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好好的孩子养着养着就抑郁了?

为什么好好的孩子养着养着就抑郁了?
2022年11月18日 11:20 爱动脑的石头

青春期抑郁症在全世界范围内是一个十分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我国青少年抑郁检出率随年级增长呈上升趋势。

但由于青少年抑郁时表现出来的情绪不稳定、沟通障碍、家长对抑郁症的了解、对精神疾病的忌讳等等原因,导致抑郁往往很难被识别出来。

同时,病耻感、不好意思看病

低就诊率原因之一。大多数未接受抑郁症规范治疗的青少年患者在成年后往往有残留症状或者某一方面的社会功能损害。

抑郁症属于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常伴随焦虑发生。临床表现为“三低”——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动力不足,且持续至少2周以上。据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报告:抑郁症的最坏后果是可能导致自杀行为,这是目前15-29岁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我国2020年心理健康蓝皮书《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显示:24.6%的青少年抑郁,其中重度抑郁的比例为7.4%,且抑郁随着年级的升高而升高,一成多高中生重度抑郁。

受疫情影响,广大青少年学生无法开学,尤其是初三、高三等毕业班学生,原本因中考、高考而产生的焦虑情绪因无法上学而更加严重。

居家学习过程中因焦虑和自制力差而无法集中精力学习,进一步加重了紧张、焦虑情绪,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会影响青少年学生的情绪和身体状态。

青少年面临的不仅是一场与病毒斗争的疫情阻击战,也是一场与不良心理情绪斗争的心理防御战。

另外,数据还显示,18至34岁青年是成人中最焦虑群体。

青少年正是一生学习和成长的关键时期,因此关注青少年抑郁症非常重要!作为父母,能及时和准确地识别孩子的情绪状态、当孩子面临情绪困扰时可以及时自助和求助专业人员,了解青少年抑郁症方面的知识是不可或缺的。

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症?

作为家长,如何观察孩子的情绪?如何识别青少年抑郁症呢?

首先要说明的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抑郁情绪”、“抑郁心境”跟医学心理学诊断上的“抑郁症”还是有很大的不同。青少年时期是情绪非常丰富的时期,也是情绪不稳定、容易波动的时期。青少年成长过程中,出现“抑郁”“忧虑”“伤心”等情绪是很常见的,也是正常的。但通常这些情绪都不会持续很久,不会带来行为和功能显著和持久的改变,也几乎不会导致自杀行为的产生。

所以家长要着重观察孩子是短期、一过性的抑郁情绪?还是较长时期的改变?

如果发现孩子出现:情绪低落(可能表现为悲伤、不高兴、爱发脾气)或者兴趣下降、快感缺失,每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如此,且持续时长超过了两周的时间。那么家长就需要格外注意,孩子有患抑郁症的可能性,因为这两项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这两点可以是青少年自己的报告,也可以来自家长、老师等他人的观察)。这时候,家长需要给与孩子更多的关心,并且进行更深入的观察和了解,必要时及时求助就医。

在上述核心症状之外,如果青少年还伴随着以下状况中的一种或多种,那么建议家长应该及时寻求精神科医生或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01

与之前的行为有所不同

经常觉得厌倦和无聊,对之前感兴趣的事情丧失兴趣;对他人的行为更加敏感、产生极大的反应;忽然开始从事高风险的行为,例如抽烟、酗酒、自伤、离家出走等。

02

社会功能出现退化

不去学校,考试分数大幅度降低;学习效率变低,注意力不能集中,需要花比以往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完成功课;放弃以前建立的友谊和社交活动,退回到自己的房间或者转向网络世界等。

03

身体机能出现退化

几乎每天都失眠或者睡眠过多;体重或食欲的显著增加或减少;几乎每天都疲劳或精力不足等。

04

出现无意义感或不恰当的内疚感

觉得自己是个没有价值的人;将事情糟糕的结果过多归责于自己等。

05

出现自杀的念头

觉得自己死了可能会更好;反复出现自杀的想法甚至有具体的自杀计划。

家长应如何看待青少年抑郁症?

如果孩子有患抑郁症的风险或者已经确诊抑郁症,家长该如何正确看待这种疾病呢?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误区,希望家长能够避免。

1

抑郁症不是病,就是太懒、矫情或者心理脆弱,没必要看医生。

抑郁症是一种会影响情绪、行为以及身体健康的一种真实的疾病。抑郁症存在基因或其他生理因素的影响,但同时也要知道,相关的生活经验也促使了其发生。心理疾病并不会因为忽视其存在而有所改善。所幸的是,抑郁症并非是不可治愈的,在主动寻求治疗或干预的前提下,其治愈率高达80%左右。

2

哪有这么多得抑郁症的,更何况你还是个孩子。

抑郁症比癌症、糖尿病加起来还要普遍。有证据显示,我国儿童青少年抑郁症发病率在5%左右。因此,不要认为抑郁症不会在孩子身上发生。

3

得了抑郁症没事,又死不了人。

在15-24岁的年龄范围内,自杀是第三大致死原因;在5-14岁年龄范围内,自杀是第五大致死原因。抑郁症常常和自杀联系到一起,因为严重的抑郁情绪会导致产生生命无意义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患抑郁症的人就一定会自杀。尽管如此,早期的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仍然毋庸置疑。在这里,要意识到“谈论自杀的人通常不会付诸行动”这样的观点是错误的。有些时候,自杀的谈论不只是转瞬即逝的思绪,也有可能是认真严肃的思考。所以,不要无视那些有自杀想法或行为暗示的话,一旦孩子论及这些,一定要慎重对待,有必要的话要求助于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员。

4

孩子得了抑郁症,这辈子算是毁了。

抑郁症是可以治愈的,即便还没有治愈,患者也可以带着抑郁症生活下去。许多患抑郁症的人,他们都可能在学习、工作、或社会上富有成果,例如美国总统林肯、《哈利波特》系列小说作家J.K.罗琳、英国首相丘吉尔、英国维珍品牌创始人理查德·布兰森、因主演《星球大战》《夺宝奇兵》等著名电影而闻名的电影演员哈里森·福特等,他们都是最好的证明。

5

天天都活蹦乱跳的,怎么可能是抑郁症。

并不是得了抑郁症就一定会表现得内向、孤独。像之前所提及的那样,儿童经常会试图掩饰其抑郁症状。所以,即便孩子在学校或外界环境下,可以呈现出一个快乐、善于社交、无烦恼的个体印象,也并不意味着他们在内心没有和负面想法苦苦挣扎。

6

孩子抑郁症我们却什么都不知道,作为家长太不称职了。

并非所有父母都能很容易察觉到孩子是否有抑郁症状。没有察觉,并不一定代表就是父母的错误,或者说父母就是失败的教育者。大多数有着抑郁症状的孩子通常都会隐藏他们的真实想法和感受。

7

我作为家长,孩子得了抑郁症,感觉真的帮不上什么忙啊。

如果您的孩子拒绝接受心理治疗或服药,您仍然有可以做的事情。比如,找到专业的心理健康专家来学习作为家长该如何帮助自己的孩子。

8

抗抑郁药有副作用,千万不要吃。

大众可能会对抗抑郁药存在一些误解,比如会成瘾、会改变人格、会终身服药等等。真实情况是,服用抗抑郁药并不会导致成瘾。另外,抗抑郁药只是会将儿童青少年的情绪调整至一个相对正常、可控的范围,并不涉及人格。至于服药问题上,大多数儿童青少年在积极配合治疗、遵循医嘱服药的情况下,在停药后如果能够回归至一个较为良好的社会适应状况,则无需继续服药。尤其要注意的是,服药的时长和剂量需要严格遵循医嘱,家长或青少年不可擅自减药或停药,以免造成病情恶化或反弹。临床治愈通常需要一年以上时间才能实现,在症状消失后仍然有需要服药的巩固期。

预防青少年抑郁症有哪些措施

平时要多给孩子一些鼓励,如果他做错了事,也要温柔地指出,不要一上来就训斥责骂。如果发现了孩子的不足,就和他一起去纠正,这样才能使他更加优秀。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家长要给予鼓励和关怀,家长的安慰、鼓励和必要的协助,能够让孩子不感到孤单、无助。

如果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遭遇负面事件,作为家长要及时发现其情绪的变化并进行疏导,减少负面事件对青少年心理的消极影响。

家长要尽量为孩子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即使是单亲家长不能将自己的婚姻不幸迁怒于孩子,应多给孩子一些关爱,让他知道自己是被爱着的。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人,而非父母的附属品,家长不应该过分干预他们的生活,要把握适当的尺度。让孩子们自由发展,别把家长的期待强加在他们身上。

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多花些时间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往,以朋友的身份和孩子谈谈心,了解他都经历了什么事,并适当地给孩子提供意见与建议,让孩子有心理归属感。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条件已经发生了变化,家长的教育方式也要发生变化。孩子能否自信、健康、茁壮成长,取决于家长的一言一行和对孩子是否真正关心。正如李玫瑾教授所言:“家庭抚养不只是物质上的,更是心灵上的抚养。”只有在温馨和善的家庭环境里,孩子才能体会到温暖,才能体会到关爱。在将来,孩子才能拥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支撑着他丰满的灵魂,不畏风雨,充满信心地前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