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租赁:构建绿色租赁生态圈

中信租赁:构建绿色租赁生态圈
2018年02月24日 14:18 fluga_

中国报道北京2月2讯(记者 谢智华、王翔)“金融租赁是与实体经济联系最紧密的行业之一,兼具融物与融资两大功能。”2月1日,在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中信银行副行长兼中信租赁董事长杨毓上就近年来中信银行在发展绿色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方面的创新举措和实践成果进行简要说明。

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简称中信租赁)成立于2015年4月,是中信银行设立的金融租赁子公司。开业首年,资产规模迅速突破200亿元。

截至2017年底,公司资产规模已达517.65亿元,租赁资产余额466.55亿元,资产不良率为0,整体投放额在60多家金融租赁公司中排名第8,人均投放额排名第4其中绿色租赁余额合计288亿元,占全部余额的六成以上,其绿色租赁贡献度在监管机构近两次通报中居第4位,在同期成立的金融租赁同业中位居首位。

中信租赁聚焦“新能源、新环境、新材料”三“新”领域,打造“绿色租赁”品牌的理念。“两年多时间,公司在合规经营基础上,不断扩大以清洁能源、节能环保及新能源汽车为主的绿色资产投放,逐步压缩初期参与的基础设施等项目,致力于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杨毓说。

“租赁+”同业合作体系

在搭建同业平台方面,中信租赁曾有探索先例。

中信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俞子彦告诉记者:“中国的租赁业有两类:一类是商务系的融资租赁公司,一类是银行系的金融租赁公司。这两类租赁公司各有千秋,在业务上互补,但是这两类租赁公司互相之间的联络并不多,优势互补并不强。所以在我们进入市场一年以后,也就是2016年,就率先在业内提出‘租赁+’的概念,定位为租赁资产交易与第三方合作。”

“租赁+”同业合作体系主要基于三方面的想法:第一,基于业务的合作,业务上优势互补,能够互相提供一些帮助;第二,在业务的开拓领域上互相帮助;第三,在风险防范方面搭建一个平台。

据俞子彦介绍,该体系最主要的业务是资产的转入转出,买入符合业务方向的资产,转出与主营业务领域不契合的优质资产。中信租赁依托“租赁+”开展资产流转业务,累计完成105亿的租赁资产转入和近50亿存量资产转出业务。

首个绿色租赁发展共同体

2017年9月,中信租赁联合国银租赁、兴业金融租赁、恒鑫金融租赁四家公司,发起成立了国内首个绿色租赁发展共同体,50余家金融租赁公司、60余家融资租赁公司成为首批共同体成员,标志着“绿色租赁”首次由个别企业的自发探索全面升级为行业的共识和行动。

借助中国绿色租赁发展共同体的平台,中信租赁通过中信银行在全国的银行网络协助同业进行客户维护,并进行共享客户的展业服务;凭借平台与联盟建立资产认定、授信条件以及信用风险识别等方面的标准化流程,实现高频资产交易,带动低成本资金流转;并与联盟的同业进行资产交易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数据、征信、基础法律文本的认定等。

俞子彦介绍:“相比于融资性租赁,我们更倾向于做经营性租赁。经营性租赁就是租赁公司持有这个资产,而不是单做一个融资。这个过程更加考验我们对租赁物的专业判断和运营能力。如果租赁公司在开业三到五年以内,对租赁物有足够的运营能力,我就更有胆量去持有这个租赁物,这样,客户在租赁公司和银行之间就可以有一个比较,做一个轻资产的选择。经营性租赁将世界范围内所有专业化经营租赁公司的一个目标,中心租赁也会朝着这个目标前进。”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