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字号”岂能成“遮羞布”?同仁堂危机或因咎由自取!

“老字号”岂能成“遮羞布”?同仁堂危机或因咎由自取!
2021年02月24日 16:23 每天学点经济学

科技互联网巨头“一统江湖”的今天,人们更容易对还存活的“老字号”企业满心期待,可不曾想,这份诚挚的情怀,正被一些百年“老字号”们一一辜负!刚刚,同仁堂因总经理高振坤被查上热搜,有关同仁堂(集团)危机的内幕也逐渐浮出水面……

01,掌舵人“落马”早有征兆!

2021年2月22日,同仁堂(集团)总经理高振坤因涉嫌严重违纪违法被查,同仁堂股价应声下跌,随后同仁堂也宣布正在紧急寻找新董事来代总经理一职。高振坤被查,或早有预兆。

2021年2月10日,北京同仁堂公告称已经召回394.98万瓶蜂蜜产品并处理(合计约3200吨蜂蜜),涉及账面金额5058.27万元。消息一出,舆论一片哗然。

这些蜂蜜从哪里来?以及为什么要召回销毁?为什么5000万的损失被轻描淡写成对业绩零影响?北京同仁堂越是语焉不详,外界越是猜疑,难道同仁堂又出了“质量门”事件?

源:北京同仁堂公告述

更蹊跷的是,这次召回事件引发了人们对同仁堂(集团)董事长兼总经理高振坤的关注,原来早在2020年8月27日之后,高振坤就从公众视野“离奇”淡出了,2021年春节前,在同仁堂公开露出的各渠道,更不见了高振坤的身影,合理推测,应是调查组去年8月就开始动手查他了,只是未放出消息罢了,而此番放出最新消息,也证明,调查组掌握了实锤。

先是同仁堂集团官网看不到高振坤的任何踪迹,也检索不到高振坤的任何信息,然后今年的春节贺岁致辞也不见高振坤露脸发言,陪同市领导视察的同仁堂(集团)领导中也不见高振坤的身影。

公开资料显示,1963年出生的高振坤于2005年8月开始在同仁堂的职业生涯,第一份职位是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会计师,随后不到一年,解锁职级三级跳,2006年11月,已经位居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截至事发,已经高居同仁堂集团总经理和董事长之位。

本次被查,虽没有透露具体的原因,但从中纪委的措辞看,财务出身的高振坤,涉贪腐或利益输送的概率相对较大,而且,高某的“贪财”,早在2018年就已经到了置消费者食品安全于不顾的“黑心”状态 了。

代表事件之一,就是2018年12月15日爆发的“过期蜂蜜门”事件:

2018年12月15日晚,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栏目曝光同仁堂蜂蜜的生产商将大量过期、临期的蜂蜜回收。企业宣称是“退给蜂农养蜜蜂”,但视频曝出,回收后的蜂蜜被倒入大桶,送入原料库。此外,同仁堂蜂蜜还存在更改生产日期的问题。

富途援引《南京零距离》的信源进行的报道

2019年2月19日,为期2个月之久的“蜂蜜门”事件水落石出,同仁堂下属公司使用过期蜂蜜用于生产实锤。因“回收过期蜂蜜,并涉嫌更改生产日期”等违规行为,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宣布,撤销北京同仁堂公司中国质量奖称号,并收回同仁堂于2016年3月取得的中国质量奖证书和奖杯。

高振坤高光时刻

值得注意的是,这虽然不是300多年的老字号同仁堂第一次蒙羞,但却是此次高振坤落马前,影响最恶劣的一次,尽管北京同仁堂处理了一票事件相关责任人(高振坤被严重警告),该起事件对同仁堂品牌形象的负面影响,至今仍在发酵。

媒体曝料截图

纵容下属公司同仁堂蜂业使用过期蜂蜜用于生产(起码是管控混乱,监管不力),将低价回收的过期蜂蜜修改生产日期进行正常或高于市场价格的销售,如此利欲熏心并触及食品安全红线的行为,同仁堂蜂业最终被重罚1408万,也算捡芝麻丢西瓜的绝佳反例典范了。

同仁堂黑榜事件节选

而问题蜂蜜事件就像导火索,将同仁堂过往诸多的“黑榜”历史一同引爆,同仁堂遭遇史无前例的品牌信任危机,随之开始走下坡路,业绩下滑,渠道乏力,遭遇竞争对手“围剿”等一系列问题也接蹱而至。

一场大危机正悄无声息来袭!

02,“中药四虎”为何在同仁堂掉队落伍?

高振坤曾扬言:“谁砸同仁堂的招牌,我就砸谁的饭碗”。现在看来,貌似他自己就是砸百年老字号招牌的头号“标兵”,当然,同仁堂今日进退维谷之局,锅也不该他一人背。

2018年,“蜂蜜门”之后,同仁堂业绩下滑,2019年,同仁堂出现了十几年年的首次负增长,其中中成药生产总量较上年同期更是下降了20%以上。

2020年上半年同仁堂实现营业收入337930.8万元,同比下降14.41%,营业利润13607.23万元,同比下降39.99%。2020年3季度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营收达90.52亿元,较去年同期99.59亿元下降9.09%,净利润达7.15亿元,较去年同期的8.50亿元下降15.89%。

“中药四虎”中,片仔癀市值2079.82亿元,云南白药市值1836.65亿元,同仁堂市值379.23亿元,仅领先老四东阿阿胶(最新市值253.17亿元),离片仔癀和云南白药差了不止一个量级,掉队已板上钉钉。

同仁堂虽然也尝试品类拓展与转型,比如线下将业务触角向日化和咖啡延伸,但都收效甚微。线上,增大营销投入,与热门APP联合推广并与主流电商平台深度合作,最终销售额突破1亿,同比增长35.38%,算稍微有了点起色。

但是,你只要将同仁堂与”中药四虎“之首虎片仔癀一比,就会发现差距:

2019年年报显示,同仁堂的销售费用为片仔癀2倍之多,而研发费用刚好反过来,同仁堂只有片仔癀的1/2,除此之外,同仁堂的运营成本也高企不下,这与其管理水平息息相关。

营销对品牌助力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核心还是产品,更加重视研发投入的片仔癀最终的产品竞争力超过同仁堂,也就不意外了。四虎中,绝密配方含金量最高的当属片仔癀跟云南白药,它的处方与工艺均被列入国家绝密品种。

与锐意进取的片仔癀相比,同仁堂显得有些“老态龙钟”了。而云南白药除了稳坐A股药企盈利能力第一的宝座外,其长期稳定的领导班子与较高的管理水平也是同仁堂可望不可及的。

片仔癀处于最好的发展阶段,云南白药次之,并且具备张力优势,同仁堂目前经营遇到了一些问题,虽然并未到亏损的窘境,但如果无法收住下滑的颓势,危机还将扩大。

摆在同仁堂(集团)面前的压力,显而易见。

03,尾声:药企的天花板与底线!

352年的同仁堂在品牌知名度与大众认知度上,在“中药四虎”中,不遑多让。其丰富的产品线也在一定程度上匹配了大众的多样性产品需求,不过除安宫黄牛丸之外,其他品种都不是独家享有。原材料的壁垒上,显然是不如片仔癀与云南白药的。加上研发投入所限,也竟味着,同仁堂的产品天花板已然不如片仔癀与云南白药高。

而偏偏,因造假、质量问题、产品不合格,屡次被媒体曝光和被监管部门处罚的同仁堂,底线似乎又比竞争对手低(竞争对手不是没曝出过负面,只是相比之下,频次及影响不如同仁堂)。一来一回,资本市场和消费者都会用脚投票的,同仁堂唯一的出路,是发自内心将质量与品质排在生产建设的首位,而不是出事被罚道歉再出事这样的恶性循环。

“百年老字号”本该成为企业锐进的向阳旗,而不该成为企业作恶的”遮羞布“!

原创不易,你的支持是对我们的万分鼓励。如果你喜欢我们的原创文章,记得阅读完以后点赞转发哦。坚持是一种态度,加油,奥利给!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