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平黄土高原改作农田?央视发声辟谣了

推平黄土高原改作农田?央视发声辟谣了
2024年12月26日 21:50 钢笔文言

近日,网络上流传着有关“推平黄土高原,新增5亿亩耕地”的视频,这些视频在短视频平台还挺火的。这些视频中,挖掘机和推土机尘土飞扬,似乎正在改造黄土高原的地貌,并被描述为政府主导的“大手笔工程”。

但事实究竟如何?央视农业频道在12月24日发布了一期辟谣节目,揭露了这则传言的真相,并阐明了黄土高原治理与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

首先,黄土高原总面积约4.5亿亩,其中很大一部分是陡峭的沟壑和山地。网传的“推平黄土高原”不仅在工程量上难以实现,且从农业效益来看也缺乏必要性。黄土高原的土壤普遍贫瘠,肥力不足,无法直接用于耕种。此外,单纯平整土地的代价极高,却难以获得相应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实际上,视频中的施工场景属于黄土高原周边省份正在进行的耕地改造项目,这些工作长期以来一直在持续。施工的重点并非推平整片黄土高原,而是优化现有梯田、连片整合零散耕地,从而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土地利用率​。

我们要知道,黄土高原作为中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几十年来一直是国家生态治理的重点区域。过去的治理工作以修复生态和恢复植被为核心,目标是涵养水土、防风固沙,为将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自治理以来,黄土高原新增了约6000万亩耕地,总耕地面积达1.7亿亩,相当于15%的土地经过了有效改造。这些新增耕地的背后,是科学的梯田建设和植被恢复工程​。

目前,黄土高原的植被覆盖率已经达到65%。通过植树造林、草地培育以及水土保持措施,原本荒凉的地区逐渐绿意盎然,不仅降低了风沙对周边环境的威胁,还为当地农业发展创造了更好的条件​。

梯田是黄土高原地区的主要耕种方式,然而传统梯田分布零散、形状不规则,难以使用现代化农机。当地政府通过连片整合梯田,不仅扩大了可耕地面积,还提高了机械化生产的可能性。这些改良工程选择在冬季休耕期施工,既避免影响农业生产,又能为来年的耕种做好准备。

黄土高原曾因干旱和水土流失被认为是“不毛之地”。但经过多年的治理,这片土地已成为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保障之一。目前,黄土高原的粮食播种面积占全国的7%,总产量则贡献了全国粮食总量的8%。主要种植作物包括小麦、小米、大豆和玉米,亩均产量已超全国平均水平​。

此外,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降雨带北移趋势的显现,黄土高原的生态条件可能进一步改善。如果未来降水量增加并且土壤肥力进一步提升,这片区域有望实现更加高效的农业开发,甚至成为“塞上江南”般的丰饶之地。

此次“推平黄土高原”的谣言事件,再次暴露了信息传播中的盲目性和片面性。网络信息的快速扩散,加之视频内容的断章取义,容易造成公众误解。

正如央视辟谣所言,网民的初衷是好的,希望中国能拥有更多的大粮仓,为粮食安全贡献更多力量。但在表达观点时,仍需以科学事实为依据,避免传播未经证实的信息。只有通过理性思考和准确判断,才能真正推动社会对农业和生态问题的关注与理解。

黄土高原的治理与开发是一项关乎生态保护、农业发展和粮食安全的复杂工程。通过科学规划和合理管理,黄土高原已经从荒凉走向绿意,从贫瘠迈向丰饶。这片土地仍有无限可能。然而,在追求发展的同时,我们也必须牢记生态优先的原则,努力在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之间找到平衡点。

无论是治理黄土高原还是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脚踏实地、稳步推进。

但是,如果能科学的有序的治理黄土高原,是一件好事,万里长城、大运河、都江堰等存世工程一样的,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虽然困难很大,经过几代几十代人不懈努力,一定能给子孙后代留下一笔财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