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经开区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 “匠”心办学,园企共建“黄埔军校”

南京经开区探索高技能人才培养新机制—— “匠”心办学,园企共建“黄埔军校”
2021年05月10日 12:31 江苏经济报

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先进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离不开工匠专才。如何解决用工荒,留住、培养、用好技能型与管理型人才?记者近日在南京经开区的企业大学调研中,找到了答案。

组建企业大学练兵选“匠”,董事长、总裁“一把手”亲自授课,总开设课程多达上千门;蓝领工人成长的“天花板”不再受限,从基层技工提拔到中高层管理岗、获评劳模先进的学员不胜枚举……开办这样的企业大学,南京经开区每年招收和培养学员总规模达两万人,从中挖掘和培育的高潜人才、能工巧匠更是数不胜数。

通过企业自办大学、园企共建“联合大学”,南京经开区正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特色的人才发展路径,一所先进制造业人才的“黄埔军校”正在这里形成雏形。

练兵选“匠”

名企纷纷办“大学”

4月16日,花园式的南京天加环境科技总部,天加学院多间教室人满为患,学员们或热烈分组讨论,或在电脑屏幕前认真操练。

天加学院培训年会

这是一家业内赫赫有名的洁净环境及热能利用公司,1999年从海南迁到南京,一路从小到大发展到全球5大基地,是工信部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培育企业、中国地铁最大的中央空调供应商,主导产品空气处理组连续10年稳居中国市场占有率第一。“天加走过的路本身就是一部生动的教科书。”天加学院运营管理部经理邵鹂介绍,学院2019年挂牌成立,董事长蒋立希望借此打造一支从合格到优秀、从优秀到卓越的工程师、专家、管理者队伍,他时常会到讲台亲自授课,很受学员欢迎。

“没想到跨出校门还能再上‘大学’,在这里有晋升通道,有盼头、有奔头。”在天加学院,记者撞见公司商用制造厂总装部商用机组装线中机组组长刘旭飞。高中学历的他进厂时是一线操作工,岗位是负责配送的领料员,如今已从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一路升级到融化焊工初级技师,升任高级组长。他的晋升不是个例,公司同事安峰入职后,经过学院培养体系及内部轮岗机制,3年走上一线主管岗位,5年提升为东南大区服务经理,现任售后服务中心高级经理,负责中心全盘工作。

企业办的大学长啥样?基于制造业特性,天加学院软硬件完善,把立足核心技工培养、新人融入促进、专业能力提升认证、管理干部培养塑造、企业文化推进传播作为“五大任务”。通过“照镜子、给梯子、量尺子、授证书”引导员工自我提升,该学院平均每年识别内部“高潜”人员400余人,高潜人员每年晋升比例约60%,输送至内部各关键岗位约120余人。

爱尔集新能源实训现场

在南京经开区,已有6家大企业开办起企业大学,包括龙蟠科技、康尼机电以及韩国企业LG系的爱尔集新能源(南京)有限公司等。这些企业大学规模大、实力强,经过长期发展已自成特色品牌。比如龙蟠科技大学下设9个学院,自主开发课程近千门,董事长亲自上课的课程有8门,为新进大学生精心打造“管培生黄金通道班”;在爱尔集新能源“领导力中心”,内部讲师队伍规模超过140人,线下培训运营量超过400场,培训学员人次数超过1.2万名。

龙蟠科技大学成立

校企联培

“关口”前移重实操

大企业纷纷自办大学为哪般?业内人士看来,抢占“第一资源”打造人才梯队,是这类大学首要职能。去年,国家深化“放管服”改革中取消了水平评价类技能人员职业资格,将技能人员水平评价由政府认定改为实行社会化等级认定,通过推行技能人才自主评价,将评价权真正放到用人单位,增强企业用人活力,满足劳动者职业发展需求。

南京经开区人力资源服务中心主任缪海军介绍,企业大学并非新事物,已经历数十年发展,江苏是国内最早建设企业大学的地区之一。在重视实体经济、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当下,作为制造业见长的国家级开发区,企业大学被赋予新的重要意义,受到空前重视。

它的一个核心任务就是:培养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培养技能人才,一个重要抓手是与高校联合,将技能学习与上岗就业无缝衔接。为此,南京经开区从早几年就开始试点并推广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

“专科生上手快但后劲不足,本科生理论功底厚,上手却不快”,这对矛盾在制造行业是个老生常谈的现象。在机器人、智能制造等热门前沿领域,高校课本往往跟不上业界发展,教材内容往往显得严重滞后,导致技能人才供需不对口。

康尼机电培训课堂

“一些关键岗位涉及专业设备,对理论基础和操作经验要求都比较高,市场上不好招,经常紧缺到‘一才难求’。”在康尼机电人力资源部部长助理徐康看来,这正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大痛点、难点。康尼机电是一家专注于机电核心技术研究和应用的高新技术民营企业,是中国轨道交通自动门系统国产化研发和制造基地,门系统在全球细分市场市占率排名第一。公司成立的企业培训中心拥有内部讲师110人,培训体系覆盖全员,是江苏省首批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南京经开区首家新型学徒制培养试点企业。

直击这一痛点,康尼机电另辟蹊径,与南京技师学院合作,各自发挥理论和实操长处,开设了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康尼冠名班。“这个班高中起点,学制四年,公司参与招生过程,提前介入培养过程,暑假把学生请到公司实习。”徐康介绍,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收效满意,学生既学到了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很强的动手能力,成为新产线骨干人员。去年第一期冠名班30多人毕业,“对于达到培养要求的学员,原则上只要个人愿意公司全部留用”。

天加好讲师大赛

主动朝前迈进一步,将人才培养“关口”前移,把实操能力提前叠加进高校课堂,融入企业大学体系,成为这些企业大学“标配”模式。LG新能源人才开发部部长徐继曾介绍,公司与省内外多所院校合作,三年帮助300多名员工提升学历,拿到本科及大专学历,同时在高校投放生产设备、建实训基地,让更多员工有机会学习深造。

南京经开区人社局也结合今年深入开展的“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主题活动,深入企业帮助搭建面向本单位职工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制度,形成企业内部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等留用人才机制,并将与各家园区内的企业大学形成合力,为职工技能提升铺路搭桥。

园企共享

办一所“联合大学”

《教你如何保养松下供料器传动装置》《如何三分钟学会使用千分尺》……打开南京经开区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的官方公众号,在园区一家光电显示企业上班的“蓝领”小王随时随地都能学习这些“云课程”。除了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实操技能,他还能学习安全生产、商务礼仪、财经知识等众多课程。

园区企业书吧

这是南京经开区着力打造的学习平台之一,目前已惠及园区所有职工。2018年,这家省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园,引入数十家国内外优质培训服务机构,为区内企业及职工提供便捷、优质的培训服务。园区经常举办的讲座、培训、公益课程也通过平台发布,所有培训机会触达每家企业职工。

长期为企业服务过程中,一个全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提上日程,那就是组建南京经开区企业联合大学。

“合并各家企业需求的‘同类项’,取‘最大公约数’,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就是联合企业大学的目标。”南京经开区组织人事部部长罗红玲说,通过走访调研区内企业,挖掘人才培养需求,园区目前已有针对性地搭建了5大课程体系,即围绕技能人才培养的“工匠培育”、管理岗位人才发展的“理才培养”、丰富企业职工业余生活的“乐业培训”、定制化党员学习的“红帆党课”,以及帮助职工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空中学堂”等板块,每年为园区企业职工提供线上线下技能和管理类培训100余场,培训人数近2万人,服务企业400余家。今年,南京经开区还将在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建成首个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专门培育高技能“工匠”。

除了“内培”,还要“外引”。南京经开区借力“外脑”,深化政校企合作,在企业间推行“校企双制、工学一体”的办学模式,鼓励企业与技工院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办学,共建培训中心、实训中心、研发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为组建企业联合大学打下良好基础。

在南京经开区,园企共建共享的制造业人才“黄埔军校”令人期待。“下一步将大力弘扬工匠精神,扛起板块担当,打造新时代技能人才培养高地。”罗红玲表示,作为南京市重点工业板块、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和支撑经济增长的强引擎,园区将进一步深化技能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构建多通道技能人才培养机制,为区域高质量发展奠定人才支撑。

者:李 凯 侯力明

讯员:孙瑞瑞 王 刚

编辑:尹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