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闪电上市别有意味,中国股市将诞生全球最大市值公司?

富士康闪电上市别有意味,中国股市将诞生全球最大市值公司?
2018年03月09日 19:33 智谷趋势

◎智谷趋势(ID:zgtrend) |  薛定谔的韭菜

中国股市不缺奇迹。最新的奇迹是由富士康创下的。

36天。这是富士康上市从上报招股书到获得核准的用时。这样的速度,简直羡煞旁人,即便是当初有证监会发文加持的IPO扶贫政策,也望尘莫及。

3月8日,富士康毫无悬念地通过了发审会的审核。连这个日子似乎都经过精心设计,因为只有3月8日当天提审,富士康才满足成立满36个月的IPO的规定,这天衣无缝的时间配合,令其掌门郭台铭又一次成为舆论的热点。

但是股市异动可不止富士康这一波,李彦宏、丁磊等大佬在近期两会上也吸引了大量媒体的关注。

在近日全国两会上,百度、搜狗、网易等互联网企业的掌舵人纷纷表示,如果有机会和条件成熟,愿意回归A股上市。

今年能听到海外“游子”的声音颇为意外,因为在一年多前,证监会对中概股回归的态度是“深入分析其影响”,严厉的监管姿态给境外上市公司的回归之路顿生迷雾。

但突然间,国内监管机构高层对科技企业展现极为浓厚的兴趣,推出各项大礼包期盼高科技公司留在A股,富士康顺势成为第一个品尝“头啖汤”的受益者。

未上市的要争取留在A股,在海外上市的企业也希望其归回。据财新报道,证监会计划通过CDR的形式让BATJ等8家高科技企业回归A股,并一一走访相关公司。

出于市场条件和制度的限制,国内两大交易所和港交所都与不少“独角兽”失之交臂,突然醒悟的守羊人开始修补破洞。虽然未知数仍有很多,但如果这场资源争夺战真的打响,全球大公司的座次可能出现洗牌,A股的市场格局又会变成另一番格局。

01

一年多前,国家管理层对境外上市的中国企业还持比较严苛的态度,但近期对“独角兽”企业的关爱,就像初恋一样猝不及防。

针对因360回归借壳而引起的“炒壳热”,2016年5月,证监会在新闻例会上表示,对于此类通过ipo或借壳重组的“海归”有较大特殊性,应该对其可能引起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

监管态度一出,立马把国内壳股吓到一大片,多只“360借壳概念股”跌停,上证指数跌近3%,创业板指更是重挫4.27%。海外市场的中概股,如当当网、陌陌、欢聚时代也跌超20%。

然后,就没有然后了。

直到今年初,国内两大交易所高层突然表态要拥抱“新经济”,支持新一代BAT企业的成长,港交所也在密锣紧鼓进行上市机制改革,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港股上市,以弥补当年错失阿里巴巴IPO的遗憾。2月26日,新华社更是发文《中国资本市场的“BATJ”梦该圆了》,明确写到要通过多种形式,培育出资本市场自己的“BATJ”。

这轮行动并不只是在嘴皮子上,监管机构也拿出“两大礼包”,用实际行动争取高科技公司驻扎A股。

礼包一:CDR

正确分割应该是C-DR,C是中国China,DR是存托凭证,在美国就是A-DR,阿里巴巴、百度、京东在美股都是以ADR的形式上市。

具体操作是,公司将要上市的股票寄存给银行,再由银行发行存托凭证,这些凭证可以上市交易,可以分红。这些凭证按照约定的比例可以换成股票,如阿里的1份DR可以换1股,百度可以换0.1股,京东可以换2股。

据财新报道,证监会已经选出第一批入围CDR的企业名单,其中包括BATJ、携程、微博、网易、舜宇光学等8家公司,雷军掌舵的小米则可能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有意思的是,早在央行2015年年报中,就已经提及向外国企业推出CDR,吸引外资企业来A股融资。虽然此后该政策鲜有提及,但2017年初国务院再次发布通知,表示支持外资企业在A股融资,同年11月,财政部再次放宽外资投资金融业的比例限制,可见国家层面十分支持外资进入。若本次能借助CDR顺利留住“独角兽”,下一步棋不排除就是更多的外资企业借助CDR到A股融资。当然,这是后话。

礼包二:“超超超光速IPO通道”

据多家媒体介绍,证监会2月底对部分券商做出指导,对生物科技、云计算、人工智能、高端制造四大行业的企业开通IPO快速通道,符合要求的公司两三个月就能完成审核流程,电子产品代工厂巨头富士康,就成为喝头啖汤的企业。

从2月1日上报招股书申报稿,到3月8日通过发审会审核,富士康前后仅耗费36天,这速度的确让不少排队企业羡慕不已。

一个多月这是什么概念?数据显示,2016年成功IPO上市的企业平均耗时约2.2年。到2017年,审核速度明显加快,但平均也需要200余天,药石科技排队194天通过审核在当时已堪称“光速”,如今富士康排队时间仅36天,估计是“超超超光速IPO”才能形容。

02

受特别待遇的富士康肯定引来不少还在IPO排队企业的羡慕嫉妒恨,但是对于A股市场而言,的确需要更多补充更多带高科技属性的优质公司,拓展资金的去处。国内并不缺资金,只是缺少好归属。

房产和股票是资金的主要去处,虽有观点认为钱不去炒房也不一定去炒股,但从现实情况看,楼市和股市的确存在跷跷板关系。

2016年国庆期间,国内19个大中小城市相继发布楼市调控政策,希望通过行政指令控制过快上涨的房价。虽然出台的是楼市的政策,但股票市场对此却反应剧烈。节后,上证综指稳步上涨,仅1个多月便拿下此前大半年都攻不破的3100点,并逐步逼近3300点。

狂躁的资金需要寻找盈利的好归宿,但A股里优秀的上市公司数量并不多,这也造成过去一年“漂亮50”和“要命3000”的严重分化,资金都往行业成熟的,业绩表现良好且现金流漂亮的公司集中。

在这过程中,虽然优质蓝筹股的估值得到提升,但也带来一个很尴尬的问题:代表人家股市(港股、美股)的上市公司都是高科技企业,如港交所第一高价股腾讯,或者问鼎全球市值的苹果公司,和稳坐高价股阵列的亚马逊、谷歌等。但是能代表A股的都是高度成熟的传统行业,如第一高价股贵州茅台,或有“宇宙行”之称工商银行等大国企。

纵观一个全球第二大的经济体,却只有传统产业作为股市的代表,着实让人尴尬。

03

国家层面的深情呼唤,在外游子肯定期盼归来。这不光是“肥水不流外人田”,对于企业自身而言,回来A股能实实在在提升自身估值,给企业融资带来便利。如早年借壳回归的分众传媒和巨人网络,其公司市值均增长3至4倍,360回归后市值更是由650多亿暴涨近4000亿,增长6倍有余。

账面上看着夸张,但市值并不等同于估值,A股究竟比海外股市估值高多少?下面我们用最常见的估值指标市盈率(PE),来对比一下A股跟海外市场的估值差异。

数据来源:wind

虽然用市盈率来衡量估值水平较为粗糙,但我们仍通过两种统计形式,即12个月滚动市盈率(TTM)和去年每股盈利的静态市盈率(LYR)尽量细致地呈现出来。从数据可以明显看出,无论是哪种计算方式,A股的整体估值水平较港股、美股都高出2倍到4倍。

如果说其他海外市场有外国公司在,这样的统计不够科学,那我们再把海外市场的红筹股、中概股拿出来与A股对比,公司都是国内的公司,只是上市的地域不同,看两者多少差异。

数据来源:wind

通过上表可以明显看出,A股的估值比其他海外市场高出3倍至20倍不等。仅仅是上市区域的不同,就能造成最少两三倍的估值差异,自然哪家企业都更愿意回归A股。而事实上,不仅上述成功回A的公司,包括陌陌、聚美优品、人人网、盛大游戏等知名互联网企业也在早年开始私有化进程,甚至明确表示要回归A股。

此时不妨打开脑洞想一下,如果BATJ真的回来A股,那会是怎样一个场景?

我们来简单算一笔账。wind统计显示,目前阿里巴巴美股总市值约3万亿元,腾讯港股市值约3.37万亿元,如果回A股后按最低估值翻2倍计算,阿里巴巴市值将达到6万亿,腾讯市值约6.74万亿。

这是什么概念?目前亚马逊市值为4.72万亿,苹果公司5.68万亿,谷歌4.84万亿,微软4.55万亿。

那就意味着,阿里和腾讯两家巨头将一举超越苹果,登顶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

这可吓坏了我这棵小韭菜,尽管阿里和腾讯近年来飞速发展,但是有没有一下子超越这么多科技业巨头的底气,真的要问一问两位大佬才清楚。

04

脑洞打太开了,还是要回来想一些现实的问题。

如果海外上市的科技公司在政策支持下回归,或者未上市的企业成功留在A股融资,按照惯例会被资金爆炒,特别是自带话题的BATJ等公司。目前但凡跟这些企业有合作的事件都会被追捧,此现象无论在港股或A股均屡试不爽,如去年9月宣布与腾讯开展合作的中金公司,股价次日暴涨20%。

当炒作主体是话题本身,资金的疯狂程度更难以想象。但是在疯狂过后,总会有人意识到价值的悖论,如A股的“茅台魔咒”,每当其他股票股价超过茅台时,便引发投资者对其投资价值的质疑。同理,如果回归的阿里和腾讯真的成为全球市值最大的公司,自然会有投资者将其与苹果、亚马逊等巨头对比,但从营业收入规模看,跟每年营收接近万亿的国际巨头相比,阿里和腾讯还有很大的努力空间。

意识到悖论的存在,市场这只无形之手必定对其进行修复,而这个修复过程就是对疯狂上涨后的报复性下跌,继而引起高科技行业,甚至市场整体股票的估值下移,直至泡沫挤压完毕。

当大多数人都为“独角兽”加入A股而振臂高呼之时,市场最终的结果有可能出人意表。但是从目前而言,无论是在海外上市的独角兽回归,或培育A股自己的独角兽,都有诸多不确定性。

一方面,这场“独角兽”争夺战已经形成买方市场格局,企业作为买方有选择市场的主动权,并不怕融不到钱;另一方面,尽管A股为此量身定做政策,但与海外成熟资本市场对比,A股的市场环境和政策监管都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不管是自己养的,还是从其他地方拉回来的,在海外走得风生水起的“独角兽”们,回来是否会水土不服?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