他舰艇上拆卸下来的。最新的调查报告对此未置可否,只是援引舰艇指挥人员的说法称,拦截来袭无人机时,约半数炮弹还未靠近目标就提前爆炸了。这些炮弹是1989年到1992年生产的库存货。调查人员表示,以往的试射中从未出现过类似问题。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