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正面回应IPO项目“特殊身份股东”核查:加强系统离职人员投资拟上市公司监管,全面排查在审企业,“暂停”一说不实

证监会正面回应IPO项目“特殊身份股东”核查:加强系统离职人员投资拟上市公司监管,全面排查在审企业,“暂停”一说不实
2021年04月19日 23:23 财联社APP

财联社(北京,李慧敏)讯,4月19日晚间,证监会官网发布消息,称证监会坚持从防范违法违规“造富”、维护市场“三公”秩序、加强监管队伍廉政建设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在审企业,对存在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情形的,加强核查披露,从严审核把关,同时正抓紧补齐制度短板,系统规范离职人员入股行为。

证监会口气严厉,称按照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的原则,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禁止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拟上市企业的制度规定,有针对性采取加固措施,扎紧扎牢制度笼子。

个别媒体有关“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拟上市企业的,证监会一律不予受理,已受理的暂停审核”的报道内容不实。对于涉及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的IPO申请,证监会均正常受理,并严格依法推进审核复核程序。

市场人士认为,此应系证监会针对相关媒体报道“特殊身份股东加码核查”一事的正面回应。

4月18日,一条源自自媒体的消息显示,监管层近期再度针对拟IPO项目中具有特殊身份的部分股东加码核查,而所谓的“特殊身份股东”,包括证监会系统内部任职的前官员与曾任职发审委的前发审委员们。该消息还表明,上述前发审委员、前官员直接或通过参与发起基金间接投资的项目,其IPO申请将暂缓不予受理,已申报的则暂停推进。

4月19日,财联社记者在向多个信源求证后获悉,目前监管层面确有加强核查的要求和方案,但仅仅是一个尚未细化的框架方案,并没有实施,所以坊间所传“不予受理”和“暂停推进”均属臆测推断。

坚决防范违法违规“造富”,坚持刀刃向内强化监管

近期,有媒体报道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突击入股拟上市公司,引发各方关注。证监会对此高度重视,坚持从防范违法违规“造富”、维护市场“三公”秩序、加强监管队伍廉政建设的高度出发,坚持问题导向、举一反三,全面排查在审企业,对存在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情形的,加强核查披露,从严审核把关,同时正抓紧补齐制度短板,系统规范离职人员入股行为。

证监会表示,一直以来,证监会始终注重加强对突击入股、利益输送、“影子股东”、违规代持等行为的监管规范。

今年2月,证监会发布实施申请首发上市企业股东信息披露指引,进一步压实中介机构责任,加强股东穿透核查披露,强化临近上市入股行为监管,从严惩治违法违规行为。在制度执行过程中,证监会坚持刀刃向内,多措并举,突出强化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行为监管。

一是在股东信息披露核查过程中,要求发行人和中介机构专项报告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入股情况;二是对存在此类情形的,组织相关证监局开展廉政核查,发现违法违纪行为的严肃处理;三是加强审核注册人员的廉政监督,严格落实不当说情报备等制度,重点关注系统离职人员;四是建立内审复核机制,对相关企业的审核工作强化内审监督,确保审核过程公平公正、依法合规。

证监会强调,当前,按照依法行政、强化监督的原则,证监会正在研究制定禁止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拟上市企业的制度规定,有针对性采取加固措施,扎紧扎牢制度笼子。

一是明确不当入股情形,重点盯防利用原公权力谋取投资机会、入股过程存在利益输送等行为;二是人员离职前进行专门谈话提醒,要求做出不得违规入股的书面承诺,研究离职人员入股禁止期要求;三是制定专门审核指引,强化发行审核中对系统离职人员不当入股的靶向监管,发现涉嫌违法违纪的,及时移送、从严处理;四是完善内审监督复核程序,严格执行公务回避、与监管对象交往报告等制度规定。

近日,个别媒体有关“证监会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拟上市企业的,证监会一律不予受理,已受理的暂停审核”的报道内容不实。对于涉及系统离职人员投资入股的IPO申请,证监会均正常受理,并严格依法推进审核复核程序。

媒体曝“特殊身份”核查涉证监系统前官员、前委员

4月18日晚间,有自媒体报道显示,监管层在近期内部下发通知,要求对证监会前官员和前发审委委员直接或通过参与发起基金间接投资的IPO项目进行重点核查,需说明这批“特殊身份股东”具体参股和持股的情况以及合理性,并要求提供详细的资金来源等证明。

有知情人士向财联社记者证实,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关于加强“特殊身份股东”的核查要求,也出台了相应的框架,但是一个粗线条的、尚需细化的方案。

自媒体报道还表明,目前已经暂停了存在这些“特殊股东”的项目,也就是说,凡待申报IPO企业中,存在有证监会前官员或前发审委员入股的企业,其IPO申请将暂缓不予受理,已申报企业则暂停推进。

对此,有接近监管人士表示,“不予受理”和“暂停推进”的说法并不准确,因为方案并未开始实施,甚至连操作细则都还没开始完善,所以上述说法应系市场主观臆测和推断,为不实信息。

近年来,证监会系统官员“外流”现象频发,市场分析“薪酬”问题和职业上升空间受限是两大主因。

“下海”的证监系统官员,一部分流向相关机构或者上市公司就职。证监系统卸任官员曾身在其中,且对监管有深入理解,因此在对上市公司管理上,就会更趋向于规范,从这个角度来说,下海官员有助于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

另外一部分,则可能系自己身或者与他人合伙创办私募投资机构从事股权投资。而这种投资很大程度上依托于官员经历和积累的资源。

此次监管更为关注、准备进行严格核查拟IPO企业中的“特殊股东”,便是主要针对后者。

自媒体公号的报道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表示,近年来,曾有多起关于证监系统前官员或前发审委员“突击入股”拟IPO项目的新闻引发舆情论关注,也同样引起了监管层的关注。IPO项目因涉及利益重大,一直以来被视为“腐败”的重灾区,再加上证监系统原官员、特别是负责把关审核前发审委员等的敏感身份,在如今整体趋严的IPO监管中,严防“特殊股东”们利用“优势”进行“利益输送”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对资本市场“三公”原则的充分执行。

与此同时,自媒体报道还指出,明泰股份可能首当其冲,成为“靶子”。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