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元宇宙

一千个人有一千个元宇宙
2022年11月23日 16:47 品和文化

元宇宙不是一种技术,而是多种技术的集合,是一个几乎覆盖一切新技术的“概念”,且随时会添加或升级更为新酷的技术,需要众多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的不断加持。只有技术的发展突破临界点,用户体验才能指数级提升。如同移动互联,只有在4G技术推出后,才催生出众多杀手级APP。

扎克伯格于2014年花费23亿美金收购VR设备制造商Oculus后掀起VR行业的热潮与盛况,202111月将Facebook更名成Meta(取自英文单词Metaverse元宇宙的前缀),则是再次掀起了世界级的元宇宙研究和投资热潮。移动互联网如同元宇宙的前传,手机和操作系统是其肉体与灵魂,而小札没有这个负担。

元宇宙的概念,源于1992年尼尔·斯蒂芬森的科幻小说《雪崩》。在书中,元宇宙是一个虚拟与现实混合和互为转换的世界,真实世界的人和物,在虚拟世界里都有对应的数字化分身。既便过了30年,斯蒂芬森描绘的仍是超前的未来世界。而元宇宙也在不同电影,如《黑客帝国》系列、《头号玩家》以及今年推出的《失控玩家》中都有更鲜活的呈现。

林登公司2002年上线的网络虚拟游戏Second Life,被人们视为元宇宙1.0,用户可以在其中社交、购物、建造、进行商业活动, 也拥有自己的代币林登币,可以与法定货币兑换。吸引个人、学校、企业、甚至政府等相竞入驻这个在20062009年现象级的虚拟世界。但Second Life的风头则是被当前元宇宙概念第一股Roblox盖住了。

Roblox认为,元宇宙是一个用于描述虚拟宇宙中持久的、共享的、三维虚拟空间的概念,尽管在30年前被提出,但在新技术推动之下,元宇宙的概念正在逐渐成为现实。根据Roblox 的定义,元宇宙应具备身份、朋友、沉浸感、低延迟、多元化、随地、经济系统、文明等八大要素。当前,元宇宙的表现形式大多以游戏为起点,并逐渐整合互联网、数字化娱乐、社交网络等功能,未来则会朝向整合社会经济与商业活动的方向发展。

当然,对元宇宙的发展也有不同的声音。科幻小说三体的作者刘慈欣认为,扎克伯格所描述的元宇宙不但不是未来,也不该是未来。他坚持,唯有真实世界的星辰大海才是征途。试图把人们的脑袋放在一个机器里,置身于虚拟世界里享受短暂的娱乐,是不值得称颂的。

现在元宇宙的概念还处萌芽阶段,尚难刻画出清晰的架构。但元宇宙总能将近年发展的新技术总结在一起,诸如AR/VR/MR、区块链、5G、人工智能、数字孪生等,这也让元宇宙的未来发展有着无限的想像空间,众多IT巨头都相继投入巨资来探索其中蕴含的各种可能。

例如,微软通过HoloLens MR眼镜布局下一代的计算平台的入口,近期更从工作场景切入元宇宙,宣布其Teams办公协作软件的用户将能够以卡通形象的虚拟化身(avatar)出现在虚拟工作场景中,进行视频会议和其它简单的办公。字节跳动循着Meta(Facebook)“社交+硬件终端模式,斥资数十亿收购国内VR设备制造商Pico,入局元宇宙生态。国内社交媒体霸主腾讯提出了全真互联网的概念,已收购近七十家游戏行业相关公司,储备从游戏切入元宇宙的资源。苹果CEO库克在接受《时代》杂志采访时表示,他更愿意称之为AR(增强现实),元宇宙更像是AR的另一种新叫法。可以期待苹果会朝虚实融合的元宇宙方向切入,也会利用这个头戴装置,构建新生态。甚至连芯片厂商英伟达也推出自己的元宇宙平台 Nvidia Omniverse,定位为虚拟协作和物理属性实时模拟打造的开放式平台。

据彭博行业研究预计,元宇宙相关业务的市场规模将在2024年达到8,000亿美元,2030年将快速扩张到15,000亿美元,6年的时间里几乎实现翻倍增长。我的观点简单说就是现在的IT和互联网市场有多大,且未来的元宇宙市场只会更大。

浪潮终将退去,泡沫也终会消失。相对于Facebook的激进,微软的乐观,苹果的谨慎,游戏娱乐公司的炒作,元宇宙的发展最终还是要回到最根本的问题,那就是能否解决消费者的痛点,提升用户场景化的体验,创造价值与营收,才能永续发展。

短期来看,会有不同巨头或新创公司的元宇宙出现,最终真正大一统的元宇宙实现可能还需要10-20年的发展,从泛娱乐拓展至工作与日常生活场景,元宇宙势必会成为互联网平台新的催化剂,推动下一代互联网与数字经济的发展。

所以,别急,让子弹飞一会儿。

*文章封面首图及配图,版权归版权所有人所有。若版权者认为其作品不宜供大家浏览或不应无偿使用,请及时联系我们,本平台将立即更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