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递交IPO招股书,6年坎坷上市路终现曙光?

海底捞递交IPO招股书,6年坎坷上市路终现曙光?
2018年05月18日 14:28 野马财经

2018年5月17日,海底捞递交港股IPO招股书。颇有意思的是,就在1个月前,海底捞还曾否认过相关计划。

而野马财经注意到,其实早在2012年,海底捞就曾披露过上市辅导计划,但之后一直没有动静。其竞争对手呷哺呷哺反而后来居上,在4年前便已敲钟。

那么这次,海底捞能够顺利走完自己的上市之路嘛?

提起“海底捞”三字,几乎所有人都会想起它逆天的服务态度,多样的桌游,免费的美甲、贴心的玩偶、丰富的抽奖……

如此特点也为其建立了超高的口碑与十足的人气,进而带来了丰厚的回报。根据招股书,海底捞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06.37亿元,同比增长36%,是第二名的两倍,稳居国内餐饮行业第一;11.94亿元的净利润同样也令对手难以望其项背。

只不过,与良好的经营状况相比,海底捞的资本运作之路却并非十分顺利。

6年漫漫上市路

时间回到6年前,2012年,海底捞的大本营四川简阳市政府官方网站公布了一份海底捞上市辅导计划(如今已不见),一度引起不小的关注。

然而,仿佛投石入湖一般,短暂的涟漪过后,迟迟没有了下文。

自此之后,几乎每年都会传出一波海底捞上市的消息,最终结果也是年年都要辟一波谣。颇有意思的是,甚至就在今年四月,市场上再度出现海底捞有意在香港IPO,拟融资6-7亿美元的消息时,公司还曾出面澄清。

直到2018年5月17日,靴子终于落地,海底捞港股IPO招股书正式公布。

整整六年时间,方才取得实质性进展,这背后自然有着海底捞自身的考量,却也反映出餐饮企业IPO本来就困难重重的行业现象。

广州市饮食商会会长姚学正曾公开表示,这与餐饮行业的特质紧密相关。他阐述道,餐饮行业透明度不高,销售额营业额等弹性很大,没有有效的机制来进行监控。

与此同时,餐饮业为劳动密集型行业,员工流动性极高,海底捞10%的流失率已经堪称行业奇迹,基于这一状况,在劳资关系、税务监管方面,存在诸多难题。

因此,包括顺峰、净雅食品、嘉和一品等多家大型餐饮企业都曾试图冲击上市,但都在2014年相继撤回IPO申请。甚至当年如日中天的俏江南,上市之路也是屡战屡败,从A股到H股,最终被欧洲最大的私募股权基金CVC收购。而细数A股,餐饮概念股,更是只有全聚德(002186.SZ)、金陵饭店(601007.SH)只手可数的几家。

曲线资本布局

海底捞自身的IPO推进并不迅速,不过其并没有选择苦等。

2016年7月13日,颐海国际(1579.HK)在港交所成功上市。值得注意的是,这家公司可谓海底捞的影子。从股权结构来看,该公司从海底捞集团拆分而来,海底捞创始人张勇、舒萍夫妇持有颐海国际47.76%股权;经营层面而言,颐海国际为海底捞独家底料供应商,其营业收入的一半以上都来自海底捞。

在海底捞IPO的消息公布后,5月18日,颐海国际股价开盘一度冲高上涨10%。

除此之外,2017年4月挂牌新三板的优鼎优(871375.OC)也与海底捞关系密切。

优鼎优是“U鼎冒菜”的运营主体,公司目前实际控制人张硕轶是张勇的弟弟,张勇本人则通过简阳市静远投资持有股份。除此之外,海底捞联合创始人施永宏等核心人物亦为公司股份且担任重要职务,优鼎优可谓海底捞内部孵化的成功案例。

不过,虽然有着海底捞的加持,卖冒菜的优鼎优日子并不轻松。其2017年营业收入达到1.08亿元,但归属净利润只有22.47万元,2016年更是一度亏损306万元。

回到海底捞上来,如果此次IPO成功,这意味着张勇家族旗下将有着两家港股上市公司与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如此资本版图在国内餐饮界可谓豪华,充沛的融资能力将能够为之提供更加充裕的资金,增加竞争实力,拉开与对手的差距。

盛世下的危机

无论从口碑、经营数据还是资本布局来看,海底捞在国内餐饮界领先优势明显,但一片光明的前途之下,问题同样存在。

首先是消费者最为敏感的食品安全问题。

2017年8月,《法制晚报》曾经公布过一段海底捞后厨“老鼠横行,簸箕在洗碗池飘荡”的视频,曝光之后,市场一片哗然。

不仅于此,2017年4月,在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局的检查中,海底捞被发现存在粗加工间存放草花饰品,冰箱内生熟食未分开存放,冻库标签标识不清等问题;此番招股书中也披露,2018年2月,公司在新加坡的一家餐厅因徒手处理食物及销售不洁食品合计被暂停营业两周。

更加重要的是,野马财经注意到,海底捞自身对食品安全的确有着严格的检查制度,早在2016年8月,还曾公布了自查若干门店的食品卫生问题。有小米椒长毛变质的、有碗碟不干净的、还有食品放在地上的......

很显然,一年多的时间过去了,问题依然存在,并且“旧病不除,又添新伤”

虽然凭借着得当的公关处理、良好的口碑积累以及诚恳的认错态度,沸沸扬扬的“老鼠门”事件并未给海底捞带来太大影响,只是消费者的信任毕竟是有限的。

当然,食品安全算是行业的通病,而海底捞需要面对的另一个问题则是竞争者的追赶。例如同为火锅连锁企业的呷哺呷哺(0520.HK)。

与海底捞漫长的上市路不同,早在2014年,呷哺呷哺就已敲响了港交所的钟声,顺利完成了资本市场的华丽转身。

获得资本支持的呷哺呷哺,在火锅市场的扩张同样迅速,上市三年,营业收入从2013年的18.9亿迅速增长至2017年的36.64亿元,实现翻倍式增长。与此同时,海底捞2017年新开餐厅98间,呷哺呷哺新开餐厅155间,是前者的1.5倍。虽然由于经营模式、品牌效益、企业管理的方式方法不同,海底捞有着更高的客单价、翻座率与盈利水平,但这些优势并不能使之高枕无忧。毕竟小肥羊、俏江南的例子并不遥远。

中投顾问酒店餐饮行业研究员严明航在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也曾分析,海底捞上市将面临三大风险。“其一,季节性风险,火锅一般冬季为旺季,夏季为淡季;其二,食品安全风险,食品安全是餐饮业普遍面临的重要风险;其三,潜在竞争对手,虽然海底捞目前在火锅市场的市场占有率较高,但是不排除出现新的进入者瓜分海底捞市场份额。”

兜兜转转六年时间,一直“被上市”,一直“有IPO打算,在等合适时机”的海底捞终于踏出了关键性一步,至于这家“人类已经无法阻挡”的公司未来能走多远,欢迎在文末留下您的观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