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K有话说系列之一:深扒互金行业真实的老板圈

老K有话说系列之一:深扒互金行业真实的老板圈
2018年06月12日 23:28 北漂小乔的房车生活

不知不觉,在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摸爬滚打近5年的时间,身份也从一开始的投资人到现在某互金平台的运营中心负责人。随着角色和职位的变更,也慢慢触碰到了P2P网贷行业的核心区域,和任何行业一样,这里的确有踏踏实实做事业的人,但也不缺心浮气躁饮鸩止渴之徒。最近刚好公司的事情不忙,想出一个关于互联网金融的系列文章,从各个层面讲讲一个从业者眼中的互联网金融,希望对广大投资者有所帮助。

互联网金融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句话用在当今互联网金融盛行的时代再合适不过。仔细琢磨一下各互金平台的创始人及核心管理团队,不难发现老板的出身及背景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平台的企业文化、管理方式和运作模式。简单分了一下,无非是以下几种:

(1)银行圈

笔者工作过的上一家互联网金融公司就是属于这种类型,创始人老板出身于某国内知名商业并曾任深圳分行行长,后下海经商成立投资公司主要进行PE项目的运作,2014-2015大牛市期间大赚一笔后,与合伙人(合伙人曾任该银行总行风控部老总)共同出资成立了该平台。

首先说说工作环境,只能用豪华来形容,地址位于福田区CBD某高档写字楼,全公司当时也就20几号人,办公场地1000㎡左右,里面内设的酒柜被珍藏版茅台、拉菲塞满,整个装潢看起来相当有格调,非常像银行里超级VIP客户接待场所的感觉。

再说说风控,毫不夸张的说这个平台资产端的把控绝对是银行级别的。产品主要做的是银票和供应链金融,在发产品前曾经参与了他们在风控方面的讨论,资产的各个风险系数、潜在风险、法律全责、资料及档案保管、信息披露都是有板有眼。有一段时间,因为没有完全合适的资产,平台有一个多月硬是没发标。后来这家平台因为提前嗅到了政策性的风向,还完了投资人的钱之后,主动清盘转向资产端了。

再说说人脉,这帮人的政府关系和银行关系相当的靠谱,记得当时平台还没有发产品老板直接把私交甚好的另一家商业银行老总叫来公司聊天,一周后就签订了银行存管的合同(当时平台连产品都没有发,也没做任何尽调!),那是2015年的事情,现在想起来这帮老家伙还是很有前瞻性的,如果按照这个思路做下去,现在的体量一定已经相当可观了。

最后说说运营,这大概是银行出身的高管身上最大的痛点,对于用户分析、对于点击转化、对于促活和忠诚、对于数据完全无感。人们常说用户是需要教育的,有时候老板也是。记得平台刚上线的时候,老板为了吸引用户注册,搞了个活动:注册绑卡就送真钱(真不是运营不作为,老板的豪气我们冒死进谏都拦不住)。当时老板的思路是,怎么会有这么不要脸的用户,为了8块钱就把自己身份证、银行卡卖了?结果,可想而知,老板实力打脸,最后平台被硬生生地掳走了100万!!

(2)民间借贷圈

仔细观察后不难发现,很多P2P平台的老板都是由民间借贷、典当行等直接转型过来的。这帮人有着极其丰富的放贷经验,催收方面更是一把好手。可是即便如此,长期经手高风险高收益的资产,也必然在风险把控层面相对较弱。另外,这帮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算太高,这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企业在创业初期的制度管理和战略发展。当然,做老板的都是聪明人,平台慢慢发展壮大之后一定会请一些互联网背景和银行背景的合伙人。

另外说个投资人也许不知道的,其实很多时候抵押类的资产(尤其是房产的抵押类的资产)未必是真的通过房管局做他项权证。这帮人只要看你借款人手上有未在抵押状态的房产,他们就敢放,然后让你签一堆合同和协议。如果你最后还不上钱,他们根本不用担心(其实这种时候,他们的利益反而是最大化的),强大的催收团队总有一种办法让你投降认输的。据我所知,这种钱放出去,至少资产端是年化30%的收益,到了年底市场是资金紧张的时候,五分、六分都有人敢做。

所以怎么说呢,这种平台很多都成立的很早,在大浪淘沙的过程中已经慢慢被淘汰掉了。真正坚持下来的也有一些,通常规模在几亿至十几亿之间,属于网贷行业的杂牌军,亿元待收的阶段,平台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老板个人的想法和初衷。再想往更大、更合规的方向发展,务必需要引入专业的人员、制度和方法。

(3)互联网圈

说实话,互联网人在很多时候有种骨子里的清高,尤其是在和银行圈、民间借贷圈的人沟通的时候,表面上恭恭敬敬,背地里总会给他们贴上“传统行业(或者银行流放者)”“无良行业(黑心钱俱乐部)”的标签。

互联网背景的金融从业人士,有一个最大的优点那就是始终注重用户体验、数据分析,但是在金融产品形态、风控等方面略有不足。最近常和各大互联网金融公司运营负责人聊天,平台的交流离不开的话题通常都是获客成本、产品迭代、渠道效果、热点营销等等,对于资产端的事情往往都是一带而过(不过也不奇怪,很多平台的运营和市场负责人都对于资产端的事情一无所知,他们只管用户)。

话说回来,接触的多了我倒发现,其实有互联网产品或运营背景的互金创业者成功的几率相对而言还是比较大的,一方面是因为注重用户体验的同时就必须要求创业者具备极强的自我修正能力;另一方面,这类人群受教育程度较高,接受程度也较高,相对而言更容易做出创新性的产品(桔子理财就是很好的例子)。

写在最后

其实,任何新兴行业都需要不同思路和想法之间的相互磨合。目前互金行业的头部平台大都将核心团队变得五脏俱全,一个平台的发展也需要各个方面的人才保驾护航。

PS:

之所以想写这一系列的文章,是因为这五年来在网贷行业摸排滚打,经历了太多的故事和事故,我也能够深深体会到投资人和平台之间的信息高度不对等,以及投资人血本无归的无助与无奈。

这是这个系列文章的第一篇,主要谈谈如何从创始团队初步了解一个平台的发展及安全性。后面想和大家谈一谈:“谜”一样的网贷行业资金走向。这里面,可以聊的和不能聊的就太多了。

来源:网贷之家

作者:黑桃老K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