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形势下,一定要注重风险!

这种形势下,一定要注重风险!
2023年11月15日 22:18 樱桃说房子

最近上面不断放出救市的风声,很多朋友又开始纠结了:是不是可以买房了?

总有一种人,嘴上说再不买房就晚了,心里却想要不再等等?横盘期怕阴跌,上涨期怕接盘。

无论哪个时间点看房,心里都在犹豫、徘徊、观望。

就算放在20年前,我去告诉TA要买房,ta也会犹豫不决,错失良机。

说到底,还是认知不到位。认知不透彻不清晰,就会犹豫不决。

从房住不炒,到一城一策,从房贷政策步步紧缩到部委下场、直接约谈,再愚钝的人也应该悟到:

中国楼市的黄金二十年,已经过了,来到了白银时代。

虽然最近国家放宽调控,但大家都像商量好了一样,不为所动,继续观望。签约套数不断下滑,各地土地不断流拍,开发商也开始了躺平。

每一位购房者都无法跳脱时代大环境,接下来,尽快调整心态、快速转变思维,才能守住财富、避免资产缩水。

投资界有一句常识:你不能赚到认知以外的钱。体力劳动决定了你的财富下限,认知观念决定了你的财富上限。

因此今天这篇文章,是帮助大家重建认知体系:

01

一、构建长线思维,这是最关键的一步。

买房不像买股票,可以每天盯着盘面,形势不对立马跑路。对很多人来说,房子是一项重资产,几乎可以说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项投资,持有几年才会考虑卖出或置换(未来在调控政策下可能持有周期更长)。

因此购入前,就需要建立长期思维,明确需求:刚需、改善还是增值?

如果是刚需、改善,那么你要考虑的是家人接下来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居住体验、生活便利、读书就医等等,见到适合的机会就可以上车;

如果是为了增值,一二线城市的强势板块,在人口流入的支撑下,房价会依然坚挺,具有增值潜力,但增值速度肯定不会像以前那样了,所以同样要做好长期持有的准备,适当降低预期。

最怕的是“既要、又要”,嘴上念叨着刚需上车怕落后,心里又担心政策调控专家看衰。

再说一遍:闭眼买房都能赚的时代已经过了,未来要拼认知,别再关注短期的涨跌,必须构建中长线思维,明确自身需求。

二、建立风险思维,隔绝风险做好保障。

很多朋友说:正是出于长远考虑,担心有什么风吹草动,没有退路,所以才犹豫不决。

买房,意味着要把两代人的钱包都掏空,以及今后30年背负房贷。

对于负债者来说,要保证30年时间里,一家老小无一大病、意外,这简直比楼市暴跌的概率还低。

一旦有什么意外变故,存款早已枯竭,现金流直接面临断裂的风险,真的赌不起啊!

这也是我为什么反复提醒大家要构建系统的认知体系——除了对房产配置要有清醒明确的认识,对生活风险也要理性对待。

但凡一个家庭成员发生大病或意外,整个家庭的财务状况就会被拖垮。

到时不是甘不甘心卖房救命的问题了,很有可能连卖房救命的机会都没有。

解决办法就是用好保险这个工具,转移风险、做好保障。

既要会创富,也要会守富。不仅增加收入,也要管好支出,才是真正的理财投资。

02

一提到保障,很多人就说不屑:我有医保,够了。

这种人面对风险,是一无所知到傲慢的地步。

截至2019年底,全国的医保参保率高达97%。你说有医保就够了,那为什么还会有那么多人看不起病、朋友圈为什么有那么多众筹互助?

医保只是保险配置中最底层、最普及的一环,在大病面前,光有医保根本不够看。

比如,医保可报销的药品有2800多种,但市面上却有20多万种药物,那些大病中要用的天价进口药、靶向药都不能报销。

而且在医保起付线以内、封顶线以外、报销比例外的医疗费用,全部都要自己承担!

必须要在社保的基础上,再补充商业保险,才能构建全面的保障体系。

重疾险、意外险、健康险......很多人有心做好家庭的保险配置,却被一个个复杂多坑的险种绕得头晕,害怕被坑。

确实,保险不能瞎买。保险本身是有很高的专业门槛的,涉及金融、医学、法律三方面知识交叉。

为了让每位朋友都能构建最适配家庭情况的保险配置体系,这里第7次向大家介绍专业、高效、可信赖的孙明展老师!

孙明展老师是中山大学金融系、统计系专业硕士导师,也是国际金融理财师。

他的团队专业、中立,不为任何一家保险公司打广告,只站在我们的角度去规划!成立至今,已经帮助了数十万家庭做好保障规划,让家庭财富安全获得持续↑。

他们真的很不一样,没有一上来给我推销热门产品,更没有喋喋不休的骚扰。

我已经推荐过N次了,他们价值 800 元的家庭保障规划限量服务,几乎每次都 24 小时内一抢而空,超乎想象的好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