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半亏损超22亿,云从科技何时才能实现盈利?

三年半亏损超22亿,云从科技何时才能实现盈利?
2021年03月08日 21:35 杨剑勇

历经六十多年,人工智能迎来最好的发展时期,这主要得益于算力、算法上的突破,使得AI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落地,由此带来了该市场高速增长。根据权威调研机构对新给出的数据显示,到2021年,包括软件、硬件和服务在内的人工智能市场达到3275亿美元,同比增长16.4%,未来几年将突破5000亿美元大关,预计到2024年,该市场总收入将达5543亿美元,年复合年增长率(CAGR)为17.5%。

与此同时,围绕人工智能方向创新创业企业备受关注,诸如商汤、旷视、云从、依图四大机器视觉独角兽,在聚光灯下吸睛无数,且营收成倍速度增长。依图科技在2017-2019年度的营业年复合增长率为223%。云从科技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50%,2017年、2018年和2019年营收分别为6386万元、4.83亿、7.8亿。只是,人工智能领域前期研发投入较大,营收规模尚不能完全覆盖成本费用规模,导致亏损逐年上升趋势。

从披露的文件来看,已撤回申请的云知声,三年半已累计亏损7.9亿元。依图科技三年半亏损则高达72亿元,当然,这里面由于优先股以公允价值计量导致的账面亏损。云天励飞在2017年、2018年、2019年及2020年1-9月,分别亏损5480万、1.99亿、5亿、8.6亿,这期间总亏损超16亿元,但这期间的总营收则只有6.83亿。

云从科技2017、2018、2019年和2020年1-6月分别亏损1.06亿、1.8亿、17亿和2.9亿元。三年半累计亏损超22亿元。需要指出的是,2019年亏损扩大主要是实施股权激励,确认股份支付费用13亿元。整体来看,从近段时间相继递交上市申请的依图科技、云从科技、云知声(已终止)、云天励飞等披露的数据来看,盈利是当前最大难题,商业落地能力以及巨额亏损是争议焦点。

对于AI独角兽来说,面对科技巨头竞争以及盈利能力,对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且长期亏损得不到输血甚至会面临风险。至此,AI独角兽们需要不断融资。例如亏损72亿元的依图科技,希望在科创板市场上市寻求75亿元资金,进而巩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并驱动业务拓展。云从科技则希望融资37.5亿元,声称这将能缓解长期无法盈利所造成现金流紧张。

但摆在眼前的依旧是盈利困难重重。有意思的是,根据测算,云从科技预计盈利时间点将会在2025年。根据披露文件显示:结合目前经营计划、在手订单情况以及相关条件假设,若进行测算假设的扭亏为盈的条件均可达成,基于此测算,扭亏为盈的预期时间节点为2025年。首先,未来五年营业收入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复合增长率为35.22%,2021年-2025年营收规模分别为12.01亿元、19.10 亿元、25.42亿元、32.59亿元和40亿元。

其次,预计毛利率水平将会持续提高。高速增长的营收规模以及整体上升的毛利率水平为实现扭亏为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谨慎预测2021年-2025年的毛利率分别为41.7%、42.5%、45.7%、47.9%和 49.6%。当然,初步测算数据,不构成盈利预测或业绩承诺。

云从科技早期从人脸识别技术出发,从广度上,逐步向泛人脸技术(3D人脸、ReID、活体检测等)、其他感知技术(语音识别、动作识别、OCR 等)、认知和决策技术(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等)逐级拓展,在持续的行业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相对完整的技术链条。目前,逐步发展成为通过人工智能综合解决方案以实现对全业务链条的AI赋能。

多年业务深耕,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以智慧金融场景为例,截至2020年6月末,云从科技为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和交通银行等超过400家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推动全国超过十余万个银行网点进行人工智能升级。

最后,整体而言,AI独角兽面临巨头林立的竞争格局,面对重大挑战。庆幸的是,人工智能市场规模日益增长,一个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时代来临,也推动人工智能应用市场高速发展。对于利用AI技术扎根垂直行业应用的企业将会迎来爆发式发展,在帮助各界更快地进行数字化转型和创新的同时,也将会有望获得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红利。

杨剑勇,福布斯专栏作家,并获得网易2020年度最具影响力奖,致力于深度解读5G、物联网经济和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观点和研究策略被众多权威媒体和知名企业引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