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与癌症的斗争中,化疗是一把双刃剑,它在消灭癌细胞的同时也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尤其是恶心和呕吐等副作用。
然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化疗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他们通过研究证实新型复方止吐药物HR20013,在以顺铂为基础的高致吐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方面显示出显著的临床疗效及可控的安全性,在每个化疗周期仅需用药一次,止吐效果可持续7天,显著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国际顶级肿瘤学期刊《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of Clinical Oncology)上发表。
据了解,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是化疗过程中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之一。研究表明,以顺铂为代表的高致吐性化疗可使急性呕吐的发生率超过90%,延迟性恶心呕吐的发生率超过50%。儿童、女性、年轻人都是化疗时会发生恶心呕吐的高危人群。张力教授介绍:“是否会发生呕吐也是因人而异,并不是所有女性化疗时都容易发生呕吐,我们临床观察到,如果女性在孕期发生了孕吐,那她在化疗时出现呕吐的几率就会高。经常饮酒的男性化疗时发生呕吐的几率则较低。有部分人群是化疗时不会呕吐,回到家后才开始呕吐,这属于延迟期、超延迟期恶心呕吐。”
“我刚当医生时,看到肿瘤患者入院时每人都会被发个脸盆,还以为是给他们洗脸用的,后来才知道是接呕吐物用的。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不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影响了他们对治疗的依从性。在过去,有20%至30%的患者就是因为恶心呕吐而拒绝治疗。”张力教授回忆。
第一代、第二代止吐药相继问世后(以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和神经激肽受体1拮抗剂为代表),这一情况得到一定程度改观。不过传统的止吐药物多为口服,且需要长期、反复给药,这不仅增加了患者的负担,也降低了用药的依从性。因此,如何简化临床用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并一次性全面控制肿瘤患者急性期、延迟期,甚至是超延迟期的恶心呕吐,仍然是亟待解决的临床问题。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黄岩主任医师介绍,新型复方止吐药物HR20013属于第三代止吐药,它有着超长的半衰期和静脉给药的方式,解决了这一难题。前期临床试验表明,该药能够同时覆盖急性期、延迟期以及超延迟期,在每个化疗周期仅需用药一次,即可覆盖长达7天的呕吐风险期,极大简化了用药方案,同时兼顾了安全性、有效性和患者依从性。然而,该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仍需通过更高循证医学证据进行进一步验证。
在此次的研究中,正在接受化疗的实体肿瘤患者被分为两组:一组采用传统止吐药预防呕吐,一组则是采用HR20013来预防呕吐。最后的研究证实,新型复方止吐药物HR20013在预防恶心呕吐的疗效不劣于传统止吐药,并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且在超延迟期的完全缓解率数值上优于传统止吐药。此外,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也显示出潜力,尤其是在延迟期和超延迟期。
据了解,这一新型止吐药由于在预防高致吐化疗导致的恶心呕吐取得了良好成果,目前其首批适应症上市申请已被国家药品审评中心受理。“我们期待该药物尽快获得适应症批准,造福广大患者。”张力教授接受羊城晚报记者采访时说,科研人员从过去更多关注肿瘤有没有缩小、消灭,到现在关注患者恶心呕吐的控制,也是肿瘤医学人文关怀在进步的体现。“我们希望患者在活得长的基础上能够活得好,这点非常重要,因为它本身就是肿瘤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介绍,中山大学肿瘤中心肿瘤内科病区是全国首批规范化治疗无呕示范病房。通过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多角度综合控制呕吐,由专业医护人员对制定化疗方案的患者进行评估,筛选出中、高致吐风险患者,进行针对性宣教和护理干预。此外,医生团队深入研究肿瘤治疗引起的恶心呕吐机制,根据不同的肿瘤类型、治疗方案以及患者的个体差异,精准选择最有效的止吐药物。从预防性用药到治疗性干预,每一个环节都经过精心考量,确保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尽可能少受甚至不受恶心呕吐的困扰。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张力教授、黄岩主任医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周华强主治医师、赵媛媛主任医师为该论文共同第一作者。
文 | 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文朝阳 陈鋆 赵现廷图 | 受访者提供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