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政策有变,这个月市场又要缺钱了

央行政策有变,这个月市场又要缺钱了
2018年06月12日 21:01 肖磊看世界

作者:三尺寒(肖磊看市特约作者)

每年的6月,都是银行资金吃紧的日子,各家银行纷纷进入疯狂揽储的竞争中。同时,6月也是各类企业编制半年财务报告的时间结点,各种债务债权关系,要尽量实现消减,以编制更为完美的财务报告。

通常,在6月里,银行揽储方式更为灵活和多样,根据统计数据显示,各家银行在推广大额存单的揽储活动中,给出了较基准利率上幅50%以上的利率优惠。以个人100万3年期的大额存单为例,基准利率为2.75%,普通存款较基准利率上幅30%,为3.757%,而大额存单则上幅52%,为4.18%。3年到期时,个人储户将累计获得利息12.54万元,较普通定存多1.815万元。

因此,在当前楼市调控严厉、经济发展平稳、股市投资低迷时,商业银行的高息揽储,还是吸引了很多市场中货币流动性回流银行体系,这会造成一定程度上的6月市场资金偏紧。

在中央银行层面,6月有9200亿元逆回购陆续到期,以及2595亿元MLF到期。虽然之前央行定向降准向市场释放部分流动性,但受MLF置换,以及金融严监管还在继续,特别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开始大幅收缩等因素影响,实际的市场流动性在整体上也造成了偏紧的预期。

另外,截至5月末,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31106亿美元,较4月末下降142亿美元,降幅为0.46%。美元上涨2.3%造成主要非美货币下跌等因素综合作用,造成外汇储备规模小幅下降,但这也影响到一部分货币投放能力的收缩。

再从企业层面来看,根据对上市公司的综合统计数据显示,中国各类企业当前的投资意愿不够强,很多企业在大量的参与银行理财业务,甚至一些新上市企业,在拿到募集资金之后也是将大部分资金购买了银行的低息保本理财产品,粗略统计总规模近万亿元。

企业债务违约事件在近几年月来发生的频率增加,但与整体的债务规模相比,并不至于引发恐慌和悲观。但这却影响到了其它企业的债券发行,甚至一度出现认购规模大幅缩水,直接造成在A股市场上市场股票价格跳水的极端情况。这些现象的产生,都是中国债券市场在过去实施刚性兑付保护,所造成的不良后果。

我们认为,在中国,当企业与企业之间的信任度降低,必然会在财务报表周期内进行大量的债务清算,结果也会影响到短期的市场货币流动性,使得市场在短期内出现“钱紧、钱荒”的被动局面。

基于上述事实的存在,市场有预期中国央行在6月会有再度降准的可能,以缓解当前市场货币流动性偏紧的现实。

但是,从货币投放的方式上来看,一种是信贷投放,即通过中央银行向商业银行释放货币流动性,再转向企业贷款,从而增加货币M2的供给。但这种方式与当前金融严监管,去杠杆相违背,不但不会调降中国债务总规模,反而会进一步扩大,是在增加债务杠杆。因此,这一方式并不是最优选择。

另一个种是财政投放,就是中央和地方政府直接扩大投资和支出,释放货币M2。美、欧、日等发达经济体普遍使用这种方式,即政府扩大债务规模和财政赤字规模,虽然穷的欠一屁股债,且财政赤字年年增加,但政府直接购买实体企业服务,和对广大民众增加福利支出和降税免税,让实体经济和普通大众直接获得经济利益。而政府有持续的,和不断扩大的税基为未来税收收入做担保,在扩张债务规模和保持高额财政赤字上,都比企业和个人更具有可扩张的空间。这是一种更好的,更可持续的货币投放方式。当前中国,正在向这种货币投放方式转变。

因此,对6月中央银行降准的预期,我们并不很强烈,毕竟美联储加息也将在本月发生。

而6月的短期钱紧,虽然可以抑制通胀的发生,但中国部分城市的房价上涨,还是证明了资金错配合严重,与流动性整体保持稳定预期的大环境。而作为对货币流动性非常敏感的股票市场,各股的分化将明显拉大。那些能获得充裕现金流的企业会表现较好,而那些只是不断扩张企业规模和扩大债务规模,却不能高效回收货款的公司,则会表现一般。

文/三尺寒

更多独家分析,欢迎关注肖磊看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