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梦都想产能过剩,有史以来最离奇的美国梦,看得懂才是人间清醒

做梦都想产能过剩,有史以来最离奇的美国梦,看得懂才是人间清醒
2024年04月11日 20:14 叶檀财经

文/半间白云

中国新能源车过剩了吗?

产能过剩是个伪命题,真正的问题是,由谁生产,用什么样的机制进行产能出清。

比亚迪的产品过剩吗?特斯拉产品过剩吗?

48日,美国财长耶伦访华,她背着简朴的挎包,手上提着公文包,轻车简行,被表扬为“中国大妈”,继购买黄金之后,中国大妈再次获得了高度的褒奖。

但耶伦的发言一点不含糊,直击利益关键点,明面上看得到的是探讨产能过剩,强调此行重点是针对中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电池板和其他清洁能源产品产能过剩的问题,与中国政府沟通,这些问题对美国和其他国家的生产商构成了威胁。

“美国将不会接受新兴产业如同10年前美国钢铁领域那样,被获得补贴的中国廉价进口产品大批摧毁。”

看来重点不在于是否过剩,而是美国的产业是否会被摧毁。

任何关键转折点,产能总是过剩,然后靠市场残酷出清。百余年前美国的火车、汽车行业,中国几十年前的家电、汽车行业,莫不如此如此。

围绕着新三样,出现了一系列的争议,围绕着这些争议,形成的是全球经济新架构。

(图源:pixabay)

新能源产能是否过剩,吵上了天

电动车等行业是否产能过剩,争议极大。

中国驻美大使谢锋接受采访时说,质疑中国产能过剩是一个伪命题,并说从全球范围来看,优质产能不是过剩,反而是严重不足。

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则引用国际能源署的测算数据,同样说明产能不是过剩而是不足:

2030年,全球新能源汽车需求量将达4500万辆,是2022年的4.5倍;全球光伏新增装机需求将达到820吉瓦,是2022年的约4倍。

根据20231024日国际能源署发布和《2023年世界能源展望》,到2030年,世界能源系统将发生重大变化,全球电动汽车的数量将是现在的近10倍,可再生能源在全球电力结构中的份额将接近50%

热泵和其他电加热系统的销量将超过化石燃料锅炉;新建海上风电项目的投资将是新建燃煤和燃气发电厂的3倍。

此化石燃料在全球能源供应中的份额到2030年将下降至73%,全球与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在2025年达到峰值。

看来,新能源领域发展方兴未艾,是一片广阔的蓝海。

另一些研究机构的说法与此相反,他们描绘出一幅灰暗的场景。

(图源:pixabay)

彼得森世界经济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哈夫鲍尔(Gary Clyde Hufbauer)表示,对于钢铁、炼油、半导体等资本密集型行业,当产能利用率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低于75%时,会观察到产能过剩。

荣鼎集团的报告显示,2023年初,我国总产能利用率自2016 年上一轮产能过剩周期的最严重点以来首次降至75%以下,此后略有回升。

具体来说,中国硅片产能利用率从2019年的78%下降到2022年的57%。当年,中国锂离子电池产量达到国内安装量的1.9倍。

销量似乎证明了过剩。

今年春节期间,中国各大新能源车企销量骤降,1月卖出66.8万辆,环比下降近四成,比亚迪、蔚来汽车、小鹏汽车,环比下滑甚至超过40%4月小米推出新能源车,价格卷王卷入,标志着新能源车已是红海。

据海关数据,2024年前两个月,我国锂离子电池累计出口额仅87.2亿美元,相比于202329.9%的增速,同比下滑了15%,出口环比也在下降。

似乎能够得到一个结论,国内产能或有过剩,但放眼全球市场,产能远远没有到达过剩之时。恰恰相反,这几年是全球布局的黄金阶段。

(图源:pixabay)

换个角度来看,不管国内产能利用率如何,如果能够得到利润和国际市场,那就不是过剩,如果没有利润和市场,企业关闭生产线甚至倒闭,那就是过剩。

问题是,欧美有些国家觉得,我们过剩了。实际上,是威胁到人家相关产业的生存了。

不是过剩,是市场争夺

既然新能源如此过剩,美国为什么要步中国后尘,进行补贴?

中国补贴已经结束。从2010年开始,中国开始提供购车补贴,到20221231日终止,根据测算,向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大约在1500亿元左右。

现在轮到美国,根据IRA法案(削减通胀法),有3690亿美元的新能源补贴,其中给新能源车的有1500亿美元。

手段很清楚,一方面控制住中国的廉价进口,另一方面加速发展自己的新能源产业链,起码要摆脱对中国企业的依赖。

20241月,美国国会禁止美国国防部自202710月起采购多家中企的电池。

1月份以来,美国国内接连传出支持打造本土电池产业图谱的声音和政策,但这一占据技术和市场的努力到底能否成功?存疑。

以锂的提炼为例,就很难摆脱中国因素。

2023104日,美国有则大消息,内华达州麦克德米特火山口发现世界上最大的锂矿,储量高达4000万吨,预估总价值超万亿美元。美洲锂公司(LAC)股价直线上涨10%

但上涨很快停止,因为美国无法依靠本土建立整个锂电上下游产业链,有业内人士认为,保守估计,未来三至五年时间,美国难以形成一套成熟的本土产业链体系。

(图源:pixabay)

以下是路咖汽车的分析。

美国没有从澳大利亚和智利这两个锂矿石供应大国大规模进口矿石,最近几年是直接购买电池成品,这些成品大部分来自于中国市场。

中国在直供电池用的锂矿精加工领域,占据了全球50%的产能,有三家企业跻身全球十大锂矿生产商行列,其中天齐锂矿还入股了澳洲最大硬岩锂矿并且拥有大量股份。

中国的矿产加工布局接近完成,从2015年到2020年,中国产业平均增速达到32%,大量进口矿产资源进行冶炼加工、动力电池企业到达顶峰,向全球出口下游产品。

中国铜材料加工在全球市场占比40%,镍材料加工占比35%,钴材料加工占比65%,稀土材料占比87%,锂材料加工占比58%

2015年之前是日韩企业主导,中国很快赶上,看了这些数据,不得不感慨国人的努力程度,全球还能找得到更勤勉的企业吗?

无论是从环境、成本还是工程师数量考虑,美国企业与吃苦耐劳的中国企业的竞争,都异常艰难。

加拿大自然资源部部长威尔金森的说法很务实,“你不会想去依赖那些与你价值观不同的国家,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会从中国购买太阳能电池板,更不意味着我们不会从中国购买风力涡轮机。”

这就是嵌入度和依赖度,类似的情况体现在原料药、cxo等各个领域。

(图源:pixabay)

2023年,以锂电池、新能源车、光伏为代表的外贸新三样出口形势大好,累计出口1.06万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较上年增长29.9%,具有标志意义。

其中,电动载人汽车出口领跑新三样,全年出口数量为177.3万辆,增长67.1%,出口金额为2946.5亿元,增长80.2%;锂离子蓄电池出口金额为4573.6亿元,2015年有数据以来年度新高,增长33.6%

新三样合计产值较上年两位数增长,远高于全部规上工业平均水平;合计利润总额比上年增长,而全部规上工业企业利润比上年下降2.3%

“新三样”是历经十几年苦心培育的新兴产业链,在房地产、商业、制造业的转型过程中,如果没有新三样和基建作为顶梁柱,中国经济数据将不堪设想。

一个产业、一个企业可能极大的提振一座城市,比如深圳和济南。

按照宁南山的统计,2021年深圳新能源汽车产量只有29.95万辆,到2022年就变成了87.47万辆,到2023年更是变成了178.6万辆,几乎每年翻一倍。

由于比亚迪项目和吉利项目的量产,济南2023年实现了新能源汽车产量的大爆发。在比亚迪,吉利的新能源汽车项目带动下,2023年,济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4%,创十三五以来历史新高。

2023年,济南市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了34万辆以上,这个数字甚至超过了传统汽车工业强市武汉市,武汉市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产量为30万辆。

结论明确,中国不可能放弃新三样的发展,既没有意愿也没有条件,尤其在经济转型期,新能源车任重道远。

(图源:pixabay)

新能源去中国化,很难成功

既然不能主动去,那欧美的新能源产业链走的就是绕开中国之路。

据墨柯观锂消息,业内传闻宁德时代的曲线出海计划或将受阻。

宁德时代与福特的技术许可合作、与特斯拉的在美国建厂计划有可能因为无法获得先进制造业税收抵免面临搁浅。

中国锂电池出海阻力急剧加大。

20239月,欧盟宣布将对中国出口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年底,美国电力巨头杜克能源宣布停用宁德时代的电池储能产品20242月底,美国宣布将采取前所未有的行动

20216月,美国先进电池联盟发布国家锂电蓝图2021-2030”,美国《通胀削减法》电动车补贴引导全球电池产业链将中国排除在外。

2023121日,美国明确补贴细则,进一步排除中企。

如今,宁德时代所面临的技术授权合作方式,也就是不参与经营也不持股,仅仅是通过技术许可、提供原料、设备等方式实现在美合作建厂、拓展市场,也遭遇阻挠。

这当然令人不安,反过来说明,宁德时代在行业内的地位跟当初的华为一样,已经被重视到离谱的程度。

去中国化的产业链正在进行中。

越来越多的欧洲、日韩等企业落户美国。

根据《环球时报》的报道,德国电视一台曾在2023年的报道中称,由于美国补贴政策,越来越多德国企业计划增加在美国的投资。大众正在优先考虑北美市场,因为该集团可以获得高达100亿欧元的美国资金。

彭博社报道,特斯拉联合创始人斯特劳贝尔创建的电池回收公司“红木材料”表示,该公司已达成协议,将向松下提供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关键电池组件,这是美国本土获得的第一份阴极材料加工主要合同,支持松下在堪萨斯州的新电池厂。

松下在堪萨斯城的新工厂将是该公司在美国的第二家主要电池工厂,其新款电池将于2024年或2025年在美国工厂开始生产,电池容量有所提高。

美国的问题在于成本和工程师。

成本就看特斯拉降价,能否跟国内国企一样卷成球。事实上,他们的股价显示,不大卷得动了。

(图源:pixabay)

一流人才,美国不缺,缺的是性价比最高的工程师。墨柯认为,美国最大的命门是工程师队伍的匮乏。美国锂矿巨头雅保公司把中国的电池设备原封不动搬到美国,但因本土工程师奇缺,就是不能正常运转和生产。

美国排斥中国企业,而欢迎日本、韩国、加拿大、德国等企业都在美国建厂,如果形成一盟友产业链,未来会对中国企业造成巨大影响。

幸好,中国有一流的企业和工程师,他们已经在国际上早已做了资源布局,不断寻求每一个技术突破,像个强大的吸盘牢牢吸住全球产业链,这使得中国的企业具有极强的韧性。

随着美国大选白热化,对中国产能的抨击将成为常态。

今年3月拜登在“国情咨文”现场请来密歇根的UAW(美国汽车工会)主席,耶伦访华前特意去佐治亚调研电池厂,提出会施压中国不搞overcapacity的倾销。

还记得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抛弃了本土的半导体产业吗?

中国人肯定记得。

未来更有可能出现的情况的是,理智上双方让步一二,感情上越来越远,在自建产业链的道路上越跑越快。

很快,会有一些企业经受不住如此的卷,黯然离开新能源车舞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