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名人看扬州】丁新伯:春风相约忆红桥

【网络名人看扬州】丁新伯:春风相约忆红桥
2023年04月24日 11:11 徐永青

■丁新伯

烟花三月,春风十里。古城扬州,盛事连连。

古运河畔,冶春园下,红桥飞跨,诗声朗朗。

“红桥飞跨水当中,一字栏杆九曲红。日午画船桥下过,衣香人影太匆匆。”一首首诗词朗诵声,穿越百年,又在古运河畔,在北护城河下,在扬州古城的时空中,悠悠吟响。

久违的红桥,在冶春门前长长的河堤两旁修建耸立,游客、市民们在那里热情地打卡;闹中取静的冶春园里,香气缭绕,古曲悠扬,身穿汉服的儿童,牵着稚子手臂的长者,在那里声情并茂,吟唱着,吟和着。小小的园子中,无人机在空中飞舞,现场直播;相机、手机忙个不停,高低错落拍摄;嘉宾们、游客们欢呼着,在为一个个节目喝彩。原来,这里在举行一场活动“纪念红桥修禊开启361周年 2023扬州红桥雅集”;原来,这里在举办一场聚会:全国各地的诗协代表、扬州诗词协会的诗友们正在唱和,再一次打造红桥雅集。园子不大,但热气升腾。北护城河的整修打造,冶春旧时的繁盛风貌,与红桥雅集的热火举行相映成趣,为烟花三月的扬州又添了一抹亮丽的春色。

文汇阁复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摄影 张卓君

冶春,和着春景、春色、春雨,在春风的吹拂下,带着久违的诗词乐音,一下子热闹起来,新仿造的红桥也一下子成为扬州的网红。重塑盛景,又吟诗韵,为烟花三月添彩,为古城扬州歌唱,成为扬州市诗词协会的使命担当。他们看到,冶春十二景修复完好,红桥气韵生机勃发,今日扬州古今辉映,此时此刻,举行一场红桥雅集,多么天时、地利、人和、政兴;他们想到,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扬州是一个诗意的城市,想当年,唐代150多名诗人吟咏扬州诗篇435首,清朝初年曹寅在扬州天宁寺编修《全唐诗》;看当今,扬州文汇阁复建完成并正式对外开放,阁内收藏《四库全书》再现“书阁合一”胜景。

盛景与胜景,相会在扬州,相遇在冶春,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在朱自清读书节开展之时,举行一场红桥雅集,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这是与361年前的红桥修禊约见,这是今人忆念先贤的最好方式。传承扬州优秀传统文化,扬州市诗词协会就从“2023扬州红桥雅集”开始。想到、说到,就要立即行动起来。从今年年初开始,诗协就开始向中华诗词学会报告,周文彰会长亲自定题“纪念红桥修禊,吟咏今日扬州”,随后向全国发布主题征稿活动,受到全国诗坛广泛关注。一下子,省内外来稿逾两千首;一时间,中华诗词学会的多位专家领导、全国各地的诗协诗友纷纷唱和。扬州诗协公众号连续编发15期微刊,推介选登作品。4月22日,农历三月三,一场全国诗友关注的“红桥雅集”举行了。

说到“红桥雅集”,不能不说到红桥修禊。扬州昔日“万商落日船交尾,一市春风酒并垆”,吸引过无数文人墨客来这里尊前酒边、吟咏唱酬,形成了扬州传统的文采风流。

康熙年间,扬州推官渔洋山人王士祯在瘦西湖红桥边主持了两次“红桥修禊”,连作了《冶春绝句》二十首,开启了诗酒酬唱的风雅盛事,其《冶春》绝句更在扬州引发了一种“冶春唱和”百年赓续的文化胜景,孕育了人人竞说“扬州冶春”文化名片。直到今天,王士禛留下的“绿杨城郭”“冶春”这两个佳词,扬州人无不耳熟能详。后来,时任两淮盐运使的卢见曾主持第三次红桥修禊,各地依韵相和者竟有七千人,最后编辑出的诗集达三百余卷,并绘《虹桥览胜图》以纪其胜,红桥修禊的美名传遍了大江南北,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的盛事。可见,扬州是一个富有诗情画意的城市,是一个富有盛名的诗城,毫不夸张,毫不虚饰,真是名至实归,名副其实。

回顾历史,就是更好地面对当下。当年的红桥修禊,呈现了扬州鼎盛的盛景;当下的红桥雅集,凸显了扬州世界运河之都、世界美食之都、东亚文化之都的兴旺景象。

在红桥雅集举行之际,2000多首诗词从全国各地涌向古城,再现当年盛景和胜景。周文彰会长作《扬州红桥雅集赞》:“护城河漾小红桥,似见当年修禊潮。诗乃维扬基底色,冶春园景又添娇。”省诗协会长蒋定之作《一剪梅•扬州旅寓》:“千里春风千里柔,烟水溶溶,云去霞收。兰皋芳草正清明,近处离离,远处幽幽。 燕子低回燕子楼,暖了人间,翠了村头。

西湖虽瘦画船多,若问相宜,三月扬州。”雅集现场朗诵的诸多诗词名家唱和的诗词,别具一格。众多诗作,既有冶春十二景的吟咏、古城扬州文化风貌的吟唱,更有着今日扬州新成就、新变化的吟歌,既有扬州区域内诗友的深情表露,也有着全国各地诗友们对扬州的久久向往,更有着曾经在扬州工作的诗友们的感念与抒怀。诗友刘禹同(北京)在《忆江南·春回扬州(四阙)》中深情写道:“扬州美,春色满平山。蜀冈梅林流彩翳,唐城杨柳笼轻烟。天阙降人间。扬州忆,最忆五亭桥。绿柳春波行画舫,明湖圆月听琼箫。河汉共遥迢。 扬州忆,最忆平山堂。苏轼行椽驰淮左,欧公诗酒醉维扬。千载熠华章。

扬州忆,最忆大虹桥。卷石洞天遗翰墨,红桥修禊荟诗谣。文动广陵潮。”是的,扬州忆,忆的是千百年来扬州的厚重历史、灿烂文化、人杰地灵、繁华富庶,期待的是未来的扬州更加富强、文明、和谐、美丽,在历史上重塑兴盛、繁盛、鼎盛的模样,再展中国式现代化扬州新实践的昌盛繁荣富裕的气象。

扬州发布资料图片

红桥雅集,短短一个多小时,但余味绵长,余韵悠长。“诗城兴会乐无穷,修禊流觞,唱诵扬州”。361年以来,清代诗人红桥修禊的风雅与情怀,早已深深融入到扬州文化的血脉之中,融入到扬州子民心中。

4月17日,扬州日报刊载了《冶春唱和直到今——扬州冶春肇始于王渔洋“红桥修禊”的“冶春唱和”》的长文,从中我了解到红桥修禊的古往今来,了解到诗城扬州的时代变迁。在这张报纸上,我更看到80多岁的扬州文化学者吴献中先生新近撰写的《冶春园雅集赋》,《赋》中对“修禊”由来进行了叙写,让读者、诗友们对红桥修禊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与掌握。《赋》云,“烟花三月兮,惟扬若节。桃映人面兮,柳垂帘拂。琼花如雪兮,如期履约。

冶春冶春兮,五官得益。红楼大观兮,扬州一瞥。诗家览胜兮,红桥莫缺。南有苎萝之遗踪兮,北有文汇之东壁。三都荟萃云水月兮,岁岁文旅宜修禊!”期待年年岁岁在冶春园举行雅集活动,期待扬州文化更加兴旺发达,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再次走向高原、走向高峰。是的,我们热切期待,我们共同打拼,“三都荟萃云水月兮,岁岁文旅宜修禊!”

春风和煦,春意盎然。也许,红桥雅集规模不算很大,但在诗城扬州史上,在扬州文化史上,在当代中国诗歌史上,可以写上不可或缺的一笔。

春风相约:在冶春,在红桥,在扬州,不久的将来我们再次相聚,遇见更加美好的扬州,遇见更多诗情澎湃的诗友!

(作者系扬州市委宣传部二级调研员)

作者简介

丁新伯,先后就读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南京大学中文系。在机关工作30多年,除了公文写作,业余时间喜欢散文创作。近来爱上乡愁,对家乡的一草一木,都在深切忆念。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更有浓浓情感。工作于斯,记念于斯。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