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银行都能月薪不到五千,躺着赚钱的金融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投资银行都能月薪不到五千,躺着赚钱的金融业到底发生了什么?
2018年05月22日 07:00 江瀚视野

每每说到金融业相信所有朋友最大的感受就是:有钱任性。相比于其他产业类型,金融业在赚钱方面的确拥有着无与伦比的先天优势,毕竟别的行业所从事的业务和产品都是需要通过销售来赚钱,而金融业所从事的产业本身就是金钱,所以大家早就习惯了听说银行员工月薪好几万,证券员工年终奖几十万上百万的新闻,然而最近事情似乎出现了逆转,金融业似乎工资越来越低了。

一、月薪不到五千的投资银行

说到投资银行,很多人第一反应就是电影《华尔街》《华尔街之狼》里面灯红酒绿、纸醉金迷的生活,对于普通人来说需要通过辛勤劳动才能够赚到的每月工资,对于这些人来说可能随手就是给服务生的小费,而中国的投资银行虽然没有华尔街那么夸张,但是多年以来,投资银行在中国也是发展的非常得力,很多投资银行在行情好的时候,一年拿上百万甚至上千万奖金的新闻可谓是层出不穷,甚至在金融业中有着这样的说法:证券是金融业的王者,而投资银行则是金融业王者王冠上最为璀璨的那颗宝石。

的确,这种含着金汤匙的工作,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意味着高薪,所以很多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名校学子都将自己投身投资银行工作作为自己事业发展的方向,这些年来,投资银行也的确逐渐提升自身的门槛,非顶尖名校的学子想要在投资银行中谋求一份工作着实不易。

然而,就射这些这样的投资银行最近却出现了一个让人吃惊不已的新闻,据媒体报道,申万宏源证券的某位投行员工晒出了自己的工资单,税后到手收入不到五千元,这样的收入水平令很多人都有些瞠目结舌,当然在刚刚看到新闻的时候,我们也就是瞄了一眼,对于那么大的证券巨头,其中干什么岗位工作的都有,某个支持岗位月工资不到五千也不能算什么大问题,但是记者进一步报道说,那这个工资的不是看门大爷也不是扫地大妈而是一个真正名校毕业的投行主力员工。

根据媒体的深入报道,申万宏源自去年底调整了薪酬制度,将薪酬分为基本薪酬和绩效工资,绩效工资占全额工资的比例为20%-50%不等。这样调整之后,所谓投行、资管、固收这些高工资部门可以说是全军覆没,成为了某种意义上的大比例降薪,调整后博士学历的年轻投行员工到手收入是6000多,硕士学历的年轻投行员工普遍到手收入是4000多,收入普遍降幅在40%以上。甚至有人拿到手的钱都不够还房贷的。在降薪之前,投行、资管这样的工作一年工资百万不是梦想,五六十万工资属于行业平均水平。

为了让这些之前的高薪员工不至于因为还不上房贷,付不起信用卡被“饿死”,申万宏源甚至专门设立了一个50万元上限的专项基金,用于救济员工解决暂时性的资金周转问题,连投行高富帅们都需要救济了,这件事实在让人郁闷。

二、金融业这到底是怎么了?

其实,我们纵观中国金融业的发展历程,每个行业都有着自己的一个高薪时期,在上个世纪90年代,信托作为作为红火的业务,信托的高薪是有目共睹的,到了21世纪初,银行业的蓬勃发展让商业银行也成为了非常高薪的行业,等到了2008年前后,投资银行、资管、固收等行业达到了高峰,一个项目顶别人十年工资的事情可以说并不鲜见。

但是,正如我们老祖先说的: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任何一个行业都有着他们的生命周期,一个行业必然会经历从幼稚期——高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的过程。

仅以投资银行为例,投资银行的人员收入要与其项目直接挂钩,如果项目无法完成,基本上就是没有绩效,在当前金融监管全面从严的今天,如果项目再出现一些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一两年的努力有可能就全部泡汤。

而从2017年开始,中国金融业进入了一个全面监管的大时代,在这个大时代中各个金融行业的监管越来越严格,例如在投行业务最主要的IPO业务为例,由于发审委审核的逐步从严,在高达40-50%的发审委否决率面前,今年前四个月仅仅有46家公司得以成功上市,被撤回的公司却高达116家,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公司的业绩考核还是以绩效作为主要标准的话,那么投行员工疯狂降薪就变得非常正常了。

至于商业银行早就进入了一个衰退期,现阶段各家商业银行虽然表面上业绩非常好,但是实际上大部分业绩收入都是依赖于存贷利差,这就导致了商业银行的资金压力非常巨大,在面对着现在中国人的资金都去买理财而不去存银行,大部分家庭的财富都去买房从而背负了高额的房贷这些情况,银行赖以为生的存款就变得日益艰难,仅仅四月份,银行的存款就少了万亿,对于商业银行来说几乎已经到了卡脖子的时候。

而金融业降薪仅仅是冰山一角,在全面从严监管的大背景下,各家金融企业躺着赚钱的日子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整个金融行业都将进入去杠杆的大时代,这必然将会压缩金融业的业务,影响金融业的盈利,从而金融业也只能通过降薪来解决问题。

但是降杠杆不仅是影响金融业,与融资相关的工业、商贸、互联网都会受到影响,这是改革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阵痛,在这个时代,如何能够开拓自己的收入来源,从而应对行业薪酬的下降可能这才是我们所有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作者:上游财经专家顾问,财经专栏作家,财经评论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