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送的钱随便花?难怪你存不下钱!

白送的钱随便花?难怪你存不下钱!
2020年12月06日 20:20 小影子攒钱记

大家好,我是小影子~

最近带同事玩卡,告诉他平安5倍积分的活动,前几天他很开心地告诉我说她用平安积分买了个烧水壶,“没花钱!”我:……

上半年的时候,同事说缺钱,问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弄到现金,让他办了个“破司机”。这几个月正好平安有5倍积分活动,他又有机子,就喊他一起玩了。

顺便简单说说玩法吧,懂的自己玩。

平安信用卡绑定指定商户,快捷支付可以享5倍积分,具体的商户很多,美团盒马京东自营饿了么永辉星巴克麦当劳携程之类的不多介绍,咱们用的是口袋商城app(就是平安信用卡自己的app)。1000-3000(含1000)之间的金额,选二维码支付,用口袋商城app扫码付款,就能享受5倍积分,每月获得的积分上限同自己信用卡的额度。比如小影子平安额度是6万,那每月刷1.2万就行了。

PS:刷卡有手续费,但是算下来是正收益。同类型的活动还有最近在进行的工行笔笔返现,每笔返0.6%,每周上限120,有卡有渠道的记得报名参加。

言归正传,12月的时候提醒同事刷这个活动(活动都要趁早,以免晚了就黄了)。同事很开心地告诉我:“这个活动我已经刷啦!而且积分都已经花了,我换了个电水壶,没花钱呢!”

我:………………你换个水壶不觉得不划算吗?!

同事很疑惑,怎么会不划算呢?这不是没花钱吗?

你以为的没花钱其实有成本

仔细想想,这个积分是不是真的没花钱?

显然不是!

我们刷卡消费支付了手续费,0.38%,这就是看得见的成本。消费1.2万获得6万积分,成本就是45.6元。

对于一些“奖励”附加“权益”,我们很容易忽略其成本。

小影子有浦发AE白,送接送机、机场贵宾厅这些权益,因为这张卡是可以用积分抵扣年费的,所以我总是会觉得这卡送的权益是没什么成本的。

事实并非如此。

这个卡的积分的价值,需要通过5倍积分权益来体现,否则不管是抵扣年费,还是用来兑换航空里程,需要消费的金额就都太高了。而5倍积分的权益是要花钱买的,现在需要20元/月,即240元/年。

在真金白银买了5倍积分权益之后,刷卡获取积分还可能产生成本,因为5倍积分只支持微信支付宝等快捷支付渠道的。能无损刷当然最好,但是今年无损渠道越来越少,多多少少有点成本,需要提前计算一个可以接受的比例,每次去判断是不是要刷卡拿积分。

这些成本在使用权益的时候总是很容易被忽略。

“白捡”的钱就不是钱了吗?

对于刷卡手续费,同事又说:我本来就现金流紧张,不送这个积分也是要刷卡出手续费的,所以对我来说跟白捡的也差不多啦。

看起来很有道理,但是“白捡”的钱就不是钱了吗?

经济学里有一个名词叫“心理账户”,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会把现实中等价的金钱划分到不同的心理账户中。比如同样是5000元:如果是工资,我们会觉得是辛勤劳动所得;如果是年终奖,可能会认为这是一笔额外的奖励;如果是买彩票中的,那就是会觉得是“天上掉馅饼”。我们对于最后一种纯粹意外来的钱花的时候会特别大方,甚至在得到的时候会特别想花出去“庆祝一下”。

5000的工资、5000的年终奖、5000的彩票中奖,实际上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增加了5000的净资产,却因为不同的来源做出不同的消费决策,这就是心理账户的作用

珍视钱才能存到钱

钱和钱没有什么不同,不管是来源于什么渠道,不管为了获取这笔钱我们付出了多少时间精力。

来源于任何渠道的钱最终都成为我们资产的一部分,为了避免被“心理账户”所支配,给大家推荐一个小方法——记账,在获得各种奖励的时候,就记为“收入”,而不要觉得刷卡金、医保卡余额都不是现金就不记录了。把各种奖励都记为“收入”也是不断给自己做出暗示:这些都是一样的钱,我不能区别对待

很多人记账只记录支出,觉得自己收入单一没什么好记的。小影子却正相反,我记账更多是为了记收入。

在我刚开始尝试工作之余开源的时候,给自己的一个小目标就是每天都有收入。那时候每个月的副业收入也就几百元,所以每一笔收入我都会记录,不管是几块还是几毛几分。正是这些几毛几分的“小确幸”让我坚持在工作之余做些事情去赚钱,也正是因为好好的记录了这些“小钱”,让我意识到小钱赚的也不轻松,应该好好珍惜。

虽然早年做的那些赚钱的小路子现在都不做了,以我现在的眼光来看,那时候的很多小路子都有点“浪费时间”。但是,凡事都有个积累的过程,那段时间我赚到了钱、了解到了一些行业的运作方式、也学会了去判断自己的时间应该怎么花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话题讨论

Discussion

你觉得哪些时候自己花钱特别“大方”?

参与留言互动有机会拿红包哦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