摊位疏导后,如何守住“城市美”又留住“烟火气”

摊位疏导后,如何守住“城市美”又留住“烟火气”
2024年08月28日 08:49 江苏经济报

说起路边的流动摊点,很多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的物美价廉、烟火气息,恨的是它的噪声扰民、垃圾纷飞。流动摊点,给城市带来活力的同时,也带来了管理上的挑战。夜市关系着百姓生计,承载着城市烟火气。日前,南京市城管部门发布了近40个夜市摊点疏导点,引导路边摊点规范经营。记者通过走访发现,摊位疏导后,当前的南京夜市“喜中有忧”,如何平衡流动摊点与城市治理之间的矛盾?寻找到“规范”和“管理”的最优解?

烟火气点亮城市夜经济

在灯火阑珊的夜晚,城市的另一面悄然苏醒。约上三五好友,点一杯柠檬茶或是冰啤酒,撸一盘烤串,上一份小龙虾,品一些网红美食。伴着晚风,炎热的空气中弥漫着各色食物香气,南京夏夜的“烟火气”,仿佛都藏在了这一处处人声鼎沸的夜市里。

经典的福鼎肉片、地道的东北锅包肉、滋滋作响的诱人烤串……夜晚的南湖夜市,人潮涌动,空气中弥漫着难以抗拒的香气,从传统的炒饭炒面,到各色各样的创新网红美食,每个绚丽闪烁的招牌下,都摆满了令人垂涎的美食。市民小徐表示:“这里不仅东西好吃,而且价格实惠,每次来南湖都会有新发现,感觉特别接地气。”记者发现,南湖夜市虽然摊位众多,但干净整洁,路边很难见到垃圾踪影。“这里之所以干净卫生,还得益于管理方对环境的严格把控。我在南湖经营小吃已经三年多了,每天晚上,这里总是食客扎堆,人气特别旺。”作为南湖夜市的一员,小吃摊主李女士见证了这里的成长和发展。她一边熟练地烹饪着手中的佳肴,一边笑着分享自己的经营感受。

除了传统夜市外,不少休闲街区也利用闲置空间主动造“市”,在丰富消费场景、提升人气的同时,也吸引越来越多的摊点入“市”。熙南里是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不仅本地人喜欢来这里扎堆,众多外地游客也慕名前来打卡。8月23日晚,记者来到熙南里街区,发现不少摊主正在进行搬迁,升级改造的通知张贴在各个入口的醒目处。“接下来街区将进行升级改造,从原来敞开式的市集变成相对封闭的盒子市集,整体形象将进一步提升。今年绫庄巷街区开通后,意味着熙南里形成了一个从大板巷到绫庄巷再到鱼龙巷的一个游逛闭环动线,将更加带动街区的夜市发展。”南京熙南里历史文化休闲街区副总经理蔡雷民告诉记者,改造后的街区预计在今年中秋节时对外正式开放,此次升级改造后,街区提供的业态会更加丰富,将从原来以餐饮为主变成集音乐、文创、休闲为一体的旅游市集。此外,熙南里对于摊位的卫生许可、诚信经营等方面进行了统一管理,致力于为游客提供一个吃得放心、逛得安心、看着爽心的夜市环境。

摊位疏导后发展冷热不均

相较于南湖夜市的繁荣,同样历史悠久的丹凤街夜市则显得有些落寞。据了解,丹凤街地处交通要道,由于担心各种油污、垃圾等影响城市形象,所以夜市不允许摆设与饮食相关的摊位。12元的睡衣、10元7双的袜子……记者发现,丹凤街夜市以卖小商品摊位为主,价格大多不贵,人流量明显不及南湖,多数摊位空空荡荡。“我这里卖的东西都不贵,每样只能赚几块钱。主要问题是现在人流量很不固定,年轻人基本不来这里了,生意实在难做。”售卖家居用品的赵先生无奈地摇摇头,言语间流露出对现状的忧虑与无奈。而路过的市民张小姐直言:“我很少来丹凤街夜市,今天也只是路过,主要是因为这里缺乏特色,缺少规划,自然也就缺少氛围。”

位于太平北路的1912夜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曾经是南京夜晚最热闹的地方,这里围绕着餐饮、酒吧,形成独特的商业氛围,吸引了很多年轻人。记者发现,这里人流量很大,在手工艺品、首饰发卡等摊位前,时常有人驻足欣赏,但购买者寥寥。“看的人多,买的人少,可能是价格偏高,也或者是大家更喜欢线上购物了。”一位手工艺人陈师傅说。记者来到夜市的另一侧,却发现摊位空无一人,小拖车上落满了灰尘,似是荒废已久。一位经常光顾1912的顾客李小姐表示:“这里氛围很好,适合散步,但买东西的话,我还是更倾向于去其他地方。”

除了人流量外,高额的摊位费也是夜市摊主们无法避开的难题。在老门东,分布着不少手工首饰、木雕、服装以及糖画、剪纸、手绘等非遗摊点。“我们这里摊位费一个月要近万元,所以我给商品定价的时候就很为难,定高了没人买,定低了又回不了本。”一位做绒花首饰的老板告诉记者。“来老门东的游客很多,但实际购买的人很少,一个月9000元的摊位费对我来说是一个不小的压力。”售卖手工鸡血藤的施先生说。

疏导摊位不能完全起效,也导致路边摊在一些地区兴起,由此引发的管理矛盾也开始增多。8月16日,南京红花街道办事处通报物业公司将共享单车扔路中间阻止摆摊一事。经查,14日晚有500多家流动摊贩陆续冲入南部新城建设区域道路,占用机动车道、人行道等经营烧烤、套圈游戏、台球等,第三方物业公司相关人员劝阻无效后,利用路边停放的共享单车设置路障,街道城管巡查人员发现后阻止该行为,对当事人员进行批评教育,将自行车归位。目前,街道已约谈该物业公司,将按规定处罚物业公司和涉事人员。

城市治理与烟火气应“双向奔赴”

南湖夜市的繁荣为城市夜经济树立了典范,而丹凤街和1912夜市则面临着不同的挑战。如何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吸引人流,如何在艺术与商业之间找到平衡点,是这些夜市需要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为‘搞活夜市’,各地应加快打造差异化优势,因地制宜引导夜市向食、游、购、娱、体、展、演等差异化、综合性业态转变。”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所(区域现代化研究院)副研究员杨秋月表示,首先,可以丰富文化体验,引入小型博物馆、艺术展廊等,并定期举办各类街头演出,以此来吸引人流;其次,可以创建主题夜市,聚焦青年人喜爱的二次元、黑科技等兴趣垂类,打造不同主题的社群式夜市,吸引不同消费群体;再次,可以及时调整业态,根据季节、节日或特殊事件,灵活调整业态组合,满足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谋求人气的长期集聚。在此基础上,还应鼓励摊贩们自由创设,通过一些创业比赛或创意市集,选拔并支持有潜力的新业态,提供优惠政策或创业指导。夜市摊贩经营点的设置,应该不仅仅是围绕美食,还要考虑更加丰富的形态,让大家能够沉浸式感受城市温度与魅力。

流动摊点产生的原因在于其门槛低、成本低、回报高、需求旺盛等。在管理上,相关部门通过数字城管、信访投诉等渠道,梳理出全市无证流动摊贩多发点位,持续开展专项治理。同时,将一些严重影响城市形象、食品安全隐患问题适度曝光,让公众真正了解无证流动摊贩违法经营的危害。

“其实,城市管理与烟火气并非零和博弈,完全可以实现双赢或平衡。比如,针对‘摊位费太高’的问题,应做好调研和评估,根据摊主的经营成本和市场情况,考虑类型、位置、营业时间等因素,实行差异化的收费标准。再如,针对‘疏导政策不完善’的问题,应制定明确的疏导政策和规划,科学划定经营地点,对于需要疏导的摊位,提供一定的过渡期或补偿措施。”杨秋月表示,最为关键的还是要形成畅通的协调机制,即要建立管理者与摊主之间的定期沟通机制,主动听取摊主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相关政策,如了解实际需求,为摊主们提供税收减免、小额贷款、创业培训等政策支持;完善相关规章,明确摊贩的权益和责任,保障他们的合法经营;设置鼓励举措,对遵规守纪、爱护市容的摊主,给予一定的奖励或补贴等,以此来谋求“小微主体赚钱、管理部门赚赞、消费群体赚体验”的多赢局面,促进和繁荣城市烟火气。

江苏经济报记者 金 彩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