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整改期限进入倒计时 上市公司“闲钱”理财转向结构性存款

资管新规整改期限进入倒计时 上市公司“闲钱”理财转向结构性存款
2021年01月04日 21:45 北京商报

北京商报讯(记者 孟凡霞 实习记者 许琪)作为优质对公客户,上市公司的资管委托业务一直都是银行间的“必争之地”。又因其投资需求,保本型银行理财产品一直都是上市公司在处理闲置资金时的主要选择。但随着资管新规打破了刚兑承诺,银行理财产品不断压缩保本理财规模,上市公司势必会在产品选择上进行转换。2021年1月4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新年伊始已有多家上市公司公告资金委托理财计划或公布相关理财计划购买结果,在保本需求下,多家公司已将目光转向结构性存款。

据了解,1月4日多家上市公司发布了闲置资金委托理财计划,覆盖包括中海油田在内的9家公司,涉及总额高达约83.35亿元,其中大部分将流向结构性存款产品。如日出东方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工商银行连云港分行的1.8亿元结构性存款、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购买了建设银行温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支行的7500万元结构性存款等。其中金额最多的是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该公司在中国银行天津海洋支行购买了总计15亿元的对公结构性存款产品。可见结构性存款作为新规改革下保本理财的替代品已经为银行“吸金”不少。

为何唯独钟爱结构性存款产品,也是由上市公司在管理闲置资金投资时的保本刚需决定的。上市公司为更好地盘活资金资源,提升资金收益,经常会利用短时闲置资金进行投资。但因为必须保证公司本身的投资资金和正常生产经营不受影响,因此也只能选择一些风险较低、稳定性强的保证本金型产品。

事实上,以往上市公司多会选择保本类银行理财产品,但随着资管新规颁布后,此类结构性存款逐渐占据主力地位。来自Wind的统计数据也印证了上市公司投资偏好从保本型理财向结构性存款转移的趋势。数据显示,2018年,上市公司购买银行理财产品的金额约为7957.32亿元,结构性存款为7640.85万元;而在2019年,上市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的金额便大举反超理财产品,两者分别为8629.12亿元和4433.84亿元。到了2020年,上市公司购买结构性存款与购买理财产品的金额比例已达到3:1,前者为8396.38亿元,后者缩减至2707.63亿元。

随着资管新规的落地,商业银行理财产品正在加速向净值化转型,根据普益标准此前的报告显示,2020年7至10月间,全市场银行机构净值化转型进度为 57.98%,这也意味着市场上保本类型的理财产品被“清零”过半。各个银行都在将原有的保本类理财产品清库存以赶上2021年年末资管新规延期的喘息机会结束前完成最终整改。

原有的保本类理财产品逐渐消失,对银行来说,为留住上市公司这类大型企业客户,寻找到可替代产品、提供更加优质的综合化金融服务便尤为重要。对此,北京看懂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卜振兴给出的答案是,“加大营销宣传力度;利用母行系统、分支机构等优势;充分发挥固收产品投资优势,推出安全稳健的产品;通过发力固收+、结构性产品、现金类产品等适应客户需求”。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