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京津冀 | 京雄教育协同力持续增强

行走京津冀 | 京雄教育协同力持续增强
2024年11月05日 17:34 北京日报

近日,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容东分校迎来2024年京雄语文英语骨干教师同课异构教学研讨会,两地六位教师分别呈现了各具风格的六节课,旨在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视角,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入理解和掌握。“说明京雄教育协同正在不断深化、细化、具体化,持续增强京雄教育协同力意义重大。”京冀专家学者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叶堂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叶堂林表示,明末学者顾炎武说“杏坛不必有其地”,强调教育不应受物理空间的限制,而是通过灵活的教学方式和开放的教育环境来实现。这一理念在北京市第八十中学雄安容东分校举行的京雄教师同课异构教学活动得到了生动的体现。

“可见,北京市采用名校办分校、设校区、建学校等模式推进优质公办教育资源输入雄安新区;支持北京教育科研单位深度参与雄安新区教育教学研究工作,辐射带动新区师资队伍整体提升;同时,以数字赋能教育为支撑,试点探索建设数字教育共同体,为雄安新区贡献北京教育智慧。”

叶堂林说。

叶堂林建议,进一步持续增强京雄教育协同力,需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继续加强教育资源共享,持续深化数字教育共同体建设,推动北京优质教育资源在整个新区的广泛共享,确保更多的雄安学校能够分享北京的优质教学资源。二是加大对本地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建议京雄两地建立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通过引进北京市的优质师资为雄安教育“输血”,通过定期的培训、师徒结对等方式,提升新区教育自身“造血”能力。三是进一步加强教育体系的本地化融合,在引入北京市优质教育资源的同时,建议进一步结合雄安的实际情况,开发适合本地需求的校本课程和教育项目。

李峰

河北工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产业发展与管理创新中心副主任李峰表示,需要构建京雄教育协同的长效机制,推动雄安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提升、教育理念的更新换代;同时,在教育合作机制、科研项目申报、人才联合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和典型案例。

李峰认为,京雄教育资源共享互联程度有一定的限制,北京有些教育资源具有较强的地域性,比如历史文化课程是基于北京文化背景和地域特色开发的,这些课程难以直接应用到雄安,这就限制了资源共享的程度。因此,需要京雄两地联合深入挖掘雄安新区的历史文化资源,如白洋淀地区的红色历史,挖掘雄安民间艺术等,结合雄安历史资源、文化特色进行课程开发与创新,让学生在实践中探索历史,让学生亲身感受本地传统节日的氛围,增强对民俗文化的认同感。

席强敏

中国人民大学应用经济学院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副所长、首都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席强敏表示,进一步推动京雄教育协同发展,还要强化以下三点:一是高质量推动北京优质教育资源与雄安新区的共享,拓宽优质教育资源的覆盖范围。二是提高雄安新区承接北京优质教育资源转移的能力,雄安新区需加快完善相关生活性配套,提升城市品质和宜居性,保障迁移人才的居住条件、收入等福利水平。三是促进迁移高校的科技创新与雄安新区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北京高等学校的入驻在提升人力资本的同时也会显著提升雄安新区的科技创新能力。因此,雄安新区应紧抓高等学校迁移的机遇,充分发挥迁移高校的专业知识与技术创新优势,围绕创新资源布局产业链,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和科技创新成果的就地转化,为雄安新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构建和新质生产力的培育提供动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