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君宏观:海外机构眼中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

国君宏观:海外机构眼中2022年的中国经济与政策
2022年01月03日 14:55 格隆汇APP

本文来自格隆汇专栏:国君宏观董琦,作者: 国君宏观董琦团队

导读

多数机构认为中国经济在2022年温和降温,上半年企稳。2021年碳中和的限产及财政的保守给2022年留下空间。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碳中和与共同富裕是重大主题。

摘要

1、我们集中对15家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政策2022年的展望进行汇总,以期让投资者及时观察外资对中国的预期。

2、关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短期下行后将会企稳。

1)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整体都不悲观,多数预估经济增长在5%以上(彭博的一致预期为5.2%,略低于国内5.3%的预期),高盛给出4.8%的增长水平,JP摩根预估为4.7%,属于偏低的预估。

2)经济增长动能方面,外资对消费和出口的预期高于国内,但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偏弱,主要是房地产拖累。具体而言,外资普遍关注到中国对房地产市场风险处置,对房地产投资的增速预期偏弱(瑞银和摩根大通分别预期为-5%和-5.2%,国内多数为2%及以上),是经济拖累项,但是都不认为中国房地产市场会出现系统性风险,个别机构认为可能会调整5年期LPR利率以对冲房地产下行压力。基建和消费普遍预期将会有所回升,消费预期在6.4-6.5%,略高于国内6.2%,基建在4%左右基本持平国内。制造业投资随着盈利增速的下滑,2022年将减速到6-8%,低于国内10%左右的预期。

3)海外机构普遍关注中国的低碳绿色发展,认为中国当前进入了新发展阶段,更加注重经济发展的质量,在这一发展模式下,对未来中国经济增长都较为乐观,安联投资认为在2029年前中国就将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3、关于通胀:CPI与PPI的剪刀差收窄是一致预期,程度分歧较大。

后续CPI回升和PPI回落的走势是一致的预期,但是CPI回升的幅度和PPI回落的程度分歧较大,特别是PPI的回落程度。CPI普遍预期在2-3%,而PPI高的预估将维持在5-6%的水平,高于国内4%左右的预期。总体看,对中国的通胀水平,机构并没有产生较大的焦虑。

4、关于政策:政策空间和政策定力并存。

普遍认为中国在2021年的政策是相对谨慎的,因此预留有较大的政策空间。但是也认识到中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思路的转变,多数机构认为中国还是将保持一定的政策定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普遍认为信贷脉冲将转正,财政和货币政策较2021年友好。碳中和政策适度纠偏但将逐步成为长效机制,难有放松。边境防疫政策预期保持较紧格局。

5、关于汇率:宽幅震荡亦或升值,贬值预期较弱。

主要考虑到中国的经济机构的转型升级,风险得到进一步处置,形成了较强的基本面基础。此外,贸易盈余和对中国的资本流入也为人民币提供了升值的动力。多数机构对人民币持有中性偏乐观的预期。

6、关于主题:共同富裕和碳中和。

共同富裕和碳中和是海外机构高度重视的长期主题,将深刻影响未来中国十年乃至几十年的发展。对于共同富裕的认识比较理性,认为互联网及游戏、民办教育短期受损,消费板块中长期受益。而碳中和政策尽管带来一些行业的成本上升和产能受限,但是对新能源产业链长期利好。

正文

我们将15家海外机构对中国经济政策2022年的展望进行汇总,以期让投资者及时观察外资对中国的预期。通过与国内投资者的预期进行对比,我们发现外资对消费和出口的预期普遍高于国内,但固定资产投资预期偏弱,主要是房地产拖累,同时整体增长预期较国内偏弱约0.1个百分点,预期的走弱主要从2021年10月开始,出现了一波快速的下滑。

1.  高盛——增长预估偏低,依旧看好中国资产吸引力

高盛预测2022年实际GDP将增长4.8%,预计2022-2025年平均年增长率仅为4.5%,明显低于市场共识。

1.1  投资

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将下降,房地产投资同比将转为负数,传统基础设施投资不太可能大幅反弹,制造业投资保持稳健,“新基础设施”和“绿色资本支出”拉动有限。

(1)房地产:中国发生房地产金融危机的几率很低,但同时中国房地产市场也正处于放缓期。由于未来几十年对住房的基本需求将不断减少,同时政策层正在采取行动,以降低房地产行业的杠杆率,并规避未来无序调整的风险。房地产行业与实体经济有许多联系,在估算房地产对经济的拖累有多大时,需要考虑房地产对建筑业、金融服务业、土地财政、消费等方面的影响。高盛估计,房地产对GDP增长的贡献可能从2019年的+1个百分点转变为2022-2025年的-1个百分点。这也是高盛对中国未来几年增长预测低于市场预期的关键原因。

(2)“新基础设施”和“绿色资本支出”:是未来几年强劲增长的领域,但目前它们的规模太小,无法填补房地产投资放缓留下的空白。

(3)基建:小幅反弹,因为2022年财政刺激力度加大,但不太可能大幅反弹,因为决策者仍在更广泛的去杠杆和去风险工作中控制地方政府的影子借贷和隐性债务。传统基建未来几年可能不会有太大的上升空间,但“新基建投资项目”将加快,特别是绿色资本支出将显着加速。

1.2  消费

家庭消费持续,但缓慢复苏。服务消费表现不佳的情况可能会持续,但商品和服务消费之间的差距将有所缩小

(1)“清零”防疫政策:由于北京冬奥会和二十大召开,预计中国政府将继续“清零”的防疫政策,2022年依然有疫情反复的风险,交通和娱乐活动受到限制,拖累家庭消费

(2)房地产行业低迷:可能通过财富效应、信心渠道和迁入相关支出对家庭消费产生负面影响。此外,部分城市可能在2022年开始房产税试点,这可能会降低房主的可用现金流,这对消费比财富变化更重要。

(3)有利因素:2021年由于“缺芯”使得汽车生产和销售显著放缓,2022年可能会缓解并支持家庭消费。

1.3  出口

出口可能在2022年进一步增长,但速度不如2021年。虽然2022 年更广泛的全球重新开放带来的经济和收入增长将带动中国出口,但由于海外财政补贴减少以及从商品消费转向服务消费,中国出口仍将会减缓。2022年上半年出口价格可能会继续支持名义商品出口。

1.4  通胀

随着猪肉价格的回升,以及上游产品价格向下游传导,CPI通胀将从0.7%反弹至2.7%。同时预计PPI在较高的基础上从7.5%下降到4.5%,因为2021年基数较高(尤其是下半年)以及钢铁和煤炭价格下跌。

1.5  政策

中国经济正在进入一个新的体制,决策者接受短期内增长放缓,以实现长期可持续和更具韧性的经济。2022年政策层在推动结构性改革和稳增长之间,可能会向后者倾斜,2022年政策将“不那么紧,但不那么松”。

(1)货币政策:2022年广义信贷增速10.5%,政策利率将保持稳定。信贷供给是楼市软着陆的关键,因此2022年保持信贷增长稳定是必要的。包括7天OMO逆回购利率和 1 年期 MLF 等政策利率将保持不变。2022 年央行可能会继续依赖结构性货币政策,例如中小企业和农村发展再贷款计划以及绿色融资的新贷款工具,而不是影响更广泛的利率政策来支持经济。

(2)财政政策:2022年财政政策较2021年边际放松。预算内财政赤字将保持在 3.2%,地方政府专项债额度从2021年的 3.65万亿提高到2022年的4.0万亿,以抵消土地销售疲软带来的不利因素,支持基础设施投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债券发行净发行量占 GDP 的比重将基本保持不变。总体而言,广义财政赤字从11%扩大至12%。

(3)产业政策:房地产去杠杆化和去碳化等许多政策举措的大方向不会改变。

1.6  汇率

2022年人民币升值速度放缓,美元兑人民币 3/6/12 个月的预测为 6.35/6.30/6.20。美国等主要发达经济体货币政策正常化表明中国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利差缩小,同时出口放缓将减少贸易顺差,这些将导致外汇流入压力放缓。但另一方面,随着全球资产管理公司继续分散其投资组合,中美减免关税的可能以及更多外国投资者购买人民币债券仍将支撑人民币汇率。

2.  摩根士丹利——经济增长预期5.5%,有降低5年期LPR预期

预计 GDP 将在 2022 年加速至 5.5%,恢复到其潜在增长率。在政策放松和绿色经济推动下,基础设施和制造业投资的增强应该会抵消房地产投资的进一步放缓。私人消费增长也可能小幅改善,尽管在“零疫情”战略下仍低于疫情前的趋势。出口增长可能放缓但仍保持强劲。

2.1  投资

(1)房地产:预计房地产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将在2022年放缓至2%。对房地产投资放缓可控的预期取决于政策宽松是否会稳定市场预期,从而稳定住房销售。虽然近期持续的销售下滑最初是由 7 月份收紧抵押贷款配额引发的,但下行风险是购房者对未来房价和政策(例如房产税)的预期可能会发生转变。这可能意味着即使释放更多抵押贷款配额,销售也会持续疲软。如果是这种情况,预计政策制定者将进一步放宽特定城市的销售限制,甚至通过降低5年 LPR来降低抵押贷款利率。

(2)基建:在绿色投资和国家重点项目加速推进的推动下,预计 2022 年基建投资增速将反弹至 4%。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要求在年底或2022年初加快建设活动,支持“十四五”规划中的重点项目。在资金方面,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额度的扩大(2022 年为 4 万亿人民币,而2021年为3.65万亿人民币)和央行新推出的绿色融资工具应能缓解地方政府土地收入的小幅下降。

(3)制造业投资:由于产能利用率提高和绿色设备升级的滞后影响,预计2022年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6.5%。首先,2020年下半年至2021年的高产能利用率意味着现有资本存量贬值更快,这将引发进一步的设备更换或升级。其次,制造业投资需求也可能来自设备升级以提高能源效率。

2.2  消费

实际私人消费增长可能会从 2020-21 年的平均 4.2% 加速至 2022 年的 5.5%,但仍低于疫情前 6.5% 的增速。强劲的外需、政策支持基建和工业复苏的溢出效应(就业的增加和工资的增长),是消费增长的关键。服务业的复苏仍可能受到“清零”防疫政策的限制。

2.3  出口

在全球投资好转和需求补充的背景下,2022 年中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实际增长率将放缓至 5.5%。虽然随着发达市场重新开放,居家消费需求可能会减弱,但全球资本支出周期上升,尤其是强劲的补货需求可能会维持中国的出口实力,但随着其他地方的供应链进一步复苏,其在全球贸易中的份额可能会下降。

2.4  通胀

(1)PPI 近期将保持高位:由于能源密集型行业的针对性措施,包括 1) 在冬季持续电力短缺的情况下可能进行电力配给;2 ) 电价上调。因此,PPI 同比应该会在 21 年第 4 季度和 22 年第 1 季度稳定保持在约 13.5% 和约 12%,然后在基数效应下第二季度放缓至约 9% ,2022年下半年为 5-6%。

(2)CPI:预计2022年整体 CPI 将回升至1.6%。关键驱动因素将是核心 CPI 的健康再通胀,从 PPI 到 CPI 的价格传导可能会保持温和,同时由于母猪存量增长已在 2021 年第二季度达到顶峰,猪肉价格带来的通缩拖累可能会逐渐缓解,这往往会转化为猪肉 CPI 有所改善,但滞后6个月。

2.5  政策:在稳增长和防风险中,将更偏向前者。

(1)财政政策:更积极的财政宽松,预计预算赤字率为3.2%,同时将地方专项债额度提高至4万亿,以促进基础设施建设,并从 2021 年到 2022 年转移部分超额财政储备,以支持企业减税和促进消费的措施。预计广义财政赤字率为10.7%。

(2)货币政策:更宽松的货币政策,企业信贷增长可能会在 2021 年第 4 季度至 2022 年温和反弹,基础设施和制造业的贷款增加,抵消了开发商融资的持续疲软。在抵押贷款放松和消费需求逐步改善的背景下,家庭债务增长在 2021 年急剧减速后,2022年也可能企稳。宏观杠杆将在 2022 年企稳,预计在 2022-23 年稳定在 282-283%,其中2022年上半年可能达到286%,这主要得益于提前发行的政府债券。

2.6  汇率

人民币强势将持续,预计美元兑人民币可能会在 2022 年底前保持稳定在 6.4,关键支持仍将是强劲的经常账户盈余,2022 年可能会小幅下降 30 个基点至 GDP 的 1.5%,但仍显着高于 2018-19 年疫情前 0.4% 的水平。与部分市场担忧中国经济增长疲软和美联储更加鹰派可能引发货币贬值的担忧相比,大摩认为人民币贬值压力已经在结构上下降,这主要得益于2016年以来政策性供给侧改革和金融清理,过剩产能明显降低,杠杆趋稳,宏观稳定风险降低。

3.  瑞银——出口仍然强劲,房地产对地方政府影响大

随着驱动力的变化,增长将放缓。由于房地产的低迷削弱了投资且动态清零政策对消费复苏的抑制,预计中国的GDP增长将从2021年的7.6%放缓到2022年的5.4%。全球经济复苏放缓及供应链中断的改善会使得出口增长略降,从27%降到仍然强劲的10%。

消费复苏取决于疫情政策和劳动力市场的复苏。随着疫情相关政策的放松,国内消费预计将从2022年第二季度开始更强劲地复苏,但劳动力市场复苏放缓和高额的预防性储蓄可能阻碍消费。长期来看,政策可以帮助消费复苏。

房地产低迷将持续,商品房的疲软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旧城改造和租赁建设所缓解,对地方政府影响大于银行。自2021年中期以来,房地产销售萎缩了12.5%,新开工率下降了17.4%,房地产投资从5月的10%/年放缓到9月的-3.5%/年,房地产的低迷是基本面减弱、后疫情反弹消退、政策收紧以及恒大债务问题综合作用的结果。在假设2022年初房地产和宏观政策适度放松的情况下,预计房地产销售和新开工房产将下降10%,房地产投资将下降5%,商品房的疲软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旧城改造和租赁建设所缓解。预计2022年会有一些政策放松,但“禁止投机”的立场仍不会改变,意味着没有大规模的房地产或信贷刺激措施。房地产的低迷将严重削弱地方政府财政,但对银行部门的影响可控,对消费的影响适中。

基建投资反弹。鉴于强劲的增长复苏和商品价格飙升,政府可能采取了比预算更紧的财政政策。因此,前三季度的基建投资仅年同比增长1.5%。展望未来,随着房地产投资的下降、疫情政策对消费复苏的制约以及出口预期的放缓,我们预计政府将放松财政政策,预计2022年整体基础设施投资增长将回升至4%。

制造业资本支出放缓。在过去的一年里,制造业的资本支出受到收入和利润增长激增的推动已经强劲复苏(第一季度至第三季度,年均15%)。展望未来,房地产低迷,出口增长放缓以及高投入成本会拖累企业需求和利润率,导致制造业投资增长放缓。但随着在国内建立供应链的需求不断增大,一些制造业的资本支出会受到支持,加上政府对技术升级、绿色发展和去碳化的重视,实际投资增长将趋于上升,但随着价格的稳定,名义固定投资可能放缓。

能源短缺将消散。中央政府已推动增加煤炭生产和进口,并提高电价以帮助解决煤炭供应及电力短缺问题。预计2022年第一季度,随着能源需求的季节性低迷、房地产相关需求的放缓以及新的年度能源效率目标的开始,电力短缺问题将基本消散。能源供应限制的减少会促进工业生产恢复。

CPI通胀率将反弹至2%,而PPI将在2022年降至2-2.5%。2022年,随着供应的进一步恢复,重工业产品的需求会因房地产建设的放缓而减弱,预计原材料价格将趋于稳定,PPI通胀率将在2022年大幅减速至2-2.5%。鉴于下游制造业的激烈竞争和消费复苏不太强劲,PPI向CPI的传导仍然不大。猪肉价格可能在9/10月触底,并在第四季度适度反弹,在2022年基本维稳。因此,预计CPI通胀率将在第四季度走高,2021年平均CPI为0.9%,2022年将反弹到2%。

人民币将保持稳定并将在更大范围内交易。2021年,人民币对美元保持相对稳定,但对CFETS货币篮子升值。2022年,美元对主要市场货币的疲软、中国可观的贸易顺差以及持续的资本流入,都对人民币起支撑作用。然而,中国增长势头减弱、在岸和离岸利差预期收窄以及对外债的支付可能会在2022年给人民币带来贬值压力。因此综合来看,预计2022年和2023年美元兑人民币将在当前水平附近波动,年底在6.5左右。

放松的宏观政策和小型再杠杆化。随着2021年底和2022年初GDP增长的急剧放缓,我们预计政府将放松财政和货币政策以支持增长并防止房地产主导的硬着陆。预计到2021年底将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22年可能会更多,但预计不会下调政策利率。我们预计2022年预算赤字率将维持在3.1%左右,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仍为3.65万亿元。不同于2021年,我们预计2022年政府将明显加快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和资金拨付下达,尤其是在上半年。更重要的是,随着2022年地方政府土地出让收入减少,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融资的管控也需要小幅放松,从而为基建投资提供更多资金。政策也可能鼓励企业参与基建投资。

中国与全球经济融合度仍加强,供应链稳定性和安全性会继续加强。2021年,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和投资联系加强,尽管地缘政治紧张和脱钩压力依然存在。美国政府一直并可能继续对中国保持鹰派态度,限制中国进入先进技术和某些市场。因此我们认为,中国在未来几年在国内建立供应链的需求将增大,将强调供应链安全,加大市场开放、数字化和技术升级、绿色发展和共同繁荣,包括继续支持就业增长和私营部门,改善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网,以及逐步进行户口和税收改革。

去碳化将带来机遇和挑战。中国计划将非化石能源在总能源消费中的比例从2020年的16%提高到2025年的20%和2030年的25%,同时到2025年将能源强度降低13.5%,碳强度降低18%。中国的脱碳计划预计将在未来几十年内推动投资超过100万亿人民币,用于可再生能源和储存(如太阳能、风能、氢能)、低碳工业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和新材料)、新基础设施以及旧工业的升级和改造。然而,在控制和减少煤炭消费,以及控制钢铁、水泥和电解铝等能源密集型行业的产能方面,存在着重大挑战,尤其是在短期内。由于可再生能源和绿色科技的发展需要时间,限制现有的能源和碳密集型产业可能会导致短缺、制约经济增长和推高价格。减少一些传统产业也将可能导致失业、资产恶化和更多坏账。

2022年主要风险来自疫情不确定性以及房地产市场。预测风险主要来自与疫情相关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国内限制),以及房地产下滑的程度和政策支持的时间和规模。如果中国的动态清零政策持续时间较长,或者房地产下滑程度较深,2022年的GDP增长可能降至4%。由于宏观政策的调控,任何上升空间,无论是来自于更强的出口或更快地放松疫情政策,都将是有限的。

4.  J.P.摩根——高质量发展转型

政策框架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增长转变,经济转型加大政策制定难度。2021年前三个季度,中国的经济增长分别为5.1%、4.1%和3.3%,低于过去两年的年均增长,且可能在四季度进一步放缓。该放缓主要是由政策引起的,尽管政策的方向性变化已被充分预期,政策的紧缩范围、程度以及调整步伐未被预期到,21年上半年的财政、信贷紧缩以及对产业政策紧缩(如住房、脱碳、科技监管、教育)超出市场预期;21年下半年的宏观政策调整步伐(在7月初为应对下行压力而意外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渐进温和,未能稳定增长势头。这些发展反映了中国的政策框架从高增长向高质量增长的转变,以及政府推动经济转型的努力(从生产力低下的投资到生产力高的投资,从高环境成本的部门到绿色投资,从致富到效率与平等的平衡),而政策体制转变期间的过渡性痛苦被某些政策执行问题(如缺乏协调,运动式的过度政策传递)所放大。假设政府在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之间保持与21年下半年类似的分离,2022年的GDP增长预计将为4.7%。政策制定者的政策反应、住房市场、劳动力市场、信贷质量、中美关系等都是影响评估的风险因素。

经济放缓的主要因素为经济转型。近年来政府已不再强调增长目标的重要性,但增长对于在2035年实现“双GDP”目标仍然重要。2021年持续低于趋势的增长(以及21年第三季度的大幅萎缩)意味着需要大幅度的政策放松和明显的反弹来实现增长目标,然而从经济和政治的角度来看,刺激性的放松是不可取的。经济放缓主要是由于经济转型政策,包括住房紧缩、去碳化、科技监管和教育政策冲击。新制度政策的重点是质量增长,其中创新、绿色和共同繁荣是突出特征。面对下行压力,我们认为政府不会扭转产业政策,但可能会对政策进行微调。住房政策的微调将体现在避免尾部风险,底线是避免政策导致的住房市场崩溃。去碳化政策的微调将旨在避免过度的政策实施,并减轻能源供应和能源价格的暂时中断。我们认为支持绿色产业和限制高能耗产业的政策目标将保持不变。预计21年第三季度末电力短缺将得到缓解,其原因是能源需求减弱和电力供应回升以及经济结构正常化(从高能源强度到低能源强度)。

持续的结构转型意味着行业业绩分化的持续。政府支持的理想行业包括制造业升级、绿色投资和农村地区发展,而住房、基础设施和去碳化影响的行业将继续表现不佳。特别是,预计固定投资增长将从2021年的4.2%弱化到2022年的2.3%,其中制造业固定投资将继续表现出色(2022年为8.0%),房地产固定投资将是表现最差的(-5.2%),新型基建投资在两者之间(0.8%)。

宏观政策将持续中性,政策重点为执行。在整个2021年,政府在新经济领域推出了一系列监管改革,例如金融科技监管、反垄断规则、数据监管和数据隐私等。在2022年,我们预计政策重点将放在执行上。预计宏观政策将大致跟踪21年下半年的路径,即中性而非大幅放松政策。

财政阻力小得多,但不是财政刺激措施。2021年,预算内的财政赤字从2020年的8.51万亿元(包括3.76万亿赤字、3.7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1万亿新冠疫情专项债券)下调至2021年的7.22万亿元(包括3.57万亿的赤字和3.65万亿地方政府专项债券)。2022年转向财政刺激的可能性不大,虽然防范风险是政策的重点,但财政当局将努力保持政府债务的相对稳定。

货币政策:信贷脉冲由负转正。信贷紧缩部分与财政紧缩有关,也可归因于影子银行活动的持续紧缩、住房紧缩和信贷市场动荡。货币政策也随经济转型而改变,中国人民银行不愿意使用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降息来缓解金融状况,而是倾向于采取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即对理想的部门提供有针对性的信贷支持,由此预计2022年的货币条件是中性的,受国际通胀加息影响,中国降息概率较低,到2022年底信贷脉冲将恢复到1%左右。CPI通胀率在2021年保持低位(预测:平均0.9%)后,将在2022年转向更高(预测:平均2.1%)。

预计不会放宽动态清零政策和边境管制。中国为应对反复出现的小规模地方感染潮而采取的严格的公共卫生措施主要拖累了消费和服务的恢复,但对生产活动的影响相对有限。自20年第二季度以来,中国的出口份额明显增加:中国在2020年成为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接受国,在2021年进一步增加。此外,中国的服务贸易赤字(主要是旅游)从2019年的平均每季度653亿美元缩小到20年第四季度至21年第三季度的每季度276美元。放宽边境管制很可能无助于出口和外国直接投资,而是扩大服务贸易逆差。因此,虽然我们认为在国内方面有放松过度的公共卫生限制的空间,但边境管制在2022年可能会保持严格。

通货膨胀:CPI和PPI之间的差距缩小。PPI通胀率将放缓,CPI通胀率将温和回升。房地产和基础设施固定投资活动将保持疲软,这意味着对商品的需求疲软。去碳化对商品价格动态的影响也将随着政策的微调而缓解,预计PPI通胀势头将减弱,总体PPI通胀将稳步走低(我们预测2022年的平均PPI通胀为6.6%)。在CPI方面,猪肉价格下降的影响将逐渐消失,猪肉价格可能会从目前的低水平适度上升。全球油价可能在2022年走高,但我们认为由于高基数效应,通胀率会低很多。我们预计核心CPI通胀率将在2022年恢复到大流行前的范围(预测:平均2.1%)。

出口增长将降温。在2021年的前10个月,出口增长了32.3%,全年的出口增长可能会达到30%左右,前10个月的贸易顺差为5120亿美元,预计2021年中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将提高到GDP的2.0%,相比之下,2019年为0.7%,2020年为1.9%。预计出口增长将在2022年降温,因为世界其他地区的生产开始正常化,供应链的限制逐渐缓解。21年上半年中国在全球出口中的份额为15.2%,该份额在2022年可能会放缓到14-15%的范围,这意味着出口增长在2022年将放缓到个位数(预测:7%)。我们预计这将导致经常账户盈余小幅下降(预测:占GDP的1.7%)。

风险来自于房地产市场前景的不确定性、政策反应功能、劳动力市场状况、地方政府实体和中美关系。

5.  瑞银财富——经济二季度企稳

预计中国的经济疲软将在2022年的第二季度出现转机。2021年,中国监管重点的转变让市场措手不及,1月至10月,中国股市下跌了30%。"共同繁荣 "等政策措施在过去一年中被广泛提出或争论。新冠疫情导致了更高的退休和辞职率,中国的劳动适龄人口正在萎缩。房地产市场存在不确定性,中小型制造商存在成本压力。我们预计疲软的经济增长将持续到2022年的第一季度。认为许多负面因素现在已经被定价,监管路径应该很快变得更加清晰,净零碳转型将是未来十年最重要的投资趋势之一,中国的目标是到2030年将其非化石燃料在能源供应中的份额提高到25%。2022年,我们预计增长将从第二季度开始加速,因为中国政府在其 "共同繁荣 "的长期目标和支持增长的短期目标之间取得平衡。

新的政策、房地产市场、中美关系为主要风险。投资者在中国有三个政策风险。首先,新的政策,例如努力创建一个 "文明 "的互联网,可能会对股票市场的主要行业产生影响。第二,房地产等关键行业的监管变化可能会减缓经济发展。第三,中美关系可能意外地恶化。

6.  摩根资管——2022年一季度即企稳

2022年,国内需求和服务可以取代出口,为中国带来增长。经济增长将会在2022年第一季度趋于稳定。中国是第一个在2020年从疫情中复苏的经济体,但是政策的规范化、监管政策的改变、房地产市场不景气以及电力中断在2021年上半年放缓了经济复苏。我们认为伴随着适度的财政和货币刺激,中国的经济增长将会在2022年第一季度趋于稳定。

房地产市场条件可能继续改善,出口增长会放缓。中国面临着环境可持续发展,低人口增长率,技术自足和金融稳定的挑战,相关的政策也不断出台,包括去碳化、教育改革、房地产市场遏制、技术反垄断以及信贷控制。这些政策在长期会帮助中国重建经济模型并增加增长潜力。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平衡对政策制定者来说是一种挑战。2021年7月起,密集的监管行动和对房地产市场的抑制对国内投资和消费产生了影响,为稳定经济,适度的政策应该在2021年第四季度及2022年第一季度出台。展望2022年,国内房地产市场的信贷条件可能继续改善,以支持首次置业者和住房建设项目。同时,自2021年9月以来,政府融资已经回升,地方政府的投资可能会反弹。与2021年相比,中国的出口增长可能会放缓,因为东南亚地区的经济复苏会抢占一部分中国的出口份额。国内需求会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

政府会注重长期目标,而不是只依靠放松政策来防止硬着陆。经济增长的质量相比于经济增长更为重要,因此,2022年的GDP增长可能会下降到低于5%。中国的经济势头在2021年下半年放缓,但中国人民银行并不会通过降低贷款利率或存款准备金去刺激经济增长,相反,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或有针对性地调整产业政策来为金融市场提供充足的流动性,特别是当房地产开发商的金融和流动性压力恶化的时候。中国仍在经历政策变化和监管改革带来的经济放缓。这些基本条件不太可能在2022年发生巨大变化。此外,有些行业,如脱碳和进口替代,可以享受到政策的优惠。

绿色发展仍为重点。考虑到中国的人口规模和工业活动的规模,中国被列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中国的承诺是关键。在COP26会议之前,中国国务院发布了《2030年前碳排放峰值行动计划》,并重申了2025年的三大气候目标。1) 增加中国的非化石能源消费份额;2) 降低能源强度;3) 减少碳排放强度。展望未来,绿色基础设施支出或绿色债券发行会一定增加,激励私人资本和大型投资者将投资组合向气候友好型战略倾斜。而政府也可能与私人部门共同投资,以便使那些可能太过复杂的倡议能够在未来的发展中得到实现。中国人民银行最近推出了一个新的、有针对性的工具来支持去碳化。根据这一计划,全国性的金融机构将首先以贷款最优惠利率(LPR)左右的利率向目标部门提供贷款,例如,目前1年期的LPR是3.85%。然后,中国人民银行将提供资金支持,利率为1.75%,金额为合格贷款的60%。这符合中国有针对性的货币政策支持,以促进与绿色发展相关的经济结构调整。清洁能源、环境保护、能源效率和节约,以及碳减排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都有望得到政策支持。这可能为中国投资者创造新的机会,因为网络和房地产行业正在经历监管变化。同时,由于引入碳税和其他监管审查,化石燃料、重工业和交通可能面临成本上升。

7.  富达国际——共同富裕是重要主题,资产仍然有吸引力

面向实体经济,解决不平等问题。中国似乎决心转向面向实体经济的经济模式而不是对金融市场的任何下行做出反应,即减少债务、解决不平等问题。从长远来看,这将有助于市场并使投资者能够更准确地为资产定价。中国的政策立场可能会影响2022年的全球增长,共识预期可能会下调。

“三座大山”监管变化影响广泛。当前的能源危机将迫使各国政府权衡如何减轻绿色转型带来的波动。随着新增长模式的形成,中国正面临着自己的关键决策。当局必须决定是否、何时以及如何支持房地产行业。中国政府将采取果断措施,通过改革经济的几个部分(主要是房地产部门)来解决不平等问题,加剧了后疫情时期繁荣后的增长放缓。所谓的“三座大山”(医疗、教育和房地产)都将在2022年面临改革,深刻的监管变化的宏观成本将凸显出来。我们预计,如果中国政府继续坐视不理,对这些行业的负面影响将持续几个季度,然后见底,而鉴于这些影响对更广泛经济的影响滞后,对GDP的冲击将持续更长时间。然而,已经有初步迹象表明政策可能开始放松。这是否及以多快的速度支持房地产市场及经济增长,将对2022年中国和世界其他地区的经济增长产生巨大影响。

尽管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进行政策改革,但亚洲高收益债券依然具有吸引力。投资者或许需要为短期阵痛做好准备,但考虑到目前的估值水平,此类资产仍具吸引力。2022年,投资者还可以在主题投资中找到更多元化的投资机会,例如中国的消费和创新主题,以及需要应对气候危机的各个行业。气候因素对于资产配置的重要性在2021年有所提升。

8.  牛津经济研究院——如何稳增长将是关键

2022年中国经济面临的环境更加复杂,稳增长将是关键。内部环境方面,房地产行业下行及消费复苏缓慢将影响经济增长。外部环境方面,如何应对脱钩压力、继续开放国内市场并开拓海外市场仍然是待解之题。

为应对经济下行压力,预计政府将放宽宏观政策。货币政策方面,维护银行间市场流动性充裕,并继续放松信贷政策。财政政策放松,推动加快地方债的发行与使用,以及基建项目审批。预测中国实际基建投资继2021年下降后将于2022年回升。

展望2022年,三驾马车中,出口对经济的贡献将明显回落;社交距离限制措施将继续影响消费复苏;企业和基建投资增加或将带动整体实际投资小幅上升,抵消一部分房地产下行带来的影响。综合考虑上述因素,预测中国2022年GDP增长将为5.0%。

9.  罗素投资——经济严重放缓后企稳

中国有可能出现比预期更严重的经济放缓。2021年的信贷增长已经放缓,采购经理人指数(PMI)呈下降趋势。然而,货币和财政政策已经放宽,高级官员已经发出信号,更多的刺激措施即将出台。中国的政策方向和信贷趋势将是未来几个月的一个重要观察点。

我们预计在未来12个月内,中国的经济增长将是强劲的,这得益于锁国后消费者支出的跃升以及财政和货币政策的逐步放松。尽管疫苗接种率有很大提高,但鉴于中国政府的零容忍态度,新冠疫情仍存在风险。更严格的监管使主要消费技术公司的股票价格最近出现了大幅下跌。未来监管的路径仍然存在一些不确定性,特别是科技公司,因此我们预计投资者在未来几个月将对中国股票保持谨慎态度。房地产市场,特别是最近恒大的债务危机所强调的房地产开发商,仍然是我们密切关注的一个风险。

10.  东方汇理——经济温和降温,投资有挑战

中国的增长将降温,但不会脱轨。政府致力于将中国管理成为一个更加平衡和平等的社会,避免硬着陆,并遏制投资者在住房市场等过度负债领域的道德风险。在这种去杠杆化的过程中,财政和货币政策应该变得适度宽松。

2021年中国的消费者价格(CPI)受到控制,但生产者价格(PPI)受到挤压,给企业的利润带来了压力。中国陷入困境的房地产开发商(恒大)的案例表明,要避免过度杠杆成为系统性风险。因此,去杠杆化应该被看作是促进长期稳定的积极举措,尽管在短期内可能被证明是痛苦的。

随着中国经济增长放缓,2022年可能从2021年的峰值开始减速,随后在晚些时候经济企稳,经济活动开始回升,财政政策将有望进一步推动增长引擎重启。

在投资组合建设方面,2022年将比2021年带来更多的挑战。在盈利增长正常化、利润率压力不断加大的环境下,投资者不能指望股市2022年的回报率达到2021年的水平。政府债券的压力将继续存在,同时利率将开始上升。鉴于全球实际收益率处于低位,资产机构需要寻求获得实际收益的回报。

11.  安联投资——经济发展新阶段,2029年前成为第一大经济体

中国会继续运用经济实力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同时也会发挥“软”实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将中国的发展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第一阶段始于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第二阶段始于全球金融危机后中国在2010年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第三阶段是中国最新的一段转型过程。中国有望在2029年之前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

持续的经济成功是第三阶段的基石。中国需要在保障繁荣和增长的同时,遏制全球地缘政治紧张。同时增强高科技制造业实力,那些能够增强国家安全、促进数据、创新和科技进步的能力将会受到重视。第三阶段的另一项战略是坚持共同富裕,重新重视社会问题。整顿科技和教育行业,短期的经济放缓不会影响长期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中国在全球舞台崛起的下一个阶段将是经济实力和软实力并重。气候变化带来了国际合作契机。

与中国科技自主战略需要(半导体)、产业升级周期(加强使用机器人)相关的行业存在很多机会,与中国碳排放目标(新能源和电动汽车供应链)相关的股票也机不可失。鉴于投资者需要在更深层次驾驭中国市场,使用被动型工具在中国投资恐怕是不够的。

12.  艾摩——增长与政策的拉锯战

“维稳”是中国政府 2022 年的首要任务,这证实了一个广泛的政策宽松周期正在展开。转向“维稳”意味着那些自我施加的政策限制将被逆转。

1、信贷政策方面,中国央行最近一次降准,进一步证实了中国信贷周期已见底,中国央行在未来几个月内跟进降息的可能性很大。

2、在财政方面,2021年的财政拖累可能会转变为2022年的温和财政推动,基建支出将增加。

3、在住房方面,政治局会议摒弃了长期以来“住房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观点。这为地方政府采取更多宽松措施以稳定房地产活动开了绿灯。同时,政策制定者将继续致力于缓解开发商的信贷紧缩。

中国应对经济压力的宽松措施有一定的滞后性,预计中国的宏观数据将在2022年一季度进一步恶化,此后开始改善。但同时还有几个负面因素需要注意:

1、疫情仍然是对经济的持续威胁。中国的“清零”政策,只要出现小规模疫情,社会流动限制就会显着收紧,从而对特定行业造成损失。新变种的不断出现进一步加强了这项政策,并且不太可能很快取消。

2、一季度的冬奥会也将扰乱华北地区的商业活动。为保证空气质量,北京及周边地区部分重污染行业将在奥运会期间被迫关闭。更广泛的背景是中国的脱碳运动,这也对特定行业施加了持续的限制。

3、私营部门能否对政策宽松做出反应仍有待观察,因为最近增长疲软和过度紧张的货币环境已经损害了它们的资产负债表。

4、如果土地销售持续低迷,地方政府的财政可能会面临压力,因为在2021年的监管冲击之后,开发商可能会继续去杠杆和去风险。这减少了地方政府的主要财政收入来源,北京将不得不寻找新的方式为地方基建筹集资金,以帮助实现国家增长目标。

投资建议方面,再通胀仍将是中国股市的主要驱动力,中国股市的表现受中国信贷周期的驱动,中国信贷周期的萌芽会提振股价。总之,持有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并且艾摩也在做多中国A股。

13.  巴克莱——消费与投资复苏,疫情仍是最大风险

13.1  增长

随着房地产和出口两个主要驱动力的放缓,以及消费和投资的逐步复苏,2022年中国 GDP 增速将从上年的8%放缓至5.3%。在“清零”的防疫政策下,新的疫情冲击仍是增长的最大风险

13.2  消费

预计2022年社零增速将进一步放缓,同比增长6%,低于2019年的8% 和2021年预计的12-13%。长期来看,不断增长的中产阶级人口、不断提高的城市率(到2030年将达到70%)和工资增长将支持国内增长。

13.3  房地产

未来一年房地产行业的放缓可能会加剧,2022年第一季度房地产投资增速可能会将至-2%至-5%。由于房地产相关产业(包括建筑和房地产相关商品和服务)约占中国GDP的 30%,这种下降将不可避免地对中国的近期增长构成压力。

13.4  出口

预计随着国外疫苗接种和放宽封锁措施,与新冠病毒相关的出口将收缩,2022年出口增长将放缓至5%左右。

13.5  能源展望

即使政府放宽能源控制目标(能源消耗总量和降低能源强度),鉴于冬季较冷和冬奥会的空气质量要求,工业部门的能源配给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预计能源短缺将拖累2022年第一季度GDP 0.5%。为了抵消部分供应短缺,中国可能会在未来几个月扩大天然气进口,这可能会加剧全球天然气市场的供应问题。

13.6  货币政策

尽管经济活动面临下行压力,但预计中国央行至少在短期内将专注于通过中期借贷便利维持金融体系的流动性。同时预计通过这种方式进一步注入流动性的可能性比下调贷款基准利率或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更大。

14.  花旗——经济放缓,人民币走弱

中国经济的放缓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初,但预计此后会有所复苏。首先,在放松供给端约束后,电力紧缺已经有所缓解。其次,房地产销售的下滑可能会导致中国GDP 增长在 2021年四季度环比接近零,这是除疫情之外的三十年来的最低水平。但预计 2021 年底和 2022 年初将出现更果断和更广泛的宽松政策,这可能会支持2022年下半年经济增长的有意义的反弹。

预计人民币将在 2022 年走弱。政策层对强势的人民币表示担忧,并呼吁银行遏制投机头寸。同时中国经济增长放缓以及与美国货币政策差距的扩大也可能对货币构成压力。此外,2022年维持货币走强以应对大宗商品价格飙升的必要性也不再明显。不过,人民币走弱的幅度是可控的,因为正在进行的中美谈判应该会控制人民币贬值。

15.  惠誉——进一步宏观政策宽松将缓解经济放缓压力

中国经济增长将从 2021 年的 8.0% 放缓至 2022 年的 4.8%,原因是持续的房地产行业压力和与疫情相关的持续不确定性,随着政策支持的开始,增长势头应该会在 2022 年中期开始稳定。中国经济在2022年上半年将继续保持低迷,原因包括房地产销售和建筑进一步下滑、疫情冲击消费和基数效应,但工业和出口部门的韧性将为劳动力市场提供稳定性。同时,随着政策支持生效,投资和基建应该会在 2022 年初开始复苏,这将导致下半年的增长前景改善。

15.1  货币政策

在中国央行2021年12月将银行存款准备金率下调50个基点后,预计货币政策宽松将在 2022 年初推进,这将包括政策利率下调,同时信贷增长温和加速。在 2021 年小幅下降之后,宏观经济杠杆率将小幅上升。

15.2  财政政策

预计 2022 年广义财政赤字率为6.0%,远高于疫情前的水平,仅比 2021 年的7.0%小幅下降。基线预测意味着2022年广义政府债务将略微上升 3 个百分点,达到 GDP 的约58%。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