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枝独秀的医药板块,还能持续吗?

一枝独秀的医药板块,还能持续吗?
2018年05月15日 19:08 国泰基金

你们知道今年以来哪个板块表现抢眼吗?

对,医药板块!

今年以来,上证综指涨幅为-4.03%。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医药板块涨幅持续飘红,长期处于涨幅板块前列。根据最新数据,在申万一级行业指数当中,医药生物涨幅达到10.16%,位居第一。(数据:wind,截至:2018/5/14)

不过,上周五,医药板块出现较大幅度回调,当天以2.26%跌幅领跌28个申万一级行业。当时,市场担忧:一枝独秀的医药板块,还能持续吗?

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先搞明白两个问题:

医药板块上周五为什么回调?

医药板块今年以来为什么上涨?

医药板块上周五为什么回调?

今年以来,医药板块表现最强,3、4、5月一直走独立行情,且涨幅较快,因此有阶段性调整的需求。

所以,周五的调整为短期涨幅过大的阶段性调整,并不意味着医药股行情的结束。

医药板块今年以来为什么上涨?

医药板块今年以来上涨主要归结于基本面和政策面。

基本面方面,医药行业业绩好转,一季度行业收入增速16%,利润增速23%,上市公司Q1收入增速24%,利润增速31%,大批质地优良的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数据:平安证券,截至:2018/3/31)

政策面方面,3月以来,医药行业政策暖风频吹,两会期间医药行业关注度上升、生物科技类“独角兽”企业有望优先IPO、一致性评价品种和创新药鼓励政策不断落地,以及增值税改革等,对医药医疗行业形成利好。

不难发现,医药板块上周五的调整只是短期技术性调整,而医药板块今年以来的上涨有着业绩和政策的支持。

从2015年行业见底以来,医药行业收入和利润持续回升,随着政策的支持,业进入良性循环。

而且,目前,利好政策仍在不断出台。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国家药监局发布《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批程序(修订稿征求意见稿)》等,商务部修订完善《关于零售药店分类分级管理试点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所以,支撑医药行情的核心因素没有改变,短期回调不影响医药板块长期向好的趋势。

各大券商也看好2018年医药行业表现。

西南证券指出:

2018年为医药显著结构化牛市,并维持对医药板块的“强于大市”评级。理由如下:

医药行业数据持续向好,疫苗、大输液等多个板块业绩超预期;创新药审批速度加快;商业保险快速增长、消费升级为创新药添新翼;医保支出结构演变,有利于医保“兜住”创新药放量;医药板块估值性价比仍较高。

中银国际认为:

医药行业基本面向好支撑行情继续,回调提供买入良机,建议继续配置医药。

行业运行数据向上:随着行业供给侧改革推进,行业集中度提升,行业稳健增长;上市公司业绩稳健增长:医药行业整体2018年估值31倍左右,近年来中等水平;政策催化利好:行业进入“良币驱逐劣币”阶段,配套政策和细则落地,优惠陆续兑现。

医药行业门槛高,细分领域多,想抓住医药板块机会的朋友们,不妨关注国泰大健康(001645)。

国泰大健康聚焦医药健康领域,今年以来涨幅为12.92%,同期沪深300下跌3.02%;近1年涨幅为24.86%,同期沪深300上涨15.48%;近2年涨幅为52.00%,同期沪深300上涨27.13%;成立以来涨幅为74.80%,同期沪深300上涨32.01%。(数据:wind,截至:2018/5/14)

基金经理徐治彪拥有专业的医药背景,多年深耕医药行业研究领域,既懂投资,又懂医药,业绩出色。

基金经理认为:

医药行业整体规范性不断提升,真正有实力、基本面好的公司未来或将有较好表现。我们主要看好医药商业、OTC、IVD等方向,也看好创新药中部分性价比高的上市公司。

医药商业:国内医药流通板块估值被低估,医药商业估值及相对溢价率处于历史低位,长周期布局正当时。

OTC(非处方药):市场空间广阔,具备提价属性。

IVD(体外诊断产品):整体处于发展早期,进口替代率低,后续随着产品升级产业存在较大机遇。

创新药:政策支持下创新药进入产业化阶段,精选具备性价比的公司投资。

有着业绩和政策的双重支撑,我们判断医药板块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有着既懂投资又懂医药的基金经理掌舵,国泰大健康(001645)或可帮你继续抓住一枝独秀的医药板块的机遇。

附相关基金成立以来业绩走势图

风险提示: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及承诺。基金过往业绩不代表未来表现,本基金管理人承诺以诚实信用、勤勉尽责的原则管理和运用基金资产,但不保证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证最低收益。基金管理人提醒投资人基金投资的“买者自负”原则,在做出投资决策后,基金运营状况与基金净值变化引致的投资风险,由投资人自行负担。文中提及基金属于股票基金,预期风险与收益高于混合型基金、债券型基金与货币市场基金。如需购买相关基金产品,请您关注投资者适当性管理相关规定、提前做好风险测评,并根据您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购买与之相匹配的风险等级的基金产品。基金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