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严处罚震动金融圈,评级公司今后还能“躺着赚钱”吗? | 小编频道

史上最严处罚震动金融圈,评级公司今后还能“躺着赚钱”吗? | 小编频道
2018年08月18日 03:05 愉见财经

整理 | 愉小编

参考 | 每日经济新闻、财联社 等

出品 | 愉见财经

7月初,愉记在《谁是“债雷王”?》一文中提到,债市打破刚兑后要强化市场纪律约束,才能规范债市发展。相关部门接下来会规范发展信用评级,评级机构将会优胜劣汰,从而使得信用评级行业的整体公信力得到提高。

果不其然,今天下午,评级机构“老大哥”大公国际接到了史上最严处罚,因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被两监管部门开出重磅罚单,其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和证券评级业务被双双暂停。

这一消息震惊了金融圈,从这一事件中,也折射出信评机构业务能力差,信用评级虚高的现状,也难怪长久以来,国内评级机构给大家留下评级虚高、没有公信力的印象,这也为债券市场埋下定时炸弹。

大公国际自诩“民族评级机构旗帜”

在全球范围内,标普、穆迪和惠誉三大信用评级机构拥有巨大的能量,诺贝尔经济学奖弗里德曼曾说,“美国可以用炸弹摧毁一个国家,穆迪可以用债券评级毁灭一个国家,有时候,两者的力量说不上谁更大。”

而在国内,信用评级是需要牌照的“特许经营”机构,属于“躺着赚钱”,大公国际、中诚信、联合资信三家信用评级机构占据了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对于企业发债有重要的影响。

公开资料显示,大公国际是国内四大评级机构之一,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信用评级行业的创建者,是我国唯一获得中国人民银行和原国家经贸委共同批准成立的全国信用评级机构,拥有政府监管部门认定的全部评级资质,能够对中国资本市场除国债外所有债务工具和参与主体进行信用评级。

其公司官网称,大公国际先后对30个省市自治区、70多个行业的万余家企业进行信用评级,债券融资总额度逾万亿元。大公国际拥有银行间和证券业两大债券市场,四个国家政府部门认定的中国全部债务工具类信用评级资质。

不过,就是这样一个自诩“民族评级机构旗帜”的信用评级机构多年来却饱受质疑,买卖信用级别、债券评级虚高等问题多次被曝光。当然,不是大公国际一家存在这些问题,这些年中国评级机构之间恶性竞争,上演了一出出闹剧。

2017年,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信用评级专业委员会就曾经因为评级公司“对重要风险因素关注不足,评级报告质量有待提高”等原因,对国内主要的五家评级机构(中诚信国际、联合资信、大公资信、上海新世纪和东方金诚)提出点名批评。

此次,大公国际被罚也再次给其他机构敲响了警钟。

查出多个问题,大公国际被罚

8月14日,证监会新闻发布会披露,大公国际资信评估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大公国际)因内部管理混乱等因素,北京证监局拟责令大公国际限期整改,期限一年,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更换不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

证监会披露,北京证监局联合中国证券业协会对大公国际开展了专项现场检查,现场检查发现,

一是大公国际与关联公司公章混用,内部控制机制运行不良,内部管理混乱;

二是在为多家发行人开展评级服务的同时为发行人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有违独立原则;

三是部分高管人员及评审委员会委员资质不符合要求;

四是个别评级项目底稿资料缺失,模型计算存在数据遗漏等。

北京证监局认定上述问题违反了《证券市场资信评级业务管理暂行办法》(2007年证监会令第50号,以下简称《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

北京证监局依据《暂行办法》拟责令大公国际限期整改,期限一年,整改期间不得承接新的证券评级业务,更换不符合条件的高级管理人员。目前,北京证监局已完成行政监管措施告知程序,相关后续工作正依法推进。

与此同时,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以下简称交易商协会)也对大公国际作出处罚,给予大公国际严重警告处分,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债务融资工具市场相关业务一年。

交易商协会称原因是,大公国际在开展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市场评级业务过程中,存在以下违反自律管理规则的行为:

2017年11月-2018年3月,大公国际在为相关发行人提供信用评级服务的同时,直接向受评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收取高额费用。同时,在交易商协会业务调查和自律调查工作开展过程中,大公国际向协会提供的相关材料存在虚假表述和不实信息。

证监会表示,下一步将加大对证券评级机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惩戒力度。

证监会表示,证券评级机构应当遵循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和一致性原则,制定科学的评级方法和完善的质量控制制度,建立健全防火墙制度,合理划分内部机构职能,从事证券评级业务部门应当与其他业务部门、关联公司保持独立,严格防范利益冲突,不断净化市场环境,完善内控机制,提高服务资本市场的能力。

大公国际面临淘汰危机

对于此次大公国际被处分并暂停相关业务一事,一位券商信评人士表示,从投行和发行人的角度来说,换一家中介评级机构并不是什么大问题。从投资的角度来说,基本上大家都不看外评,因为公信力不足,大部分时候外评只是一个参考,除非做出评级下调,有价值的部分大多是评级报告中的素材。

从行业角度,该券商信评人士表示,评级机构大多半斤八两,对于债券发行人进行评级都没什么区别,基本上都是AA、AA+和AAA。大公国际此次被罚,受益的是其他评级机构,而暂停相关业务一年,大公国际可能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机。从监管的角度,不改变对评级机构的监管方式,不放开评级牌照,评级机构仍旧还是躺着赚钱。

一位资深评级行业人士提到,之前也有过对大公国际的举报,但真正开始进行调查是今年的现场检查。今年对于评级机构的现场检查不同以往,是交易商协会和证监会部署相关下属证监局联合进行的,即银行间债券市场和交易所债券市场统一行动,此次现场检查已于8月上旬结束,监管机构动作很迅速。

该人士称,此次处罚对于大公来说,杀伤力确实蛮大的。评级机构靠声誉而活,就算一年之后业务恢复,把客户拉回来,拉回来之后,评级怎么评?市场怎么看?投资人不知道其中水分会有多少,是不是造假做出来的评级,大家都会怀疑。大公此次被处罚是目前所见到的最严厉的处罚,未来要翻身很难。

评级虚高,信评机构亟待提升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2018年初至今,信用债市场出现债券违约的发行人,基本上在其发行债券之初主体评级都是AA及以上,今年新增债券违约的发行人主体评级更是有多家在AA+级别,甚至出现债券违约的发行人主体评级为最高评级AAA级,如上海华信国际。

上述资深评级行业人士表示,这个行业清理一下、处罚违规行为,对行业合规有好处,但并不能根除后续的问题,现在的问题是评级虚高。评级虚高有好几种,拿黑钱是最恶劣的,第二种是评级竞争,为了抢夺客户、抢占市场做出来的评级;第三种是评级能力、水平不够做出来的。现在打击的是把评级当买卖来做的。

光大证券固收分析师张旭认为,债券评级行业还存在着若干问题,例如评级调整的峭壁效应。峭壁效应是指评级公司在授予评级时,通常会授予AAA、AA+、AA这三个级别,当主体接近违约边缘时,又会进行大量跨级下调。

张旭认为,在“一手评级一手咨询”的业务模式下,如何建立防火墙、有效地避免利益冲突是一个需要思考问题。现行的债券发行、交易、投资制度安排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峭壁效应。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