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莫迪上台说要大力发展印度的制造业,占 GDP比重超过25%,还要创造1亿个工作岗位。于是,在国家层面选了高级化学电池、机电产品、汽车、制药、电信网络、纺织产品和技术、食品制造、太阳能技术、白色家电及特种钢等十大制造业进行重点扶持,并且安排一些有能力的富豪承接这些产业(比如印度首富阿达尼)。
可是到了2023年,整个印度制造业占GDP的比重不增反降,从十多年前的18%下降到了现在的15%,工人的数量也减少了1500多万,占全球出口份额甚至连新加坡都比不上。
明明在全力以赴的搞制造业,怎么反而越发展越落后了呢?
印度制造业这么拉胯根本原因是,印度直到现在,还没有解决发展制造业所需要的原始资金积累的问题,简单来说就是外汇储备。
虽然,印度表面上外汇储备全球排名第四,但是印度的外汇构成有猫腻。
别的国家的外汇储备是美元、欧元等货币资产占70%。但是印度不一样,除了外汇储备以外,印度还买了大几百亿美元的黄金,还把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特别提款权也放进去了。相当于你在算你资产的时候,把你的花呗额度也算成存款了。实际上,印度的外汇储备要大打折扣。
而且,印度这几千亿美元的外汇储备根本不够花。
要知道,印度是一个贫油国,每年光进口的石油比例比我们还要高,工业上面也不给力,几乎什么产品都要进口,单一个贸易逆差每年就要消耗掉2000多亿美元,印度还欠了将近7000亿美元的外债,单每年的利息就1000多亿美元。
要是没有外汇,要么就像98年的韩国一样,拿三星这样的核心资产来换,要么就像斯里兰卡和津巴布韦一样接受国家破产沦为人家的盘中餐,无论是哪个结果,印度都没法接受。
所以,印度为了挣外汇,可以说用尽了各种法子,比如说竭泽而渔,人均粮食消费力和阿富汗差不多的印度,竟然敢拿全国1/7的大米低价贱卖,出口赚外汇,还抢了全球40%的大米市场,哪怕国内还有2亿人吃不饱饭。
为了挣外汇,印度还集全国之力去搞侨汇,2022年,印度海外劳工超过3200万人,平均每40个印度人里就有1个在海外务工。不过,这也让印度一年赚到了1100多亿美元外汇,这比10亿印度农民每年卖粮食挣的美元还要多。
为了挣美元,印度连电信诈骗都用上了,纽约时报有个数据说,印度的电信诈骗已经发展到了百万人的规模,被称作是英语国家的缅北。原因是印度承接了几乎所有主要英语国家的电话呼叫业务,而且经常冒充美国税务局给美国纳税人打电话,一呼一个准。2022年单这块给印度创造了将近400亿美元的外汇。
但就这点外汇还是远远不够的,为了减少外汇损耗,印度还大力吸引外资在本土投资。
可是,印度自身的营商环境存在深层次、结构性制约因素,无法为“印度制造”提供优越环境。基础设施落后、工业体系不健全、劳动土地改革不彻底等“结构性制约因素”,都将制约印度制造业的发展。比如,印度严重缺乏精密制造业所需的“纯水提炼、常温电压、无尘厂”等基础设施,印度劳动力的素质和“维权意识”也使很多跨国企业对印度望而却步。
以印度近年来高调宣传的外国直接投资为例,虽然表面上看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态势较好,但细细分析就可以发现,印度吸引的外国直接投资并未流向其所希望发展的制造业。印度工业和内部贸易促进司(DPIIT)数据显示,虽然印度政府大力推进“印度制造”倡议,但90%以上的投资都流向非制造业领域,而流向制造的也主要是非绿地投资。2022/2023财年,印度吸引外资总计713.55亿美元,其中流向服务业和计算机硬件与软件最多,但流向服务业的主要流向金融、流向研发的仅0.2%,流向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的主要是软件行业并购、流向硬件的仅0.25%。
显然,外资流入更多地是为了“赚快钱”,而不是帮助印度工业化。
而印度在这方面又操之过急,要求外国投资者印度挣钱印度花,一分别想带回家,不听话了就要重罚,最终就沦为外资的坟场,印度的工业化也一直没有办法完成,导致恶性循环。
其实,印度遭遇的困境,我们当年也曾经经历过,80年代的时候我们比现在的印度更穷,从一个小小的电子表到黑白电视小轿车,我们都买买买,经常性的贸易逆差,外汇储备严重不足,根本没钱搞工业化,最终采取了两个办法。
一是通过农村的土地革命、城市公私合营,没收官僚资本等等,筹集一部分钱。
二是人为压低农产品价格,抬高工业品价格,以“剪刀差”的方式,获得了工业建设资金。
后来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制造业发展,主要是控制了财富分配比例。
从财富分配比例上来看,中国老百姓是挣得少花的少,政府和企业是挣得多花的多,这就形成了一种投资驱动式经济模式。
这种模式非常有利于后发国家“集中财力干大事”,通过超额投资来实现跨越式发展,用几十年走完人家一两百年的路。
所以,面临如此多的问题,印度虽然有“取代中国”的心,但注定是没有这个命的。
对印度的制造业崛起,我们的确不能放松警惕,但如果天天忧心忡忡,其实大可不必。至于那些借着印度崛起而唱衰中国未来的人,不是蠢,就是坏。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