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 大豆振兴计划: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思考 | 大豆振兴计划: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2019年06月20日 16:30 中国财经报官博

我国是世界大豆的原产地,大豆种植历史达上千年。大豆及其制品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系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

一个时期以来,受国际市场冲击,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双双下跌,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情况堪忧。如何逐步提高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从而有效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为全社会高度关切的话题。

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需要从调整财政补贴政策、创新驱动调整种植结构和因地制宜扩大种植面积3个方面精准发力,综合施策。

在本世纪初,受国际市场冲击,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萎靡不振,几乎跌入谷底。当时,1斤国产大豆的价格只有0.78元。2002年,财政部、原农业部等有关方面组成联合调查组,赴东北大豆主产区开展了专题调研,并向国家提出实施“大豆良种补贴计划”(即大豆振兴计划)的政策建议。中央财政于2002年安排1亿元大豆良种补贴专项资金,在黑龙江、吉林、辽宁3省选择1000万亩大豆种植面积开展财政补贴试点。按照试点方案,国家对种植大豆采用优良品种的农民,每亩补贴10元钱。

在2003年1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中央决定,自2003年起,国家继续实施大豆良种补贴政策,并将补贴范围扩大到内蒙古自治区。

之后,中央及地方财政先后推出多项奖补措施,在各地陆续启动实施了包括大豆等良种补贴政策。2016年5月,财政部、原农业部印发了《关于全面开展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

记者在基层采访时发现,上述补贴政策在基层取得了积极成效,但在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偏差甚至扭曲现象。因此,建议国家有关方面对农业支持保护补贴政策的实施情况、效果进行一次全方位摸底排查,对恶意骗补行为依法依规惩处。同时,对各项涉农补贴政策的实施范围、实施对象据实进行动态调整,规范管理。一是在大豆育种方面立足国情,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推广“双高”(高油、高蛋白)等具有苗头性的高产优质品种,加快生物技术在育种上的应用,着力提升大豆良种繁育能力,释放大豆良种的增产潜能。二是在大豆种植方面立足民情,通过完善财政奖补机制,充分调动农民的种植积极性。

为解决国产大豆生产供给矛盾,自2015年起,国家决定调整农作物种植结构,即在逐步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的基础上,扩大大豆及其他杂粮种植面积。然而受技术落后、管理不规范及市场波动等因素的影响,一些人对改种大豆心存疑虑,担心收不抵支。在山东德州某种粮大县,一位种植业合作社的理事长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的合作社经营上千亩土地,实行小麦、玉米轮作,机械化作业,一年两茬,每亩每年的种植收益基本维持在400元左右。现在,上级要求调整种植结构,而合作社没有现成的大豆种植机械设备,只能重新雇佣大量的人力物力,收支相抵,改种大豆确实很不合算。在中原某地,一位农场主对记者表示,上级调整种植结构的政策方向是明确的,但要有具体的支持措施。比如,在现行条件下,国家应适时出台一些对种豆企业(合作社、农场)及个人的奖补办法,研发一批适合各地实际的种植、管理、收割等方面的机械设备,提高作业能力,通过政策支持和科技进步措施调动各地群众种植大豆的积极性,让豆农规避风险且有利可图。

国家有关方面负责人表示,国家将采取政策、科技、投入等综合措施振兴国产大豆,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单产水平,改善产品品质,延伸产业链条,努力增加大豆有效供给。农业农村部前不久发布的《大豆振兴计划实施方案》提出,今年,我国将扩大东北、黄淮海和西南地区大豆种植面积,全国大豆种植面积增加1000万亩,力争到2020年将扩大到1.4亿亩,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35公斤,大豆自给水平提高1个百分点;到2022年,大豆种植面积达到1.5亿亩,全国大豆平均亩产达到140公斤,逐步缩小与其他世界大豆主产国的单产差距。

提高大豆单产水平和品质是提高农民种植收益,调动农民种植大豆积极性的根本举措。据估算,我国每年种植的玉米面积达6亿多亩,如果全国三分之一的玉米地实行粮豆套种,每亩地多产250斤大豆,全国每年大豆产量就会增加2500万吨。一个时期以来,这种植模式在吉林公主岭等地普及,效果良好。各地可以加快推广这种套种模式,促进大豆种植面积和单产水平提高,进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来源:《中国财经报》2019年6月20日三版 记者/李存才 原题:《国人的饭碗如何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关于实施大豆振兴计划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思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