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所有人都愿死心塌地跟随马云?

为啥所有人都愿死心塌地跟随马云?
2018年04月24日 19:33 正和岛标准

岛 君 说

4月23日,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主办的2018中国绿公司年会上,阿里巴巴集团首席人力官童文红做了主题分享。

阿里巴巴一路走来19年,当中的内核是什么?对此,童文红总结为三个相信:对使命愿景的相信,对文化的相信,以及始终相信人是整个组织最宝贵的财富。

关于阿里文化,童文红认为最鲜明的特色其实是简单、开放。在组织治理上,童文红称阿里治理的基调是透明,而透明其实是治理最好的基调。“凡是只要能够拿到阳光下来,一切都不是问题。”

正和岛作为合作方,经主办方审阅授权发布,以下是演讲精编:

口 述:童文红

编 辑:程灵素

图 片:视觉中国

来 源:正和岛(ID:zhenghedao)

阿里内核的3个相信

无论社会怎么变化,组织形态怎么变化,其实跟人一样,最核心的是要探讨这个组织的内核有没有变。内核就像一个人的思想和精神一样,只要这个东西在,不管碰到什么变化和困难,这群人都是有智慧的,可以走过去的。

阿里巴巴走过的19年历程当中,它的内核是什么?

阿里巴巴从1999年走到现在,我总结出阿里巴巴有几个相信,这几个相信使阿里巴巴从18个人走到6万人,一直到今天为止,这几个相信始终都是阿里巴巴组织里边非常深的道理。

1.对使命愿景的相信

在阿里巴巴内部这不是一句空话。1999年,马云提出这句话的时候,没有人听得懂,只是对马云的“盲目崇拜”,跟着干。

今天,阿里的核心干部,即使在阿里上市大家实现财富自由以后,依然愿意留在那非常拼命、非常努力的工作,完全是对于使命愿景的相信。

很多企业的使命愿景是挂在墙上的,阿里的使命愿景是跟业务绑在一起的。当时做B2B,后来做支付宝、阿里云,做菜鸟,做物流,到去年提出的“五新”战略,要做新零售、新金融、新制造、新能源、新技术,这一路战略的制定与“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使命紧密相连,一直延续,一直没有变过。

2.对文化的相信

阿里是一家人,加入阿里这段时间,你的生活、工作、你的血脉跟这家企业连在一起。文化有很多词,境界、亲切、通透等等。

前不久,合伙人跟所有十年的员工做了交流,也问到十年员工,组织这么大,有没有问题,组织这么大,有没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问老员工为什么可以留在阿里。他们说,他们看到的问题不比新员工少,相信这个组织有进化的能力,相信组织能够朝着不断发展的方向前进。

我们内部最喜欢用一句话形容阿里巴巴,就是一群有情有义的人做有意义有价值的东西。

一辈子说长很长,说短很短。在阿里十几年以后,所有的生活工作都跟这家公司在一起,所有好朋友都是这家公司的人,工作很辛苦、很累,但是心里开心,觉得很温暖、很亲切。

这是对文化的相信,如果没有对文化的相信,阿里坚持不到今天。

3.始终相信人是组织最重要的

比技术更重要的是人,相信人的发展,只要每个人在组织里得到发展,就能激发出内在的力量,就能够让组织发展。

这三个相信是阿里巴巴能够走到今天的重要原因。

有很多人离开阿里巴巴自己创业,在外面创业的阿里系CEO有500多位,他们成立了一个组织叫“前程会”。我们参加过他们的活动,浓浓的阿里味道。

虽然已经离开公司,但是踏进他们的圈子发现好像恍如就在阿里一样。这三个相信让我们一路走到今天。

阿里的气质=理想主义+现实主义

阿里巴巴也有自己的气质和特性——理想主义+现实主义。

马云说过,阿里巴巴有一个愿景,要活102年,而且要活得好。

102年,科学一点是:战略乘以组织,如果再理想主义一点,就是理想主义乘以现实主义。

102年,一定要有一个非常前瞻的战略,再配上一个非常鲜活组织的机体才能永葆青春。为什么很多人只看到阿里巴巴好的地方?其实阿里巴巴走过很多弯路,这个过程中始终秉承着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

最早我们要做全球十大网站,后来要做商业的基础设施,要做平台,现在马云又提出要做经济体、全球化、生态化,要有家国情怀,这是阿里巴巴理想主义的一面。

理想一定要有,但是光靠理想主义,没有现实主义,没有成绩是万万不可的。

阿里巴巴也有现实主义的一面,我们常说,今天最好的表现是明天最低的要求,每个人都要站在自己最好的表现之上,不断挑战自己。

这样就能把很虚的价值观搞得很实,比如“独孤九剑”(员工的价值观行为准则),后来又有“六脉神剑”(六大价值观),包括管理人员有“九阳真经”。

在六大价值观的基础上,我们考核干部带团队好不好,推文化好不好,有没有领导力,而这些东西都是非常务实的,在每一个周期的考核里非常严肃、认真的做下来,打分、交流,跟升官发财息息相关。

一方面,我们用理想主义牵引着大家不断往前,另一方面,我们又非常现实主义的告诉大家我们是一家企业,企业必须首先自己活下来,只有做得到好好的,才能活得好,以后才可能对社会有更大的帮助和发展。

这是阿里巴巴这个鲜活的基体所呈现的现实,它的理想主义、现实主义。

一年花1413天在新员工培训上

组织是由三部分组成的,组织文化、组织治理机制以及组织能力。

1. 组织文化

回看阿里巴巴18、19年的发展历程,比如文化,阿里文化最鲜明的特色是简单、开放,对文化的通透。

我们对这些文化的呵护花了很多时间,我认为合伙人制度就是最大的组织创新。我们每个人手上的票,不像谷歌那样一票可以选好多票,我们对董事会的影响,制度设计的过程,会慎重坐下来讨论合伙人的定位到底是什么。

第一大定位,就是传承、捍卫阿里巴巴的文化,因为业务会不断变化,但是文化和使命是不变的,特别是文化的传承要一脉下来,要走102年。

文化一定跟CEO相关,每一个新员工进来都要上《百年阿里》,去年一共做了157场《百年阿里》,新员工培训之前讲历史、文化。

最早期的时候是9天,后来因为组织规模越来越大,HR忙不过来了,我们就想能不能搞浓缩版,现在6万人了,不能跟2000人一样,就擅自改了5天版本的,这件事情被马云知道了,坚决不同意,一定要改回来。

马云认为,业务再忙,在新员工入门阶段,花上9天时间去全面完整的了解阿里巴巴的历史和文化,去请更多高年级的同学、合伙人、总裁给新员工讲课,是必须要做的事情。所以我们又从5天改回了9天,157场,每场9天,一年要花1413天的时间在新员工文化培训上。

在激烈的业务竞争当中,在快速的发展当中,像这样的坚守才能够让文化非常朴素的又非常踏实的走到今天,包括我们还有“百年湖畔”等等。

2.组织治理

我们现在习惯叫治理,多元的经济主体在一起,多种经济生态在一起,更重要的是规则。整个治理的基调是透明,透明是治理最好的基调,为什么?凡是能够拿到阳光下的,一切都不是问题。

举一个例子,我们的内网从第一天开始就是实名的,大家可以在上面发表任何信息,甚至可以反对马云,但是没有任何人反对马云。马云也经常上去发帖,所有的发帖全部都是实名,我们有开放总裁邮箱,任何一个一线的员工都可以提意见,我们不接受匿名的任何东西。

实名,就是践行简单、通透文化的最好行为。

有一年,一个B2B市场部的一线员工,他觉得绩效考核对他的评估不公平,在内网发帖炮轰自己的主管,下面跟了一堆帖子,主管也辩解,HR也辩解,发表观点解释。帖子跟的很长,热帖,我们内部叫“神帖”,我们的态度是,发帖的那位同学和他的主管、HR五个人坐在直播间里,现场直播到底发生了什么,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来反思。

最后,到底是这个同学对了还是那个主管错了,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当中,让所有一线的员工看到管理者的开放和坦荡,也让管理者看到其实我们在不断奔跑的路上管理能力是有限的,并不是因为你是主管就是对的,这样的事情在阿里巴巴内部并不是鲜为人见的,而是常态化的、经常性的。

3.组织能力

我们在能力上提出了“三心四力”。

组织就是一个活的基体,人人都知道,要干好工作,心力、脑力、体力,这三者是缺一不可的。为什么愿意付出心力、脑力、体力呢?很多时候大家都说越聪明的人越难管,只要你把他的梦想驱动力和组织的梦想驱动合成一体,他的心力、脑力才会真正愿意花在工作当中。

共同面临的现状

很多人说阿里很大,做得太了不起,我每次听到这种话都如坐针毡,为什么?我们自己有很大的危机感,在漫长的历史长河里,19年的阿里巴巴,和我们想做的百年企业来比,还只是19岁的孩子。

1.环境的多变与不确定

其实我们面临着非常多的困难,跟在座的企业家是一样的。外部区块链技术、IoT、量子等等,技术创新带来的无限可能,云计算,“云物移大智”,确实泡沫比较大,云里雾里,其实“云、物、移、大、智”才刚刚开始,未来怎样跟产业结合,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我们都不知道,今天仅仅看到一点端倪而已。

阿里已经找不到词形容自己,不像一个公司,所以马云说了经济体,经济体背后代表的是多元的、网状的。我们的达摩院从成立到现在已经有500多名同事去了,来了一堆科学家,和我们以前做电商、网站技术的完全是不一样的,我们自己也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包括从平台到生态也是很大的挑战,我们自己也在尝试。

我们常说面向未来,其实未来已经来了。未来来的过程中,阿里正在经历从平台到生态的过程,平台到生态的共赢,对组织的挑战是非常大的。

什么是创新?创新就是当你真的认可这件事情,有120%的心想要把它做好,所有的精神都专注在那里的时候,智慧就开了,智慧开的一瞬间,想出来的办法就是创新,没有无缘无故的创新,一定是基于有迫切的客户价值和需求。

2.组织挑战

组织方面我们也有很多创新,未来的世界是模糊、不确定的,网状的组织里也是一样,我们把新赛道上的很多团队都做了单独的股权激励计划。

阿里巴巴已经是一艘大航母,不能把所有的东西拴在这艘航母上,需要有很多网状的组织结构。

阿里巴巴倡导平凡人、平凡心,成就非凡事。我经常开玩笑,如果今天来阿里巴巴,估计简历都递不进去。现在是非凡人,平常心,做非凡事。所以人的内核不能变,很多年前我们就提出来阿里巴巴的内核:聪明、乐观、平实、自省。

马云是我们集团最大的CPU,今年又在这四个方面上面加了三个观:未来观、全局观和全球观。

马云一直身体力行,他的时间很宝贵,每个月把全集团未来潜在的总裁班子选出来,大概有20多个人,每个月一天时间跟大家泡在一起,互相交流对行业的看法,带大家开眼界,拓展思维,阿里巴巴虽然有很高的理想主义,但是非常脚踏实地的做事情。

所以,人才战略也好,组织创新也好,一定只有内化、细化成非常扎实的行动,非常扎实的行为,才有后面真正的成果出来。

一切并不都是光鲜的,我们一路走过来犯了很多错误,也走了很多弯路,但是只要保持旺盛的生命,就能走得过去。

人的发展是最重要的,我去年问马云,我也没做过HR,一路做的挺杂的,前台做过,中台做过,后台也管过,你对HR有什么期望?马云说HR的使命先定下来,让每一个进入阿里的人都成为最好的自己。

商场就像战场,我们一定要重视HR团队的建设,不能把HR做成工具。如果把HR做成服务部门、工具部门,就不能走向未来。

业务是刚性的,就像是男人,HR就像是女人。业务是要竞争的,但如果文化不夯实,就会阴阳失调。女性遇强就要柔,所以HR就是他硬你要软,有的总裁柔的时候你就得刚。只有HR跟总裁有很好配合的时候,才能阴阳平衡。

阿里走到今天,离102年的路还有很远,前面还有很多未知的困难等着我们。也有很多不确定性,谁也没法预测,但如果我们能够保持住这样的信仰,对文化的相信,对人的相信,坚信使命能够传承下去,即使未来再难,我们还是能够很精彩的走下去。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