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部三次注资背后的金融安全逻辑

财政部三次注资背后的金融安全逻辑
2025年04月03日 07:25 郎club

2025年3月30日,四家大型国有商业银行——中国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邮储银行相继发布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公告,拟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合计募集金额不超过5200亿元。3月31日,财政部网站发布公告,按照党中央和国务院决策部署,2025年,财政部将发行首批特别国债5000亿元,积极支持中国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交通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补充核心一级资本。

这其中有两个关键词,第一个关键词是特别国债。特别国债由财政部发行,以国家信用为担保,本金和利息的偿还几乎无风险,是最安全的投资工具之一。此次是新中国银行体系建立以来国有银行接受财政部第三次大规模注资。

第一次,1998年(以特别国债来募资的方式进行注资)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泰国、韩国、印尼等国货币剧烈贬值引发连锁反应,亚洲经济体陷入深度衰退,全球经济贸易严重萎缩。面对外部冲击,我国银行业风险加速暴露,国有行不良率攀升,资本充足率跌破4%,陷入资不抵债困境。为避免系统性风险下商业银行长期功能失灵而导致更严重的衰退,帮助国有行尽快摆脱困境,1998年,财政部定向发行了价值2700亿元人民币的30年期特别国债,目的是支持当时的四大国有银行——工商银行850亿元、农业银行933亿元、中国银行425亿元、建设银行492亿元,并成立四大AMC剥离近1.4万亿不良资产。

第二次,2003年(以外汇储备注资)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全球化进程持续加速。依据WTO协议,中国须在五年过渡期内全面开放其金融业。当时,四大国有银行的不良贷款率普遍超过20%,资本充足率则不足8%,并不能满足国际标准。为加快我国金融业全球接轨进程,适应国际市场,增强本土商业银行竞争力,国务院于2003年启动“外汇注资+股改上市”的顶层设计,由财政部通过中央汇金公司以外汇储备注资。2003年,中国银行和建设银行各自获得了225亿美元的注资;2005年,工商银行得到了150亿美元的注资;到了2008年,农业银行也获得了190亿美元的注资。我国的四大银行在2005年至2010年期间陆续在证券市场上市。

通过对比前两次注资的时机,我们发现财政部向银行注资的必要性和及时性,这次肯定也是我们的银行系统有了某种风险或者监管层预判了某种风险。

3月28日晚间,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发布财报。至此,六家国有大行2024年业绩报告全部披露完毕。整体来看,国有六大行业绩表现稳健、资产总额稳步增长。通过研究六大行的数据,我们发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六大行不良贷款余额在2024年均出现了上涨的趋势。

这是一个不好的苗头,不良贷款余额连续两年增加。说明一个问题:贷款的主体挣不到钱了,所以就还不了钱了!

大家也许还记得不久前颁布的消费贷新政,当时很多银行把贷款利率定在2.5%左右,结果时间不久,相关部门就紧急修改新政规则,并规定消费贷的利率4月1日起不得低于3%。相关部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转变?因为他们发现,好多人在获得了贷款之后,把这些钱还了房贷,没有进行消费。为什么要还房贷?因为房贷利率远远高于消费贷利率,这些人才会这样做的。为了堵住这个漏洞,因此再次修改之后的消费贷新政利率肯定不会低于房贷利率。那为什么要禁止这些人把消费贷用来还房贷呢?因为经济的运行要有资金的流动,当这些人拿了几十万、几百万的资金还了房贷之后,就是一锤子买卖,它不会刺激其他的经济消费,这有悖于我们消费贷的初衷。因此我们要做的是,用空间来换时间,用行政+市场的组合拳来化解目前银行的危机。

这一次为国有银行注资提到另了一个关键词就是核心一级资本。

核心一级资本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普通股股本:银行通过发行普通股筹集的资金,是股东对银行的永久性投资,无固定偿还期限。

2、留存收益:银行历年未分配利润积累形成的资金,体现银行自身经营积累的资本。

3、其他综合收益:未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例如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外汇折算差额等。

4、公开储备:通过公开渠道获得的储备,如股票发行溢价(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

5、符合条件的少数股东权益:子公司中不属于银行直接持有的少数股东权益,且符合监管要求的部分。

而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核心一级资本净额) /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 × 100%

风险加权资产总额包括以下内容:

1.银行各类资产按风险程度加权后的总和。例如:现金、国债等低风险资产的风险权重为 0%;

2.企业贷款、住房抵押贷款等风险权重为 50%~100%;

3.高风险衍生品的风险权重可能超过 100%。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公式为: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反映银行核心资本对风险资产的覆盖能力,比率越高,银行抵御极端损失的能力越强。

举个例子

假设某银行核心一级资本净额为 100 亿元,风险加权资产总额为 2000 亿元,则: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 100 亿 / 2000 亿 × 100% = 5%

根据最新巴塞尔协议 ,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 最低要求为 4.5%,加上 2.5% 的资本留存缓冲 后需达到 7%。

根据国际惯例,我们国有六大银行2024年年末的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离警戒线还有一段距离,邮储银行虽然最低,只有9.56%,但也是超国际警戒线的。

3月30日定增公布之后的第2天,也就是3月31日,除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最低的邮储银行之外其五家银行都收涨,为什么他是下跌的?因为邮储银行在2023和2024年,它的不良贷款余额是连续两年增加的,并且距离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警戒线是最近的,这就是原因。

我们一起理一下时间脉络,3月28日银行业绩报告披露完毕,3月30日四大银行发布定增公告,3月31日财政部宣布注资,4月1日执行消费贷利率不低与3%,这一套组合拳下来让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速度。此次注资的5000亿规模,理论上按照最新巴塞尔协议可撬动7万亿元信贷增量,对于银行来说剩下的只有干了,至于怎么干拭目以待吧!

2024年,随着经济走势、房价与利率下行,国内大类资产收益率普遍跌破2%(国债1.6%/存款1.5%/保险2.5%/房租1.7%),且极有可能长期维持在低位。这意味着从2025年起,中国家庭面临长期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保值难题。

0条评论|0人参与网友评论
最热评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