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稳”目标释放满满正能量

“六稳”目标释放满满正能量
2018年11月01日 13:34 张超

【版权声明:本文为作者原创作品,首发于公众微信号“张超经济观察”,需要在正文前署名作者姓名,并同时标明文章出自公众号“张超经济观察”,否则视作侵权】

全文2095字,读完约需5分钟。

导语:

10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了当前经济形势,提出“六稳”目标,再次提及帮扶民营经济,为中国经济释放了满满正能量。

坚持总基调,改革不回头

“会议强调,面对经济运行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大改革开放力度,抓住主要矛盾,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

稳中求进、坚持供给侧改革、加快改革开放,这三个总基调没有变,改革开放只会前进不会回头。总基调指明政策方向——坚持改革开放,也给出解决问题的原则性思路——解决主要矛盾,更提出具体方式方法——以供给侧改革为手段,针对性解决问题。

有问题但不回避

“会议指出,当前经济运行稳中有变,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部分企业经营困难较多,长期积累的风险隐患有所暴露。”

中国经济经过长期高速发展,积累的体制机制矛盾在内外部环境同时恶化的背景下集中爆发,这几乎是市场共识。有问题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认识、不承认、不接受存在的问题(就像美国似乎永远不愿承认全社会赤字经济的问题)。政治局会议直截了当提出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表明我们不但认识到问题,也勇敢承认存在问题,更表明了解决问题的态度,迈出解决问题重要的一步。

针对“六问”提出“六稳”

“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工作,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确保经济平稳运行。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研究解决民营企业、中小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

一是“稳就业”“稳预期”“稳投资”的招数都在“两个毫不动摇”。民营经济在中国的地位举足轻重,据不完全统计,民营经济对GDP的贡献已经超过60%,解决就业超过80%,纳税超过50%,稳就业的核心就是稳定民营企业。

当前民营经济预期转差、投资转弱的症结在于对民企的“歧视”,主要体现在所有制歧视、融资歧视、社会歧视等方面,而这些表象问题的背后是老生常谈的“玻璃门”问题,可见而不可得的“玻璃门”体现出对民企的“不信任”。“不信任”剥夺了民企公平竞争的环境,挤压了民企的生存空间,进而恶化民企的融资环境,成为当下民企困境的“主要矛盾”。笔者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及民营企业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引擎,保护和支持民营企业是未来经济高速发展的基础,没有民营经济参与,不调动民营经济的积极性,改革开放或将走到死胡同。现在亟需一场全国范围的规章制度梳理,摸底到底有多少政策法规存在所有制歧视,把高效率的民企挡在门外。

二是“稳外贸”“稳外资”的招数在“办好自己的事”。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外向型经济从“由内到外”逐步发展到“外来外去”,发展的着重点都在最终的方向“外”上面,而10月31日的政治局会议明确提出办好自己的事,外向型经济将转向第三阶段“外来内去”。中国18.2万亿GDP体量为“内部消化”提供了强大基础,更加注重双向外贸将替代只重出口而轻进口的外贸政策。

当前外需恶化已是事实,无论接受与否,特朗普政府奉行的单边主义将改变现有国际贸易规则,打击全球的外贸活动。这对依靠“外来外去”的外向型经济必然形成较大的冲击,由外转内是必然之举。中国经济体量、发展速度、国内外标准差异都为扩大内需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从短期来说,外贸企业在产品质量,生产效益等方面具有优势,外贸转内销有很大的增长空间;从长期来讲,国内生产与进口产品的同台竞争为提升中国产品质量、标准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办好自己的事”无论是短期效果还是长期效益都是当下不二之选。

三是“稳金融”的招数在“稳杠杆”,重点在“稳”。本次政治局会议内容与7月31日会议最大的区别在于未提及“去杠杆”,因此笔者分析稳金融的短期出发点大概率是放缓“去杠杆”节奏。需要强调,放缓去杠杆节奏不是去杠杆转向。从中国目前经济结构分析,最大杠杆存在于房地产的产销与基础设施建设这两个环节。首先是房地产,近期主流媒体再次强调“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坚决遏制房价上涨”,说明严调控仍是主基调,因此房地产价格的快速上行是小概率事件,而稳杠杆的首选项或为资金价格的调整,从而稳住房地产投资。其次是基建领域,地方政府、平台、国企是基建投资的“三驾马车”,从三季度开始的地方政府专项债提速、平台融资放宽都预示着基建投资大概率反弹。叠加金融市场流动性宽裕,市场利率持续走低,融资活动加速,稳金融的目标不难实现。

“稳”字的拿捏将决定成败。经过痛苦的去杠杆过程,目前中国经济宏观杠杆率刚刚稳住,如果“稳金融”在宽流动性与地方政府融资冲动的助推下又发展成“促金融”,将近两年的成果或将付之东流。另外,稳金融不容忽视汇率风险。在美联储加息与人民银行稳息的共同影响下,中美息差将不断收窄,甚至倒挂,人民币汇率压力更加凸显,如果再考虑到资本市场开放提速的背景,资本外流压力将重现,届时外部压力需要加息与内部压力需要减息的冲突将把货币政策挤到十分被动的局面。因此,稳金融需要的是“稳”而非“松”,过度强调放松的政策将对已经得成果和未来风险都起“负效应”,长远不利于经济稳定和发展。

张   超 (国家开发银行资金局)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机构无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