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师——巴菲特大师的“中年危机”后如何再度崛起?

致敬大师——巴菲特大师的“中年危机”后如何再度崛起?
2024年01月28日 15:20 益盟好股

特别声明:文中提示个股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操作须谨慎。证券咨询服务提供:益盟股份有限公司[代码91310000784261902Q],具有经营证券期货业务许可证。

市场还会低迷多久?

2024年会不会好?

2024年如果还不好怎么办?

很多投资者对此有疑问,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投资界,巴菲特是公认的殿堂级大师,但他的投资之路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也经历过大风大浪的洗礼。让我们回顾一下资本市场那段历史,看看大师是怎么应对那段危机的

从世界范围看,股票交易市场已经有超过400年的历史,中国股票交易所也已经有超过百年的历史,一个国家的兴衰周期和金融市场密切相关,而这400年内必然也经历着多个国家的多轮兴衰周期,我们试着从世界的投资历史中去找到一些对现今股市的启发。

从投资历史中,我们找到的历史股市阶段是上世纪70年代,美国的那轮大熊市:

·道琼斯指数十年涨幅为零;

·漂亮50”的崛起与“漂亮50”的破灭;

·遭遇石油危机下的大通胀;

·美联储疯狂加息,经济衰退,汽车产业下滑40%重创老百姓节衣缩食,消费支出收缩;

·熊市末期,股市无人问津

当时的道琼斯指数,10年涨幅为零,也有漂亮50的浮沉,外部的石油危机、加息引发的大通胀和衰退、主要支柱产业汽车产业遭重创等。汽车产业的重创连带影响了相关产业链上下游70多个一二级行业及其从业者的收入。区间对应的道琼斯指数走势图:

漂亮50的涨跌周期:

对应的漂亮50的崩盘阶段:

下图为1970-1975年的标普500指数走势与ROE:

我们通过当时的主流媒体态度看看当时的社会生态:

1974年美国各大主流媒体的头版标题都揭示了人们的这种惶恐:

  1. 《商业周刊》——“给自己壮胆”、“可怕的雪崩”;

  2. 《福布斯》——“为什么买股票?”、“从悲观到绝望”、“未知的水域”、“经济局势失控了吗?”;

  3. 《巴伦周刊》——“战战兢兢”;《财富》——“股市悲剧的典型”。

先是壮胆,再是未知,后是悲剧,最后“股票死了”。

如果我们再将时间拉长,会看到,当时股票市场的“剧震”,在历史看来只不过是一朵小小的浪花,对于历史涨幅来说波动可以说是微乎其微:

我们再回过头看看当时漂亮50股票的年盈利数据:

会看到,这批股票连续10年盈利增速接近或超过10%,平均年增速达到14.9%,但这批个股的估值(PE)在1972年达到41.1的最高点后便一路下行,到1980年下降为10.3%,这些数据说明了什么?说明1973年开始,尽管这批股票的业绩增速依然称得上“漂亮50”,但市场价格却连续7年在消化它当初的高估值以达到一个合理的水平:

在如此剧烈的波动期间,巴菲特大师经历了什么?我们能从中得到哪些借鉴呢?

在1972-1975年的这4年里,以市值计算,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分别为+8.1%、-2.5%、-48.7%、+2.5%,如果再对比1975年其+2.5%的收益和标普500指数的+37.2%,这样的投资经理还有什么期待呢?在媒体和第三者看来,45岁的巴菲特可以说遭遇到了严重的“中年危机”:

在1972年~1975年这4年里,以市值计算,巴菲特的投资业绩分别是+8.1%、-2.5%、-48.7%.+2.5%。也就是说,4年加起来,巴菲特和信任他的投资者们,累计赔了44.6%。在1975年,对于已经45岁的巴菲特来说,这样的投资事业绝对不算顺利

想象一下,今天我们有一位基金经理已经45岁了,他在过去4年里把投资者的钱亏掉了将近一半什么时候反弹不知道,我们会怎样看他?或者,有一对中年夫妻,其中一个人把家里的钱在4年里亏掉了将近一半,另一位还能不能坐得住?

更糟糕的是,在最籍淡的1974年和1975年,巴菲特的投资业绩不仅亏损惨重,而且远远跑输市场。

在1974年,巴菲特亏损48.7%,标普500指数 (包含股息,下同) 只下跌了26.4%。在1975年,巴菲特几乎赚了个寂寞,当年只上涨了2.5%,标普500指数却上涨了37.2%

(来自《巴菲特传》)

但巴菲特本人是如何思考和调整的呢?

对于华盛顿邮报的投资:

 华盛顿邮报是巴菲特的成名之作。这是家优质的公司,这家公司过去十年复合增长率11%,净资产收益率18%。

巴菲特收购华盛顿邮报时的市盈率是10.9倍,这是一个对巴菲特来说合理并不便宜的价格,他为高品质企业支付了溢价。

1973年,巴菲特以大约1亿美元的估值陆续买入公司10%的股份,从投资角度,巴菲特在以1亿美元市值(按平均买入价估算)买入后被套了2年左右时间。回顾这次投资,巴菲特说当时华尔街分析师几乎都知道公司值4亿美金,但是在公司市值跌倒1亿美元时,真正敢买入并持有的人少之又少。

①  三大主营业务:报纸、杂志、广播(分别占总收入的46%、43%、11%),其中报纸业务是公司立足之本。

②  华盛顿城市长期以来一直有3家报纸在竞争,其中一家刚刚倒闭,华盛顿邮报作为仅存的两家报纸之一,当时占据60%的成年读者份额,并且份额持续增长。

③  公司过去10年收入的年复合增速11%,利润复合增速10%,具备持续增长能力,且当时相对年轻的广播业务开始体现出17%的快速增长。

期间是如何操作的呢?买进联合出版公司:

尽管在1973年公司报告盈利增长了40%,但是它的股价还是一落千丈。股票的发行价格为每股10美元,但是几个月来股价跌破9美元、8美元和7.5美元的心理关口,此时公司的市盈率已经不足5倍了。

当一种股票跌幅达到25%以上时,这对于投资者而言可谓是一种严峻的考验,因为投资者往往会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是否准确。不过,巴菲特坚信自己在判断股市方面的能力绝对在别人之上。于是,1974年1月8日,他又大量买进了联合出版公司的股票,在当月11日和16日他又有增仓的大动作。在2月13日、14日、15日、19日、20日、21日和22日,他又多次在股市上大单吸筹。他这种增仓的动作延续了整整一年,就好似一个久旱逢甘霖的人生怕自己手中的水桶会错过空中飘落的每一滴雨。有107天巴菲特都在买进联合出版公司的股票,最低买价仅为每股5.5美元。

最终,巴菲特直到2013年才将华盛顿邮报出售,在这40年的时间里,华盛顿邮报的股价上涨超过100倍,1973-1974年的“中年危机”成为了其百倍投资过程中的一朵浪花。

《巴菲特致股东信》中讲到:

如果你不能承受股价下跌50%,那么你就不适合做股票投资。

显而易见,五年或十年之后,(伯克希尔)公司会远远比现在更值钱。我希望股票价格能紧跟经营业绩,而不是因为投机情绪高涨或低迷而大起大落。

我们当前的这一轮低迷什么时候结束?不知道,也许还要很久,也许就从明天。

在低迷中我们应该如何应对,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大师给了我们极具震撼力的示范。

在低迷中会有很多的悲观声音,绝望言论包围着我们,而你要坚持理性和冷静。

在历史的长河中,危机只是一朵浪花。

(文中所涉板块及个股仅为演示软件功能用,相关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依据,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