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南沙:从“向海而生”到“向新而行”

广州南沙:从“向海而生”到“向新而行”
2024年05月16日 11:39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武欣中 林洁 见习记者 贾骥业)作为广州通往海洋的唯一通道,南沙区有着华南地区最大的单体港和全国最大的内贸港。截至2023年底,南沙港区累计开通190条集装箱班轮航线,其中156条外贸航线通达全球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10多个港口。

中科宇航在南沙建成广东首个火箭制造基地。受访单位供图

向海而生,南沙曾见证了广州“千年商都”的繁荣兴盛。如今的南沙,把发展的目光投向更深邃的天空,正积极探索一条全新的发展赛道——商业航天。5月14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总部位于南沙的中科宇航,这是一家国内领先的商业航天企业,在南沙已建成广东首个火箭制造基地,其生产的“力箭一号”固体火箭已顺利完成3次发射,成功运载37颗商业卫星入轨,正在研制的载重8吨的“力箭二号”液体火箭计划在年内实现首发,后续将承接中国空间站货物运输任务。

中科宇航在南沙建成广东首个火箭制造基地。 受访单位供图

“一方面,南沙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另一方面,南沙在人工智能、自动驾驶、集成电路、半导体等方面产业基础优势较强,在这里,中科宇航能够更好地与优秀企业合作。”谈到为何选择落户南沙,中科宇航(广州)装备工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秦峰直言,南沙的政策优势不但加速了中科宇航力箭一号运载火箭在南沙的总装,也为力箭二号液体运载火箭的研制提供了重要资金支持。“中科宇航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一个非常典型的案例,通过前期的创新策略,在打通科学技术化、技术产品化、产品产业化之后,再进行产业资本化的路径。”广州市科技局高新技术处四级调研员杨欣卉表示。

中科宇航的固体火箭已成功将30多颗商业卫星送入轨道。 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田嘉硕/摄

除了中科宇航,在南沙的商业航天赛道上,吉利集团商业航天总部正加快部署,该公司专注卫星、通信设备和芯片研制,相关卫星通信产品和服务已应用在汽车和手机产品上。吉利旗下的时空道宇则研制并发射了超过20颗通信卫星入轨,将为广东省打造包含72颗卫星在内的首个通讯星座,并有望成为广州市首家卫星上市企业。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投资促进局投资服务中心主任郭亮告诉记者,为了加快商业航天领域布局速度,南沙区成立5亿元商业航天产业专项基金,并出台了商业航天产业专项扶持政策“探天九条”,这是广州市首个商业航天产业专项扶持政策。

该政策从商业航天企业初期融资支持、航天器研制补贴、规模化发展支持、空间要素支持、航天器发射奖励、保险贴费、频率资源申请、产业联动、专业化能力支持9个方面提出政策措施,覆盖商业航天企业全生命周期。 除了商业航天,在空天经济产业方面最为活跃的低空经济领域,南沙也优势明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大疆无人机未来科创营地、全国低空智联网与无人驾驶航空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等平台已落地。广东空天科技研究院成立“空天创新谷专业孵化器”,拟设立天使基金一期围绕无人机、工业软件、高端装备、低空经济等领域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企业。 从“向海而生”到“向新而行”,在南沙,一个全新的空天产业集聚区已初具规模。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