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以宁:中国经济不能全靠国企,一定要有相当大的私企

厉以宁:中国经济不能全靠国企,一定要有相当大的私企
2018年07月22日 21:05 正和岛标准

岛 君 说

相比学者、教授,企业家才是商业世界中最具洞见的一批人。

洞见来源于长期的实践与体悟,企业家无疑是商业世界的先锋,不断探索出商业活动的新边疆和商业思想上新的可能性。

每周日下午,岛君将汇聚最近一周国内外最优秀企业家的思想洞见,供你参考。

来 源:砺石商业评论(ID:libusiness)

王石: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

提问:大家都知道,您非常热爱登山、赛艇等户外运动。运动与游学,带给您的成长和体悟有何异同?

王石:「吾生也有涯,而知无涯」。运动和游学在我看来都是一种学习,既有书本的学习,也有实践的学习。

「运动是一种生命力的美」。我觉得,飞滑翔伞也好、滑雪也好、帆船也好、登山也好,它更多的给你的是个人英雄主义,你表现得与别人不同。尽管你可以写文章说,我行,你也行,但实际上你所表现来讲就是我行你不行。

但是赛艇运动,是四个人、八个人,八加一,八个滑手,再加一个舵手,之间更多的是互相配合,互相合作。如果说登山创造的是英雄主义的话,而滑赛艇,就是学习如何从滑赛艇的团队、集体主义、无我、忘我。

我觉得学习过程当中,不仅仅是某种运动,能力的技能提高,更多的是你思想境界的一种滑升。(来源:冯仑风马牛对王石的专访)

宁高宁:科学至上,知行合一

今年4月我们提出了科学至上的战略,但仅仅过了三四个月,现在再来说科学至上、重视研发、科技进步等等,已经完全没有新意了。所以在今天的环境下,等到你发觉别人比你早睁开眼的时候,别人已经比你快了一大步。所以,我们不仅要比别人看得早一点,还要走得快一点。所以,今天我想在科学至上后面再加一句话:知行合一。科学至上,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认识和实践、理论和行动之间的统一。历史上的大哲学家们康德、黑格尔等都谈到认识和行动的差别。明代思想家王阳明早在五百年前就提出了“知行合一”理论。毛泽东写了《实践论》,邓小平也提出了“摸着石头过河”。认识、实践、反思,主要是要靠实践,不能只反思不动弹,不动就永远没有知行合一。(来源:宁高宁在中化集团2018经理人年会上发表的演讲)

丁磊:我只想安静地做个匠系青年

提问:现在网上有两个词很火,一个是佛系,一个是匠系。你觉得你是佛系还是匠系?

丁磊:其实两者之间并不矛盾,我觉得匠系是佛系里面的一个子集而已。匠心的反义词是毛躁,不专注。佛家的佛系的逻辑和理论,就是希望你静下心来,仔细做一件事情,而且要为自己能够帮助别人感到开心和快乐。

很多人对佛系有误解,把这个词单纯地理解为“我都可以”。但我对佛系的理解是人真正能够到社会中去,把一件事情做得非常好,以产品的质量和品质的创新,最后影响无数的消费者,这个才是佛系的最高境界。(来源:吴晓波对丁磊的专访)

雷军:我们不需要把稻草卖成金条的人

两个星期前,面试了一个我们高管推荐的人,他觉得这个人非常厉害,我跟他说这个人不行,他说为什么?我说这个人跟我聊了一个小时,他的简历接近完美。在一家重要的供应商,他接手的时候是900万美金一年,然后4年干到了2亿美金。我说你是挺牛,他说我有能力把稻草卖成金条,这就是我的能力。

我跟他说,你跟我们的价值观不符,我们不需要骗用户的人。而且关键是你的用户就是我,我跟他用黄金价买稻草?我今天创办小米,我不想做一个坑人的人。我也不喜欢把稻草卖成金条的人,我们不需要。(来源:《小米创业8年内部纪录片》)

张瑞敏:股东价值只是一个结果,却不能成为宗旨

人员理念应该从“股东第一”变为“员工第一”。股东只能分享利益,从来不能创造价值。员工第一,指员工和用户的价值合一,员工能够创造出用户价值,股东价值也就得以实现了。所以,股东价值只是一个结果,却不能成为宗旨。

海尔人单合一模式形成一个创造价值、传递价值协调一致的体系和机制。由于每一个人和用户连在一起,我们把传统的串联流程变成了并联流程,每一个并联节点都为用户创造价值,每个节点在为用户创造价值过程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海尔人单合一模式的价值主张,强调价值理性为先导,形成目的与手段的统一。(来源:《张瑞敏:我的任务不是培养继任者,而是培养愿意挑战自身和现状的人》)

郭广昌:既然有感情,就要把感情付诸行动

杨浦是上海工业的发源地,诞生了上海这么多的名牌,像永久、凤凰、上海牌手表、回力等等。有时候看到这些名字,会有一种深深的触动感。

因为我们在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看到这些品牌,是有感情的,这些品牌,都很可贵,我们要把感情付诸行动,帮助它们恢复活力,杨浦有历史,有文化,有老工业基地,有学校,有人才。但这些如果不用市场力量、创新的力量融合在一起,那学校是学校,品牌是品牌,知识是知识,老师是老师,都是不搭界的。

现在杨浦提出要把杨浦变成“知识杨浦”、“创新杨浦”,这些因素都是生产力,都是源源不断的发展的源泉。杨浦有知识,有文化,有创新,有空间,有历史的积累,有这么实干的政府,跟我们浙商结合在一起,相信未来一定会有巨大的空间。(来源:郭广昌在上海市浙江商会走进杨浦考察座谈会上发表的演讲)

厉以宁:中国现在需要培养大量的、新的民营企业

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发展,不能全靠国有企业,一定有相当大的私营企业,中国现在的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大量的、新的民营企业。为什么说培养新的呢?因为他们能够跟上现代的潮流。中国的民营企业发展速度快主要由三个原因造成,或者说中国的企业家主要是有三类:

第一,第一批中国的民营企业是硬拼出来的。很多民营企业是从地方的小企业发展起来的,这些企业家原来对经济学、管理学不是太懂,但是他们通过硬拼一步步发展起来。

第二,一些人在国外留学,接触到新的经济学、管理学,随后在中国成立企业。但是他们中的有一部分长期待在国外,对中国的国情不是太了解,所以在中国创立企业后又撤退到香港或国外了。

第三,最有希望的,而且是能够起作用的就是大学生、研究生,甚至是长期在科研机关工作的人。(来源:厉以宁在第六届中国中小企业投融资交易会上发表的演讲)

许小年:创新是企业的头等大事

中国经济正处于结构性转型期,工业化基本结束,经济和企业进入了后工业化时代。在这个阶段,资本积累速度明显放缓,投资不再是拉动经济增长的最强劲的引擎,一个曾经的短缺经济变成了过剩经济,扩张性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相应地退出了舞台。

在产能普遍过剩的情况下,刺激投资的政策失去意义,只会徒增更多的过剩产能。对于企业而言,市场基本饱和,产品不再像以前那样不愁卖,企业也无法像过去那样,依靠扩张产能实现自己的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企业要么开辟新市场,要么在现有市场上抢夺份额。无论哪种方法,都要求企业具备创新能力。可以说,后工业化时代,企业最重要的竞争力从资源整合能力变成了创新能力。

中国企业一定要掌握核心技术,尽快实现从成本控制到研发的转型,从制造到创新的转型。在后工业化时代里,创新绝不是一项可有可无的业务,它关系到企业的生死存亡,关系到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来源:许小年在广州思创会上发表的演讲)

刘俏:我不祝愿大家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我祝愿大家能够一直成长

我不祝愿大家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但我祝愿大家能够一直成长。面对时代大潮的冲击和裹挟,一直成长是我们能够做出的最好回应。个人或组织都需要成长。“成长”或是“没有成长”是我们这个时代度量时间的唯一方法。

怎样才能一直成长呢?真正的成长,意味着拥有明确的自我进化的方向,不断自我改进,坚定地将推动自我进化的力量和推动人类社会进化的力量结合起来。

这需要我们坚定地去培养自己的科学理性精神。我们生存的时代正经历一场对科学理性和普世规律的信任危机。剧烈变革下,我们张皇失措,主动或是被动放弃独立思考的能力,将思想自由拱手让出,通过形形色色的“屠龙术”和“炼金术”重构对世界的认知。

混沌时代,我们更需要清醒认识到我们最大的希望在于我们向往的未来,而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是我们能够不断生长的源动力,是我们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必经之路。

带着好奇心,开放的心态,包容的精神和自律去追求真理;通过更为系统、注定辛苦的思考而不是知识的积攒去深入理解事物背后的本质;提出问题,通过不断的检验和事实观察去建立对本源和普遍性的理解。

怀疑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让我们活在一个更大、更包容的世界里。致力于追求真理但宽容异见的科学精神真正展现着人类这一物种的成长之美。 (来源:刘俏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2018毕业典礼上发表的演讲)

陈春花:管理最核心的要素是“人”

在管理的基本概念中,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是人。因此,决策的制定者应该让人知道如何做事,让下属明白什么最重要。优秀的管理者最大的特征就是跟随他的人都能成长,这就是好的管理。好的管理者并不是取得绩效,那是好的组织成员而不是好的管理者。我们作为创业者,必须首先是一个好的管理者,因为只有把人培养起来,才可能会有可持续的发展。

管理是一门学问,它有自己的规律。管理没有对错,只有面对事实,面对结果。作为一个工作过程的「管理」,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去理解——管理是管事、理人。因此,管理永远是对事去,对人要抱有充分的理解和尊重。管理的关键是让承担绩效的人得到资源,让一线员工得到并使用资源。(来源:陈春花在木兰学院二期创业班上发表的演讲)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