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计划,才能够得着?

怎样计划,才能够得着?
2018年07月19日 10:29 中外管理

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和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

文丨陈招贵

为了达成所辖部门的业绩目标,大部分管理者都曾费尽心力拟定计划。但是,很多计划都无法顺利完成。针对这个问题,有管理者曾向我倾诉过对计划的困惑和感受:

1、事关将来的工作,难免常常有变化,无法顺利进行,实在迫不得已。

2、事先费了那么多精力还是无法依照计划完成,由此可知,拟定计划是一件多余的事情。

上述这两种感受的分量可以说是旗鼓相当了。那么如何真正破解“计划”无法达成的难题呢?我们将在本文中阐述该话题。

首先,所谓计划,是指事先把目的和具体目标、责任者、实施时期、完成期限(交期)、方法、验收标准、所需投入等事项加以决定。

达成目标的困难度、承担者的能力、目的与水准的关系、交期费用的严格要求等等事项,拟计划的人员都会把意志和意愿(对未来的假设)明确地反映在计划上面。由此可知,所谓计划,也可以说针对实现目标,需要达成具体工作的一种挑战。

让我们先说说“计划”的具体功能:

1、没有计划就无法成功的事情,可以借此拟定计划使之实现。

事先就决定目的、负责人、完成时限等项目,由负责人致力于如期完成,周围的人也会从旁协助。因此,没有计划就不能实现的事情,透过周密的计划后,当然能够如期完成。即使实行的结果“只完成了目标的九成”,倘若与毫无计划的情况比较,也是有了长足的进步。因为,在毫无计划之下工作,要达成目标的九成,恐怕实在太难了,而且也不太可能涌现“下一个月一定要把本月没做到的部分补回来”之类的斗志。

2、计划可以把将来可能发生的变化所带来的坏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我们在实行计划的过程中,谁都不敢保证不会发生种种异常、变化或危机,例如主要负责人突然离职、调岗,或者是发生了公共危机等。在发生这些预料之外的变化时,如果事先拟定的计划是周密完善的,以前者而言,可以启用与原来主要负责人程度相当的人承接工作,执行的困难就不会太多了。以后者而言,负责人就会大动脑筋想出“如何巧妙化解危机来达成工作的最佳对策”。如此一来,变化可能带来的坏影响就能消除或降低到最小的程度。

3、计划还能够唤起有关人员的工作意愿。

应该达成的目标、交期、工作方法等,如果一清二楚,负责其事的人就会涌现“征服目标”的强烈意愿。同时,负责人全力以赴、使命必达的心态,周围的人也会受其感染,兴起“不能落后于他之后”的想法,整个部门的工作意愿与士气,也会被带动起来,产生惊人的团结和凝聚人心的力量。

4、计划也会令团队及所在工作场所的效率大增。

当目标被更多人知道,并形成共识后,任何人都会朝此目标付出所需的努力,因此不至于走错方向而无谓地浪费时间、精力。

做好计划,工作所需要的资源,都能依照顺序,事先就有了完全的准备,就不会产生“上午空闲、下午却忙得分身乏术”的不平衡现象。做好计划,相关人员配备、工作顺序等,事先也会有妥当的安排,不至于产生“不适其位”、“作业程序紊乱”等不合理现象。

5、计划还会让团队协作更好。

针对整个团队拟定目标,成员的力量都会集中于同一个目标,协作状况就能趋向顺畅,所谓“齐心协力”。

6、计划能够让我们正确地掌控工作。

掌管一个部门(单位、班组)时,绝不能缺少适当的“尺度”,拟定的计划如果是周密完善的,这个计划本身就是最合适的“尺度”,凡事都有了某种“基准”、“制度”,所掌管的工作就能顺利进行。

现在,再回到开头那位管理者的困惑和感受,我们认为,从以上的计划功能来看,那位管理者“计划无从顺利完成”而灰心失意实在是大可不必,因为,倘若我们没有拟定计划,工作的实际表现必定更差。如果每次都无法依照计划提供工作实绩,我们也就有必要检讨自己在制订目标和计划的时候是否足够用心了、考虑是否周全了、方法是否得当了,甚至是你有没有真正按照计划去执行了。

德鲁克说过:“目标不是命令,而是一种责任和承诺。目标并不决定未来,只是一种调动资源和能量以创造未来的手段”。为了实现目标所编制的计划,恰恰是给责任者(包括自己和相关成员)下达的“命令”,制订完备的计划,必然是一种对自己和团队的责任和承诺。完备的计划,一定会对未来产生深远的影响,因为它就是回答你应该如何调动资源和能量。

(作者系厦门务本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总经理)

来源:本事(ID:XMWUBEN-FEI)

订阅咨询:国宏老师 010-88232893,微信:13611104780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