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乾坤】第三期:李嘉诚卖Orange丨一笔豪赚超过1500亿的伟大交易

【定乾坤】第三期:李嘉诚卖Orange丨一笔豪赚超过1500亿的伟大交易
2019年07月10日 21:10 华商韬略

图片:网络

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以及随后发生的楼市大跌让香港经济陷入低迷,也让众多香港企业巨头日子难过。但李嘉诚却在低迷中逆势创造奇迹,于1999年,靠一笔交易赚到超过1500亿港币的净利润,也通过这笔交易,彻底巩固了自己作为香港首富和华人首富的地位。

故事要从1993年讲起。当年,李嘉诚旗下的“和记黄埔”终止了第二代无线电话业务,推出了新一代通信业务,即后来大名鼎鼎的移动电讯公司Orange(“橙”),并安排自己的爱将霍建宁亲自负责该业务的发展。

借助新一代通信业务的蓬勃,不出几年,霍建宁就将Orange做成了英国第三大移动电话运营商。1994年,Orange的用户才300万,但到1999年时,这一数字已增至3500万。

1996年,李嘉诚还将以Orange为核心的Orange Plc同时在伦敦证券交易所和美国纳斯达克上市,并成为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成份股公司,而且是表现最好的个股。

但在Orange风光一片大好之时,一贯重视风险管控、提早预见危机的李嘉诚,却在风和日丽下思考起了暴风雨如果来临将如何应对的问题。

李嘉诚在后来一次演讲中回顾自己当时的忧虑:

他说:“我看到三个问题:一、话音服务越来越普及,增长速度虽然很快,但行业竞争已经非常充分,提升边际利润的可能性已经很低;二、数据传送服务的比重越来越大,增长速度也高过语音通话服务;三、在互联网的浪潮下,移动通讯公司的市场价值已达到巅峰。”

对Orange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压力是,Orange Plc虽然已是英国的第三大,但也几乎只能是第三大,激烈的竞争已让公司的日子越来越难过,而且竞争还在更加激烈。

因为当时,欧洲的前两大电讯巨头英国沃达丰(Vodafone)和德国曼内斯曼(Mannesmann)都已把英国市场作为了必争之地,正为争夺龙头地位打得不可开交。

而所谓老大和老二干架,最后把老三干死的案例,在古往今来的商战中,都是屡见不鲜的。情况不容乐观,甚至危机已现的局面中,李嘉诚开始寻找和创造逆转局面的可能性。

一场载入史册的经典商战也因此诞生。

李嘉诚看到了Orange作为第三的不足,但也看到了Orange作为第三的独特价值——沃达丰与曼内斯曼,谁能买下Orange,谁就能成为真正的老大。如能激发两家竞买Orange,那就一定可以卖出一个好价钱。

而价钱合适,就可以交易,这也是李嘉诚一贯的商业原则。

沿袭老板的这个思路,霍建宁很快把一场老大和老二干架可能干死老三的对战,成功扭转成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新局面。

他们放出口风要出售Orange。消息刚刚出去,沃达丰与曼内斯曼就争着抢着上了门,然后是艰难的谈判。

1999年10月21日,李嘉诚在香港兴高采烈地宣布了最终的结果:

“和黄”与曼内斯曼经过一周的谈判,最后达成协议:“和黄”已决定出售其持有的Orange总计49.01%的股权给曼内斯曼,交易总代价包括:相当于港币264亿的现金、相当于港币214亿的由曼内斯曼发行的三年期欧元浮息票据,以及曼内斯曼10.2%的股份。

粗略计算,Orange因此卖出了将近1500亿的价值。

当初,“和黄”组建与投资Orange的投入不过百亿级的规模,而且还通过上市回收了相当的本金。这意味着,这一笔交易,“和黄”便获得了超过千亿港币的净利润。

消息传出,全球资本市场也都炸锅了。

最终,经过是年的财务核算,“和黄”从这一笔交易中获得了1180亿的净利润,这也创造了香港开埠以来企业单年的最大盈利纪录。

而这还不是李嘉诚的全部战绩。

就在曼内斯曼收购Orange不到半年,在家门口丢了Orange的沃达丰咽不下这口气,直接把曼内斯曼收购了,并以1850亿美元的交易金额写下世纪并购大案。

作为曼内斯曼重要股东的“和黄”接受了这个交易,并最终换取了合并后新公司5%的股权。这个股权,让他又再次获得500亿净利润。

只用5年左右的时间,就将一项原本陷入困局而且规模不大的业务,变成了溢利高达1680亿港币的大买卖。

经此大战,李嘉诚在香港商界的地位便再也无人可以撼动。

欢迎点击左下方“阅读原文”或移步喜马拉雅搜索“定乾坤”、“华商韬略”,订阅华商韬略与喜马拉雅合作独家音频《定乾坤:50大华商领袖的关键一战》,免费收听全文。

随时随地,听我想听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