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最佳投资首选地”,深圳做对了什么

打造“最佳投资首选地”,深圳做对了什么
2024年03月28日 22:25 一财网

在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的背景下,深圳为何能获得资本真金白银的“加仓”?

投资是反映经济信心的最直观指标之一。今年1-2月,深圳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0%,增幅比上年同期提高了近1倍(6.2个百分点),显示产业资本对这座城市和它背后中国市场的长期信心。

作为国内“工业第一城”,深圳市前2月的工业投资增势强劲,增长82.0%。分领域看,制造业投资拉动作用显著,增长96.4%。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50.7%,其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投资增长157.4%。社会领域投资方面,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74.5%,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75.6%。

在外商投资方面,今年前两个月,深圳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1121家,同比增长29.8%,占全国15.7%;实际使用外资70.4亿元人民币,占全省32.0%。全市新设外商投资企业主要集中在服务业,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新设外商投资企业增长97.1%。近日,苹果公司宣布今年将在深圳新设应用研究实验室,预计投入超10亿元。

近年来,深圳提出了打造最佳投资首选地的目标,上述数据正是这一目标下取得的阶段性进展。在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的背景下,能获得资本真金白银的“加仓”,深圳做对了什么?

“有为政府”发力方向

在打造优良投资环境的过程中,政府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其中前者的发力方向至关重要。深圳市在这方面是有心得的。3月28日,深圳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推动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市发改委主任郭子平向与会媒体介绍深圳打造最佳投资首选地的经验时,总结出政府作为的四大重点方向。

首先是持续推出具有前瞻性和竞争力的产业政策。比如,去年下半年以来,“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阵地。早在2009年,深圳就开始谋划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例如,当年深圳入选全国首批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城市,围绕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应用示范、推广普及、鼓励消费等环节持续推出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出台数十项地方行业标准,助力新能源汽车产业逐步成长为新支柱产业。2023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和保有量分别达到179万辆、97万辆,均位列全国第一。

进入“十四五”时期,深圳继续实施“20+8”产业集群行动(20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8大未来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进入新一轮快速发展期,年均增速达7.5%,增加值规模突破1.4万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41.9%。今年,深圳市迭代推出了“20+8”产业集群政策2.0版和一批专项政策。这些政策的实施,让深圳的企业早人一步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其次是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的创新体系。深圳是一座创新之城,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1880亿元,占GDP比重提升至5.81%,其中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比重达到94.9%,总量居全国第一。这里有结构多元的创新载体,全市拥有3600多家各类创新载体,建立起包括1家国家实验室、1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4家广东省实验室、390多家深圳市重点实验室等在内的高水平实验室体系,获批建设第三代半导体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高性能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国家生物制造产业创新中心等国家级产业创新载体。为了广纳人才,深圳从税费、户籍、生活补贴等方面出台了一揽子政策,帮助企业招人留人。截至2023年底,全市集聚各类人才超679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2.4万人,高技能人才153.4万人。

提供便捷齐全高性价比的要素保障,是深圳政府发力的第三大重点方向。去年,深圳出台实施了“制造业降成本20条”具体措施,持续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

众所周知,深圳是一个土地空间资源紧缺的城市,城市陆域面积只有不到2000平方公里,大约相当于广州的1/4,不到上海的1/3、北京的1/8。在企业普遍关心的产业空间方面,深圳极尽所能,在全市规划建设了20个先进制造业园区、20个科技创新集聚区,确保优质项目不管是新投产还是增资扩产,都有地可落。资金要素方面,深圳拥有以深交所为核心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银行、保险、证券等行业综合实力位居全国前三,各类财富管理机构资管规模超过28万亿元,并围绕“20+8”产业集群设立了千亿级的产业基金群。政府持续主动对接各类金融机构资源,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融资服务。数据要素方面,深圳市依托深圳数据交易所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全国性数据交易平台,截至2023年底汇聚全国数据商305家,交易额64.9亿元、其中跨境交易超1亿元,规模均居全国第一。

最后是对照国际标准打造一流营商环境。多年以来,深圳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一号改革工程”。不久前,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与普华永道发布《机遇之城2024》报告显示,深圳总排名位居全国第三,其中在“宜商环境”维度连续三年排名第一。

郭子平说,今年深圳将出台优化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工作方案以及对标世界银行营商环境评估标准优化提升工作方案,以企业需求和感受为导向再推出一批务实管用的办法。市场准入方面,深圳将加快深圳放宽市场准入24条措施全面落地。比如,以推进“港澳药械通”为契机,支持已在境外上市的创新药,在深圳全生命周期临床评价中推广真实世界数据应用,进一步加快新产品上市进程。审批服务方面,深圳将注重提升民间投资项目审批效能,对重大民间投资项目实施“拿地即开工”。

用心呵护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一直以来都是深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贡献了全市约40%的固定资产投资、50%的GDP、60%的进出口、70%的税收和80%的技术创新。“我们始终与民营经济、民营企业共同成长、共同发展,始终把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当作自己人。”郭子平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在实施好去年推出的深圳“民营经济20条”基础上,今年该市还将推出更多举措,支持民营经济进一步做大做优做强。

在降成本方面,将推进100个产业园区绿色化改造,降低企业用地和用能成本;畅通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精准匹配民企融资需求;加强民企用工服务保障,支持学校、科研机构以“订单式”模式与民企共建专业和实习实训基地,优化完善高端人才服务体系。

在加大民企应用场景和市场开放力度方面,深圳将围绕打造极速宽带先锋城市、人工智能先锋城市、数字孪生先锋城市、数字能源先锋城市、超充之城、新一代世界一流汽车城、鸿蒙欧拉之城等目标任务,面向民企开放智慧城市运营管理、低空配送、无人驾驶、充换电设施、全屋智能等应用场景,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提供“试验场”。还将出台扩大民间投资若干措施,一视同仁支持民企平等参与招标投标和政府采购。

在支持民企参与国际竞争方面,深圳将进一步健全完善“走出去”综合服务平台,支持民企“抱团出海”。郭子平介绍,深圳将用好涵盖222家企业、228个产品和服务的深圳优势企业产品出海推介清单,帮助民企大力开拓中东、东南亚、中亚、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增加全球市场“含深度”。

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工商联“中国民企500强”中,27家来自深圳,前10名中深圳企业占4席。

持续加大吸引外资力度

作为经济特区,深圳的成功是从吸引外资起步的。2023年,深圳全市设立外商投资企业8002家,同比增长86.6%,实际使用外资626.2亿元人民币,显示外资来深势头不减。除了前文提到的苹果公司,近一年多来,意法半导体封测创新中心、泰国开泰银行、德国海克斯康华南生产制造基地、美国零售巨头开市客等,纷纷落户深圳,显示跨国企业对深圳发展前景的持续看好。

深圳始终将招商引资作为汇聚全球资源的重要举措,聚焦“20+8”产业集群面向全球“敲门招商”。今年以来,福田、龙华、坪山等各区代表团纷纷远赴海外招商,足迹遍布意大利、法国、英国、德国、芬兰、土耳其、阿联酋等国家和地区,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时尚产业、高端医疗器械、人工智能、低空经济、金融等领域。就在本周一(25日),《前海外资奖励办法》正式实施,通过加大奖补力度、优化政策服务等措施,进一步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提质量,支持外商投资企业到前海发展。

据记者了解,截至目前,深圳已汇聚15家世界顶尖外资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企业,包括11家《财富》2022年度世界500强企业、两家全球知名功率半导体厂商,涉及知识产权服务、检验检测、战略咨询、航空航天、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芯片制造与设计等领域。

深圳市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黄晓瑜在上述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深圳将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资力度。具体做法包括:进一步落实国家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继续减少外资准入限制,并在外资企业非常关心的医疗、增值电信等领域开展准入试点,深入推进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等重大平台改革开放先行先试,加大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先行先试力度,支持更多符合条件的外资机构开展银行保险、债券基金等领域业务,鼓励外商投资设立私募基金并依法开展各类投资活动。

深圳还将加大外商投资引导力度,加快出台进一步吸引和利用外资的实施办法和跨国公司总部企业认定办法(修订版),推动招商对接和项目撮合,引进落地一批有影响力的外资标志性项目。同时,将升级外商投资促进和服务体系,深化与外资企业和外国商协会常态化交流,不断提升和优化外商投资服务水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