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增速放缓是转型的需要,高质量发展让中国经济更健康

经济增速放缓是转型的需要,高质量发展让中国经济更健康
2019年07月18日 00:23 盘和林

盘和林

7月15日上午,国家统计局网站发布数据,2019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294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8.8%,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5%。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新闻发言人毛盛勇表示居民收入增长快于经济增速。在回答记者关于“中国是否已经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问题时他表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总量和国际地位都有了明显提升,按照联合国目前的划分标准,中国是处于中等偏上收入国家的水平。

可以发现,毛勇盛并没有直接回应是否跨越,而仅仅描述了我国目前的收入水平。笔者认为这其中包含两种含义:第一,我国还没有完全加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还处于从中等收入国家向高收入国家攀升的阶段;第二,我国目前所处的阶段十分关键,这一阶段既蕴含着丰富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多方面压力。

实际上,自“中等收入陷阱”这一概念在2006年《东亚经济发展报告》中被首次提出后,对于我国是否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声音便此其彼浮。不过,“中等收入陷阱”更多指国家受制于原有增长机制,不能成功地从中等收入迈入高收入行列,陷入经济增长的停滞期。其主要原因在于既无法在要素成本方面与低收入国家竞争,也无法在尖端科技方面与高收入国家匹敌。即一个经济体短期内依靠某种暂时发展动力实现的高速增长,当到达一定水平后,发展动力就不再强劲,而快速发展带来的问题也开始集中爆发,从而导致经济停滞不前。

1960年,全世界共有101个中等收入经济体,而到2008年,成功晋升为高收入国家的经济体仅有13个,其余80多个国家均维持中等收入甚至倒退为低收入国家,“陷阱”一词的含义不言而喻。作为深陷“中等收入陷阱”的典型例子,阿根廷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就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而一系列的政治动荡、财政失策、社会制度滞后等问题最终阻碍经济持续发展。

而反观我国,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深挖发展的矛盾点,积极纠正不合理的市场现象。可以说,在党和国家的领导下,我国的经济发展航向始终朝着正确的方向行进。从2010年的10.64%,到2014年的7.3%,再到2018年的6.6%,虽然经济增速略有放缓,但是国内生产总值总量还在增长,而且增长得更平稳,是中国经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的外在体现,在很多国家发展速度停滞不前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

具体的,在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的今天,我国也面临着人力成本上升得问题,但受益于长期以来对于可持续发展理念得倡导,我国对于创新的关注程度始终处于高位。2018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14年以来,我国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11%,规模跃居世界第二,而伴随着研发投入的增加,科技产出的成绩也令人瞩目,在众多领域实现了国产自研,涌现出像华为、科大讯飞等具有尖端技术的企业,我们正从劳动密集型和资本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迈进。

另一方面,历来重视社会贫富差距让我国天然对“中等收入陷阱”有了免疫作用。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整体收入水平的提升没有重城市而轻乡村,坚持城乡统筹规划,加强乡镇建设在近年来极大缩小了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差距。其实,城乡差距的缩小还体现在消费环境和消费水平的变化上,近几年在消费端有着巨大贡献的“小镇青年”即是体现。

近年来,随着一二线城市消费逐渐触碰到天花板,越来越多的消费增长开始来自于下沉市场。从近几次的购物节来看,小城市、乡村购买用户和购买金额同比增长远远高于大中型城市。借助网商平台,高质量的消费品成功实现下沉,不仅拉动了经济,也使乡镇居民的生活水平越来越有质量,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更扎实的基础。

正如毛勇盛所说,高收入国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我们什么时候能够迈入这个行列,取决于未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价格水平,取决于其他国家的增长情况,还取决于人民币兑美元或者其他货币的汇率的情况。实际上,是否陷入或已经跨过“中等收入陷阱“只是人为划定的门槛。经济发展阶段出现的问题、产生的原因、解决的方法是研究该命题的真正意义所在。我们应该清楚,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在每个阶段都会存在问题,纵使进入了高收入行列也绝不能高枕无忧。重视但不拘泥于经济数字,给经济发展注入持久动力,“高收入”自然可期。(作者系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应用经济学博士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