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时评 | 演出市场“开门红” 文化消费新引擎正发力

消费时评 | 演出市场“开门红” 文化消费新引擎正发力
2024年04月23日 18:30 消费日报官方微博

近日,中国演出行业协会发布的一组数据引发了广泛关注。今年第一季度,全国营业性演出场次、票房收入以及观演人数均实现了显著增长,显示出演出市场“淡季不淡”的强劲势头。这一现象不仅反映了演出市场的整体繁荣,也揭示了文化消费正成为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一个个鲜活的数字,彰显出演出市场的强劲活力和澎湃动能。与去年同期相比,演出场次增长了72.71%,票房收入增长了116.87%,观演人数增长了77.88%。场次、票房、观演人数三个维度,均实现“开门红”。而这一系列的增长数据,不仅表明了演出市场的活力与潜力,也反映了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生活需求的日益增长。

首先,“淡季不淡”体现了消费者对文化消费的持续热情。曾经,第一季度由于春节后的市场调整以及天气等因素,往往被视为演出市场的淡季。然而今年,从大型演唱会、音乐节到话剧、戏曲等多种形式的演出,都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和参与。“为一场音乐节奔赴一座城”“演唱会带火地方经济”等话题屡屡登上热搜,“一票难求”成市场常态。这背后,是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长的体现。

其次, “淡季不淡”反映出演出市场在内容创新方面的努力和成功。随着消费者审美水平的提高,其对于演出内容的创新要求和现场体验也越来越高。而演出行业则在不断升级演出形式、优化演出内容等方面推陈出新,满足消费者不断升级的观演需求。例如,针对日益多元的演出市场细分化需求,灵活多变且更接地气的小型演出和演艺新空间,与大剧院、大剧场形成互补互促关系,更是在孵化原创作品、培养创作团队、丰富演出业态、培育观众群体等方面效果显著。 

此外,“淡季不淡”还得益于政策的支持和引导。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规范、鼓励和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这些政策不仅为演出市场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也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在政策的推动下,全国各地将文旅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抓手,以演出活动带动地方产业发展和城市宣传,努力把“过路客”变“过夜客”,把“头回客”变“回头客”。

回看第一季度,一些具体的案例和数据依旧令人印象深刻。张学友上海站、林俊杰成都站、薛之谦曲靖站等热门演唱会均在一季度上演;周杰伦、凤凰传奇等超20位歌手在一季度发布了全年演出计划;除大型演唱会外,话剧、舞剧、音乐会、戏曲等专业剧场的演出项目也呈现出繁荣发展的态势,不仅吸引了大量观众前来观看,也推动了文化艺术的传承和发展。

文化消费作为一种高品质的消费方式,不仅能够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也能够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经济增长。而“淡季不淡”的演出市场,是文化消费新引擎正在发力的生动体现。

但需要注意的是,维护演出市场的高质量发展并非易事。市场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天价黄牛票”“摆烂服务”“无故延迟”“财务被盗”等不和谐现象。因此,演出市场在保持高热的同时,也应不断加强监管和完善自身建设,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消费者更好的观演体验。

肖睿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