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共成长丨阡陌同行,留下大小脚印一串串——三位到村任职选调生和师傅的故事

师徒共成长丨阡陌同行,留下大小脚印一串串——三位到村任职选调生和师傅的故事
2024年05月14日 17:05 新华日报

五一假期,闽西南地区阴雨连绵。福建省龙岩市新罗区小池镇培斜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吴军君天天吃住在村里,值班应对连续阴雨可能带来的突发情况,同时完善5月10日提交的海峡两岸青年研学基地申报材料。

华锦先(右)和吴军君看村庄规划材料。 刘芳琪 摄
华锦先(左)带着吴军君查看中草药基地。刘芳琪 摄

“吴军君相当于村‘两委’的办公室主任,协助我做事得心应手,村里有些工作是他一手操办的。”培斜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华锦先是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劳动模范,他很满意这位助手。在这近两年的时间里,吴军君独立办成了一些事情。去年,他参加竹制品创新创业大赛获得优秀奖,参加乡村文旅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省级二等奖,从内容收集、制作、参赛、路演都是他一个人独立完成,最后还给村里带来了15000元的奖金。对书记的评价,吴军君很谦虚:“不是我特别能干,而是培斜村能做的事情也比较多,华书记放手让我去锻炼,做得多了就顺手了。”

培斜村是全国文明村,村里一二三产业都有不错的发展。刚到村里时,吴军君给华锦先的第一印象是性格内向,说话声音小。担任村书记近30年的华锦先培养年轻人有丰富的经验,第一次和吴军君谈话,他说得很直白:“在培斜村工作很辛苦,只要你肯干,各种工作机会都有。”

到村工作没多久,华锦先就把村史馆讲解的工作交给了吴军君,而吴军君遇到的第一次挑战是为区纪委系统干部讲解村史馆内容。党的二十大会议结束后,区纪委系统50多个党员干部到培斜村听华锦先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虽然吴军君花了不少工夫背台词,也曾讲解过几回,但一下子面对这么多人讲解,他还是有点紧张,讲解时出现了忘词。不过,每当有点停顿时,身旁的华锦先都会及时把话接过去圆场。“你讲得很详细,很认真。”讲解结束后,华锦先点了一个大大的赞,他鼓励吴军君:“多讲解能够帮助你大方地面对客人。”有了这次经历,吴军君更有了信心。

除了讲解外,华锦先有意识地让吴军君多与外界接触,有机会就让他与政府部门沟通对接。去年,华锦先荣获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称号,而申报过程中到8个部门沟通、协调、审核都由吴军君完成。同样在去年,完成创建闽台乡建乡创样板村的总结材料,从写脚本、对接摄影团队、全程沟通跟拍,前后10来天,华锦先全都交给吴军君。吴军君不辱使命,帮助村里顺利地完成了项目验收。

在村工作时遇到好老师,让吴军君成了多面手。在村里,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南江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卢永煌也遇到了两位好老师。

湖坑镇党委书记温永招在乡镇工作了24年,有着丰富的农村工作经验,第一次拉家常,他建议卢永煌“常喝墨水、常流汗水、常喝苦水”。去年底,温永招在南江村走访时,听说村党支部书记江道明养了18年的鹅自然死亡了。江道明养鹅是为了帮助治理垃圾杂草重生的河道,鹅见证了南江村从“脏乱差”蝶变成全国文明村的过程。温永招给卢永煌出了一道题:写一篇南江村鹅的故事。“我花了3天时间把文章写出来了,”卢永煌说,“文章只有1300多字,但通过与江书记、村民交流,我了解了更多村里的发展故事,更加理解了江书记当初为什么放弃经营良好的企业回村做当家人的初衷。”

江道明(左)带着卢永煌查看村内环境。 曾祎琳 摄

这些年,江道明已经带出了好几位大学生“徒弟”,他对卢永煌的培养也很上心。刚到村里报到没多久,遇上台风天气,需对易发生地质灾害区域的村民进行临时转移。江道明先把卢永煌介绍给村民后,就先让他去做说服工作。然而,村民一句“你怎么知道我们这里就会发生灾害”就把卢永煌的嘴堵住了。看着有些尴尬的徒弟,江道明挺身而上,告诉村民村里详细的安置办法,最终说服村民按时临时转移。事后,江道明对卢永煌说,做村民思想工作,不能光动嘴,更要换位思考,帮助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这个经历让卢永煌深受启发,只要有机会,总是跟着江道明后面,想多学点本领,同时,他发挥自己的长处为村里做事。今年2月,村里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讨论乡村振兴项目,卢永煌通过企业微信进行了全程直播。4月15日晚上,卢永煌推出了“政务零距离”直播,介绍了今年“三支一扶”招聘政策,参与评论的村民比平时增加了4倍多,第二天就有村民上门咨询怎么报考。这让卢永煌信心倍增,他准备把“政务零距离”做成系列直播。这两件事也让江道明和村民对他刮目相看,如今,村民亲切地称他为“阿煌”。

与吴军君和卢永煌不同,上南村党总支书记助理陈泽慧有一位年轻的师傅,她的“老师”上南村党总支书记阮琳玲只比自己大4岁。

阮琳玲(右)陈泽慧“师徒”年龄相差不大,共同话题多。 谢美富 摄

永定区湖雷镇上南村是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保留着多个红色革命旧址。去年7月,正是上南村建设红色美丽村庄的关键时期,陈泽慧还没来得及熟悉村里情况,就跟着村干部入户宣传政策。不过,第一次她就被问得哑口无言。陈泽慧跟着阮琳玲来到一户村民家中,主人热情地招呼两人坐下喝茶。陈泽慧拿出村庄规划图时,主人脸色沉了下来,问:“老房子拆了地还是我的吗?不能重建怎么办?”这些问题都是陈泽慧没有想到的,尴尬得涨红了脸。阮琳玲见状,接过话茬,讲解了老房子拆后审批建房的流程和政策,说服主人同意拆除危旧房。

事后,阮琳玲给陈泽慧“复盘”:“做好农村工作,首先要对政策了然于心,这样才能解答村民的疑惑;其次,如果一上来就说‘正事’,引起了村民的反感,应先拉拉家常,在聊家长里短中将政策告诉他们。”后来,看到陈泽慧面对大声说话的村民往往手足无措,阮琳玲又教了她一招:不管对方说什么,声音有多大,你先别说话,把他们的诉求记下来,等他们说完了,再根据法律、政策对症下药。陈泽慧发觉,这些招数还真管用。

师徒二人年龄相仿,共同话题比较多。在阮琳玲眼里,陈泽慧性格腼腆,却能吃苦。去年9月,村里的“万源楼”、“初心楼”展陈改造提升完成,陈泽慧主动提出来当讲解员。那段时间,每天坚持到“万源楼”“初心楼”练习,反复研读讲解稿、练习仪态礼仪、录制视频复盘。功夫不负有心人,一次次的练习和讲解,陈泽慧不仅能熟练讲解,而且性格也变得大方活泼起来。去年底,上南村的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旧址成功获评福建古田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陈泽慧的贡献不小。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