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疯”的定期存款,“地主”家余粮也不多了

“杀疯”的定期存款,“地主”家余粮也不多了
2024年04月08日 14:24 科技金融说

“存款立行,兴行之源”。曾几何时,各大银行为了揽储,花样百出。然而“十年河东转河西”,谁都不会想到,如今的银行却要为曾经梦寐以求的“高存款规模增速”而忧心。时也,势也。LPR下行、资产收益率下滑,负债成本压力犹存,真可谓:“地主”家的“余粮”也要告急了!本文【科技金融说】结合2023年年报数据,统计了国有六大行以及6家股份制银行存贷端的相关情况,管中窥豹,或许可以从中看出后续相关趋势。

01

整体看,存贷款规模普增,贷款收益率普降

如上图,贷款方面,按照客户类型来看,统计在列的12家银行,2023年公司贷款同比普遍保持着两位数增幅;个人贷款同比增幅则基本保持在5%。

其中,浙商银行较为突出,同比增幅在15.59%;平安银行比较“另类”,是12家银行中唯一一家个人贷款规模同比下降的银行,降幅为3.4%。

公司存款方面,除了平安银行外,其余11家银行同比均保持增长,涨幅最大的为农业银行,同比增长了18.2%;

个人存款方面,12家银行均表现为突出增长。其中股份行的增速较为明显,增幅达30%的就有三家,分别为中信银行、兴业银行、浙商银行;6家国有大行增速也均在10%以上,增幅最大的为交通银行,达20.22%。

另外,需要关注的是,2023年,统计在列的12家银行中,11家银行的公司贷款与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均出现大幅下滑(平安银行公司贷款收益率微涨,个人贷款平均收益率下降70Bps)。

02

公司客户更爱大行?个人客户更中意股份行?

银行存款大幅增加,暂且不论付息成本的问题,背后又蕴含着哪些迹象?

按照存款类型来看,12家银行中,除了工商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其余银行的公司活期存款规模均有所上涨。涨幅较为明显的是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行,前者同比增幅为15.29%,后者为11.46%。

公司定期存款方面,国有大行与股份行的表现差异则较为明显:国有六大行的公司定期存款皆出现大幅上涨,农业银行的同比涨幅更是高达39.5%;股份行则有升有降,招商银行同比增长20.79%,兴业银行、浙商银行分别同比增长5.24%、6.9%,中信银行、平安银行、光大银行同比分别下降了3.14%、6.21%、6.53%。

所以,是不是说明了一点:公司客户也更喜欢存款了,而且偏爱大行的定期存款?

另外,科技金融说通过数据还发现了另一个有意思的点,即:个人定期存款越来越卷,股份行增长更猛。

数据显示,12家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基本呈现增长态势,不过增幅相对平缓,其余招商银行、浙商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规模同比还出现下降。

但个人定期存款方面,12家银行基本都涨“疯”了。更为凸显的现象是:国有大行的增幅大都在20%左右,增幅最大的为交通银行,达27.72%;股份行的同比增幅却皆高达30%以上,兴业银行最猛,同比增幅达55.36%。

所以,是不是也意味着:个人客户更喜欢定期存款,且偏爱股份行。

03

大行公司存款付息成本普增,个人存款付息成本普降;股份行有升有降,以“升”为主

环环相扣。

存款大幅增加的背后,预示着付息成本也将增加。但若分类别来看,被公司客户偏爱的国有大行、被个人客户偏爱的股份行,其对应的付息成本增长则更为凸显。

如下图,6家国有大行,除了中国银行(未统计到)、邮储银行,其余4家的公司存款平均付息率皆出现上涨,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同比涨幅较大,分别增长了20Bps、27Bps,交通银行增长18Bps。

与之相对应,国有大行中,除了交通银行、中国银行(未统计到),其余4家银行的个人存款平均付息率同比均有所下降;

6家股份行中,招商银行、中信银行的个人存款平均付息率同比增长明显,分别为20Bps、15Bps;光大银行、浙商银行同比分别下降5Bps、7Bps。

另外,如下图,从公司存款类别来看,在公司定期存款规模大幅增加的背景下,有三家大行的公司定期存款平均付息率是下降的,分别为建设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

同时,国有大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以及个人定期存款的平均付息率也均呈现下降态势;股份中,只有平安银行、光大银行的个人活期存款、个人定期存款的平均付息率有所下降。

结语

即便存款利率频频下调,依然难掩大家对于存款的热爱。竟然连公司客户都大力聚焦定期存款了!

趋势使然。从前全员出动、花式拉存款,然而时过境迁,在贷款收益率下行的背景下,银行也愈来愈承受不起“负债”的压力了。

资本市场有云,“跳出无尽的轮动,做穿越复苏周期的行业选择,主动进攻才是最好的防守”。但“寒意”还要持续多久,“春天”尚在何处,只能且行且看。

注:文中图表数据皆来自各大银行2023年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