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座大山”变“三驾马车”,跑得动吗?

“三座大山”变“三驾马车”,跑得动吗?
2018年07月20日 22:03 智谷趋势

◎作者 | 凯风

◎来源 | 房屋屋(its-home) 已获授权

西谚有云,人生在世,唯税收和死亡无法避免。同理,养老、教育、医疗也是人生避无可避之事。

近日,有媒体撰文认为,养老、教育、医疗,有望成为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

这段话从逻辑上并无问题,正因为避无可避,所以才大有空间。正如过去二十年房地产一骑绝尘,无非也是抓住了住房消费和刚需购房的痛点。

然而,回到现实,几乎在所有国家,养老、教育、医疗都属于准公共福利范畴,需要国家、社会与个体共同兜底,因此才有养老金、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险的制度设计。

如果无视其公共属性,一味大谈特谈商业前景和拉动内需的空间,显然是本末倒置。

更关键的是,养老背后是老龄化日益严峻的现实,教育背后是普遍存在的抢跑焦虑,医疗背后是大病致贫的惨淡现实。

要想让它们成为拉动内需的三驾马车,谈何容易?

01

养老,“未富先老”是危机而非机遇

前段时间,江西宜春市一名老年大学学员在人社局官网建议:鼓励市民主动申请放弃领取养老金。舆论一片哗然。

紧接着,东北重镇辽宁印发《辽宁省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率先提出探索对生育二孩的家庭给予更多奖励政策,同时提出“支持老年人才自主创业”。

“放弃养老金”的建议的确无脑,“支持老年人自主创业”的建议也颇具黑色幽默,但它们的联袂出现,恰恰说明老龄化已经带来迫在眉睫的现实压力。

我国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

2017年,全国人口中60周岁及以上人口24090万人,占总人口的17.3%,其中65周岁及以上人口15831万人,占总人口的11.4%。

这意味着全国有六分之一的人口属于老龄人口,养老压力可见一斑。老龄化危机,已经到来。

随着老龄化危机一起到来的,是养老金危机。

人社部发布的数据显示:

2016年,全国有13个地区养老保险基金累计结余的可支付月数已不足1年,7个省份在2016年出现当期收不抵支,而黑龙江省的累计结余已为负数,赤字232亿元。

这种背景下,养老固然能带来前所未有的商机,也能带来巨大的内需拉动力,但与其负面效应相比,这点利好,简直不值一提。

在上世纪90年代,日本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这与其楼市崩盘的节奏不谋而合。

如果说养老能成为拉动内需的一架马车,那日本就不会存在“失去的二十年”了。

02

教育,无处不在的全民焦虑

近日,教育部门发文,要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防止幼儿教育小学化。

就在今年2月,教育部等四部委联合开展专项行动,治理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超纲教超前学、强化应试、组织中小学生等级考试竞赛”等行为。

既要整治培训班,又要整治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部门从头忙到尾,不仅培训班没有销声匿迹,甚至还得不到家长的理解。

幼儿园抢跑与中小学培训热的盛行,对于教育产业是显而易见的利好。国人向来重视教育,如今又叠加教育焦虑,教育产业的前景可以想象。

数据显示,中小学阶段学生的校外培训总体参与率为48.3%,参与校外培训的学生平均支出约为5616元,平摊的生均支出为2697元。根据各层级在校生的规模估计,全国校外培训行业总体规模达到4900多亿元。

与此同时,虽然“租购同权”被提上日程,北京等地还准备试行“多校划片”,但学位房的热度依旧不减。

究其根本,教育焦虑之下,人人无可逃避。仅靠行政指令的一刀切禁止,反而适得其反。

诚然,教育会成长为一个庞大的新兴产业,教育培训市场也会造就无数上市公司,通过教育的确也能大幅度拉动内需,但由教育焦虑而得来的内需,未必是好事。

不可否认,这些年来,公共教育投入大幅增长,政府对于教育的重视前所未有。但教育资源总量的增加,并不能解决优质教育失衡的老问题。

在培训班热之外,幼儿园入学难、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公共教育不均衡的问题长期存在,由此带来的学位房高热难下等问题依旧突出……

一切交由市场化,一切诉诸产业化?

显然不行。教育是公共事业中的公共事业,公共教育作为兜底,必须保障公平与均衡,私立教育只能作为补充,满足差异化需要。如果反客为主,那么,无论城乡之间,还是富裕家庭与普通家庭之间的教育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03

医疗,大病致贫的社会之痛

近日,《我不是药神》热播,抗癌药价格之痛,成为整个社会关注的焦点,甚至引来高层的关注。

然而,与电影中将目光聚焦于药商的道德血液不同的是,现实的医疗问题更加复杂,从关税到中间商再到医保制度,每一处都急需改革。

如果将视野从抗癌药放大到整个医疗体系,不难发现,大病致贫是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

2016年的数据显示,在我国7000多万贫困人口中,因病致贫的占到近3000万,比例接近四成。

普通家庭如此,中产也是如此。一个中产家庭,一场大病就能被打回原形,这样的中产,如何成为社会结构的稳定器?

从现实而言,必须承认,随着中产社会的到来,消费升级成为大势所趋,中产群体对健康的关注更是无以复加,所以,医疗和大健康产业必将拥有巨大的商业前景。

但是,医疗背后首先是公共责任,其次才是市场机遇。

医保制度覆盖率如何,看病难看病贵现象能否改善,大病致贫之痛能否疏解,这些问题不解决,医疗产业如何成为内需的强大拉动力?

04

房价挤压和贫富差距

与养老、教育、医疗天然存在的短板相比,房价挤压和贫富差距带来的问题更加严峻。

房价既有拉动效应,也有财富效应,更有挤压效应。

房地产的繁荣,固然能拉动家电等领域的消费,也能以房价上涨制造的货币幻觉让人感到自己财富爆棚,但更大的效应还是挤压式的:当6个钱包付首付成为常态,多年积蓄被房子一次抽干,每个月还面临着动辄数千到数万的贷款,消费如何能振兴起来?

数据显示,2018年5月,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只有8.5%,创下自2003年5月以来的15年新低。6月虽然反弹到9.0%,但与过去相比,仍然处于低位。这充分说明,人们已经没钱消费了。

至于贫富差距,带来的问题更加严峻。衡量贫富差距的是基尼系数,这一系数本已处于下降渠道,但从2015年起再度上扬。

就消费而言,高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者。高收入者的增加,固然能带来奢侈品消费的扩张,但于日常消费而言,却不如低收入者的潜力大,这在养老、教育、医疗上更为明显。因此,贫富差距过大,反而不利于扩大内需。

所以,在投资和出口两架马车逐渐失速之时,试图通过提振内需的方式刺激消费这架马车,方向是毋庸置疑的。但要让养老、教育、医疗来作为消费的引擎和驱动力,显然过于一厢情愿。

小马拉不动大车,步履蹒跚的老马更是拉不起三驾马车。养老教育医疗,恐怕谁也挑不起房地产的担子!

割韭菜?不存在的!扫码关注牛叫兽读财,回复股票名字,查询个股的港资持仓情况,能让你比99%的人先跑路,相当厉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